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海口畜牧业实现四级跳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1-22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10

无疫区品牌,海口畜牧业插上翅膀

2010年海口畜牧总产量28万头10万吨,比2005年翻了近一番。从2005年的零出口到2006年10万头再到2010年近30万头,“十一五”五年出口出岛总量近100万头,占比接近全省的五分之一。

海口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2001年启动后,不仅建立和完善了市、镇、村(基地)三级防疫网以及口岸检查站、动物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厂等动物疫病控制体系、防疫监督、疫情测报、防疫屏障、追溯五大防控体系;还实现了养殖自动化设施、防疫检测、闭路监控和“五统一”养殖管理技术五大系统的标准化,2009年通过无疫区验收,树起了海口畜牧业发展最大的金字招牌。

标准化养殖,做大畜禽业

红旗镇振平养猪专业合作社的李荣吉说,过去村民家庭散养年出栏不足10头,现在养殖小区带动,26户村民年户均出栏在140头左右,生猪养殖能力增加十倍以上,村民积极性很高。

“十一五”前,海口农村畜牧散养规模小,收入少。2006年,海口市创办全省第一个“农村养殖小区”,红旗镇本立村、芬保村2个年出栏5000头的农村标准化养殖小区应运而生,首批出栏就创下了每头160元利润的佳绩。全市形成了大、中、小型养殖场区齐头并进、相互补充的格局。不仅拥有罗牛山、师霖、美健、龙健、天兆等大批上规模的龙头公司,还有振平生猪、永基和牛、儒郭生猪、康员鸭鹅等61家养殖小区及潜力品牌。

畜牧业沼气业联姻,催生海口生态循环农业

2006年我市把沼气配套发展项目作为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的重点事项强力推进,全市共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1.7万个,受益农民达8万人,年产生效益在5000万元以上,沼气用户年均节支增收近3000元。

目前全市农村生猪养殖小区都实现了生态循环,有效解决了农村能源难、防疫难、治污难、增收难、林木保护难等“六难”问题。

市农业局局长甘运明透露,“十二五”海口市将进一步做优做强生猪、文昌鸡等优势产业,计划三年再发展生态养殖小区30个,建立海南和牛示范基地50个。另外,今年还向农业部申报了年屠宰加工生猪240万头,年产冷鲜白条肉16万吨,熟食制品5000吨的生猪屠宰深加工项目及4万吨出口标准冷链物流中心项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