—突飞猛进的中国畜牧业驱动器中的三座活火山
在第二届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论坛暨第六届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首农杯”论坛会上,专家们对中国畜牧业发展依赖国外的品种和蛋白饲料,以及中国养殖业本身对抗生素和疫苗的依赖深表忧虑。
靠山即火山,一旦火山爆发,中国畜牧业将何以堪!那么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专家又有什么对策呢?
靠山即火山
一:品种依赖
转基因育种,中国畜牧业摆脱对国外品种依赖的机会
最近30年,中国粮食的产量增加了1.8倍,而畜牧业的产值增加了10倍。
畜牧业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中国工程院李宁院士认为,这得利于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需求,一个是品种。但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两大资源依赖国际市场:第一,蛋白类饲料,比如大豆;第二,规模化产业的品种,无论猪也好,蛋鸡和肉鸡也好,几乎都依赖于国外的品种。
相对于国外几家大的育种公司垄断全球的现状,中国现在共有种畜禽场10783个,其中种猪场4478个,种鸡场2917个,种鸭场1029个,种羊场769个,种兔场507个,种鹅场499个,种牛场341个,其他种畜禽场243个。
李院士觉得像以上那样分散的一种规模,实际上是我国种业中最薄弱的。与养殖业的规模化突飞猛进相比,我国种业还非常落后。 “种业要求的技术是所有养殖企业中最难的和最高的,我们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和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在这方面,人才是第一位的。”
由此可见,我国的畜牧品种走的还是进口,退化,再进口,再退化的道路。据李院士的统计,猪的引进品种超过80%;蛋鸡、肉鸡的引进品种达到70%;肉鸭方面,引进品种甚至高达85%;而奶牛的引进品种也达到40%。
李宁院士认为,畜牧业的发展,资源是基础,技术是手段,想法是关键。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占世界总量的1/6。 李院士认为这是培育我国自主品种的基础。同时,他强调技术可以从无到有,而中国科技未来最重要的还是打开基因的黑匣子,找到功能基因,并且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种和基因的潜力,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品种,从而改变对国外的品种依赖。
李院士介绍,选择和杂交是提高生产性能的关键。在常规育种中,主要是通过表型和环境去评估育种值,基因是不知道的。现在,随着人类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计划的实施,目前的动物育种可以通过基因组几万、几十万标记的方式,依据基因与性能测定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选种。但是,李宁院士认为比基因组标记选种更新的就是转基因育种。
“只有转基因才能把那些最重要的基因在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这是它最革命的地方。比如,在羊里面发现一个抗蜱虫和焦虫的基因,很快地就可以转移到奶牛和肉牛上去;如果没有这个技术,你要转到奶牛、肉牛上去,这是不可能的。”李院士说。
在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方面,种植业一直走在畜牧业的前面。自从1994年耐储藏的转基因西红柿上市后,世界种植业的水平高速增长。目前,全世界有72%的耕地种植的是转基因植物。2008年在美国有91%的大豆、88%的棉花、85%的玉米是转基因的。
“转基因在动物界同样意义巨大,而它最革命的地方是在育种材料的提供上。”李宁院士说,“在自然情况下,优秀突变的遗传材料一般都要十万到百万年,而转基因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特别多的育种材料,供我们去育种。”
目前,李院士他们培育的奶牛品种产的原奶中蛋白的含量已经达到4.5%~5.5%。
“4.5%、5.5%是什么意义呢?”李院士问。一时之间,会场更加的安静,但没有人回答。
“即使是4.5%,常规育种再通过350年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数。这就是这个技术非常强大的地方。”李院士慢慢地说,自豪而且坚定。
“在品种行业,我们国家能够有所作为。在未来的10~20年里面,赶上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打破自身的品种瓶颈,提供给自己的养殖业稳定的源头,从而保证其可持续性地发展。”李院士话音未落,现场掌声已起,并且经久不息。
靠山即火山
二:蛋白饲料依赖
未来二三十年内,也许还得对国外蛋白饲料有所依赖
李宁院士认为,如同品种,我国蛋白类饲料也依赖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在生猪养殖中,饲料占了成本的70%;肉鸡养殖中,这一比例高达75%。但是,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饲料,比如豆粕和鱼粉,我国却需要大量进口。
李宁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截止到2010年11月份,我国去年进口的大豆总量超过了5400万吨,是我国产量的3倍多,世界一半以上的大豆被中国买下了。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潘耀国研究员认为,玉米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量进口的品种。他认为用不了10年,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将从百万吨迅速上升到千万吨。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玉米产量1.64亿吨。
目前,我国每年饲料粮消耗占粮食消耗的40%,总量是2亿吨。潘研究员预计,饲料粮将成为中国粮食消耗的第一大项,在十二五期间,会达到2.2亿吨。
与此同时,1994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的价格曾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没有稳定,处于波动中。在今年的上半年,粮食价格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8月份之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落了下来。但是,潘研究员认为我国饲料粮生产成本将逐步朝着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方向发展。
正是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粮价走高的趋势,国外的经济学家曾经得出结论:中国最不具备发展畜牧业的条件。
对于国内蛋白饲料的短缺,李宁院士认为,如果国内基本的土地政策不改变的话,粮食的总产量很难在现在的基础上有大的提升。因为土地政策不变,中国种植业就无法实现规模化,而只有规模化,科技的力量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也许蛋白饲料还得有所依赖。
靠山即火山
三:兽药依赖
畜牧业需要辩证看待抗生素与疫苗
近几年,在政策和资本的推动下,我国的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这种快,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对抗生素和疫苗的依赖之上,比如在规模养殖场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 “药物预防”措施,并且诸如肉鸡、某些名特水产动物等就是用兽药泡大的。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丁伯良研究员说:“中国人均消费抗生素的量是全世界的10倍”。这里面肯定少不了畜牧业的“贡献”。据悉,中国年产21万吨抗生素原料,其中有9.7万吨用于畜牧养殖行业,占年总产量的46.1%。
作为畜牧人,这方面的情况大家都知之甚详,并且对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也已经通过“超级细菌”给了人类一记响亮的耳光。但是,对于疫苗使用或者说是依赖,在这次会议期间,专家们提到的一些观点很值得行业人反思,借鉴。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刘金华教授是国内禽流感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在他的报告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疫苗在控制禽流感传播、蔓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却又指出,目前世界上也就中国、印尼、埃及、越南四个国家用禽流感疫苗,而现在禽流感发生最多的也正是这四个国家。所以,刘金华教授强调 “疫苗只能减少发病的损失,减慢流行速度
疫苗,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控制禽流感发生;同时病毒在免疫压力下有加快变异的倾向,尤其是免疫不好或疫苗质量不好的时候,低水平的抗体会加快病毒的变异。”
对于生产中存在的禽流感免疫失败,刘教授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病毒的抗原太复杂,其次是疫苗的品种单一,同时有些疫苗的质量确实存在问题,最后就是兽医生物安全措施没做好。“如果你平时的一些基本防控措施做的不到位的话,抗体水平再高,也能发生禽流感。”
从专家们主题报告中那些点到为止的言论里,记者依稀可以感觉到的主流思路还是希望养殖者更多地从生物安全控制着手,首先要御病毒、细菌于国门之外,等而次之也要御其与于场墙之外;其次是要加强动物自身的抵抗力,比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刘月焕研究员认为“宿主在抗感染这方面起主要作用”;然后才是疫苗;最次的也最无奈的是用药物进行预防或者保健。
但是,中国的现实却是滥用抗生素,把疫苗当成治疗药物用,同时伪劣兽药流毒全国、延绵不绝。这一切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丁伯良研究员报告中所说的“猪病发生种类世界第一 ,每年发生的猪病近百种;猪病死亡率世界第一,每年死亡率占存栏数的10%~12%;猪病死亡的直接经济损失世界第一,每年约损失100亿”。其实,也许中国的禽病、水产动物疫病同样是世界第一。
从本质上讲,畜牧业就是利用动物机体把植物资源转化为人类喜爱的肉、蛋、奶、毛皮的一个产业。如果动物机体百病丛生,那么其生产的产品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这种状况下,这个产业的可持续性就很值得怀疑。
展望:科学的诚信 病猫变猛虎
中国畜牧业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无可否认的,但同样不能回避的是品种依赖、蛋白饲料依赖、兽药依赖的真实存在。任何存在都有其两面性,也许以前这种依赖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推动中国畜牧业的高速发展,那么以后呢?
会议期间,中国农业大学汪明教授说:“科学的诚信,就是一是一,二是二。”
目标刻在钢板上,方法写在沙滩上。希望整个畜牧行业,从产业到教育到研究都以“科学的诚信”的态度第一时间直面这三座活火山,也许火山的活跃性就会慢慢衰竭,以致于死掉,甚至凝固成花岗岩的底座,那时中国畜牧业也许就不仅仅是世界第一大,而是世界第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