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专家解读养猪行业关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3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91

在刚刚结束的2010第二届中国生猪产业峰会上,来自政府、协会、生猪养殖企业、养猪投入品生产企业等各界代表人士,以其丰富的经验与多元的视角就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前景、企业管理与发展、种猪育种与疫病防治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在此,我们摘录了其中部分嘉宾的精辟语录与读者分享。

乔玉锋(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生猪养殖在“十二五”期间仍然是畜牧业的核心。作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养猪业产值约1万亿,占畜牧业总产值35%,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5%。2010年畜牧业整体盈利水平影响到投资,也影响到2011年的发展。今年下半年养猪盈利水平上升,我们对明年的判断也是比较乐观的。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资金重点投入到“三农”和中小企业,这些都将有利于养猪行业发展。

黄德钧(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养殖行业正处于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四大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一个是猪场的建设与管理。第二个是疫病防治。第三个是组织模式的创新。第四个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此外,在规模化的养殖过程中,大型猪场都会面临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饲料原料的扩张;第二大问题就是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的突破;第三个问题就是能否把握好环境污染的治理。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好,生猪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关于种猪育种

陈瑶生(国家生猪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就是体现在一个长期运作的、持续的、规范的种猪育种计划,这是无法替代的。

张伟力(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在中国讲养猪,一个是“白道”,一个是“黑道”,“白道”是指普通的瘦肉型,“黑道”是指本地猪。我希望大家两者兼取。当代最先进的选猪育种方向可以归结为四句话:养大猪、养快猪、养名猪、养爱猪。

关于疫病防治

杨汉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 “养中预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环境控制与饲养管理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其他,疫苗与药物预防只是手段,诊断与监测是保障。另外,要把疫病控制的关口前移,不要过分依赖疫苗、药物。养猪生产应该考虑哪些疫病该用疫苗,哪些疫苗该用,哪些活疫苗应该少用和不用,还有该采取何种免疫程序,这些问题都应该去思考。

李晓成(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猪群疫病流行动态分析:第一是猪高热病的形势依然严峻,发病率依然很高,流行态势与2010年相似,总体强度有明显下降趋势。第二是PCV2型的流行态势进一步加剧,仔猪、育肥猪发病加剧,这几年发现临床病例越来越多。第三是临床主要表现形式、指数发病率高、症状多样性、混合感染仍然是主要的因素。第四是中小规模养殖场出现疫病风险较高,流行强度较大。

童光志(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原始疫苗没有经过任何修饰,保留原始个性,效果非常好,但是不安全。常规疫苗过分强调共性,忽略个性。基因工程疫苗保留主要的,丢弃次要的。这些都是有缺陷的,我想未来的疫苗应该是怎么样的?既要保留共性,也要找回个性。未来疫苗应该是分子疫苗,这是我的一个梦想。

张桂红(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主任):如果要防控疫病,首先要提高养殖人员的素质,实施科学的饲养和生物安全措施,加上适当的疫苗免疫及兽医。免疫程序以后,可能就没有兽医的事,但我们现在都围着兽医转,这是本末倒置。防控猪病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做好每一个细节,整个猪病防控就能做好!

施明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副教授、临床兽医研究室主任):总体来讲,猪蓝耳病的控制要采取“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很多问题像蓝耳病一样,我们的饲料、管理出了问题以后,才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要重视猪群的饲料管理工作,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其次要考虑预防,以预防为主,不要用了一种药,打了一个疫苗,就认为猪蓝耳病不会发了,这个做不到,所以还要综合防治。另外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着力提升猪群的先天性抵抗力。在猪群的调节过程中,要考虑使用具有一定免疫增强和抗应激作用的制剂和添加剂,但要适当。

李富金(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在一些情况下,很多人觉得国内的动保企业信不过,但是我想跟大家传导一个信息,我们国产的疫苗质量也在不断改进,特别是国内一流的动保企业,他们的技术不见得低于国外。因为每个企业都在进行技术革新,包括我们国内一流的动保企业,都在进步,都在成长。技术革新是一个企业必由的发展之路,不论是动保企业还是养猪场,大家的成长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这个发展是对现有技术的一种否定,但也是进步和发展。

关于企业管理与发展

胡志明(《规模e猪》杂志社社长):我们养猪不能“以人为本”,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不对!而应该“以猪为本”,多给猪一点好处,多给猪一点福利,它会给你很多回报。不要认为我要赚钱就多养一点,其实不一定。养殖密度越来越大,养猪规模越来越大,污染越来越大,猪其实很受罪,危害自己的健康,你还要为此多花钱,得不偿失。

华坚青(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董事长):种猪企业需要三种人才,一个是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如育种人员、兽医主管,我们需要几个实干家。第二个需要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的参谋员。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权衡这些建议,然后做出有效选择。第三个团队需要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并具备其他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就是领导者。员工不可能每个人的关系都很融洽,我的工作就是当下面的员工出现矛盾的时候,去帮忙化解,充分发挥每个技术人员的长处,帮他克服缺点,所以我们团队的整体氛围非常好。

蔡庆贤(东海粮油博士):很多人都要强调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但是还要不断地扩大规模。而我建议先实现内涵式增长,什么是内涵式的增长?是指在没有明显增长投入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各项管理工作,而取得经济效益的增长。那么,什么是外延式增长?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投资、扩大规模取得经济效益。对生猪养殖行业来讲,无效养殖母猪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所以应大力提倡内涵式增长,而不是外延式的增长,要先抓管理,不要盲目扩大猪场规模了,否则低产仔率、低成活率、低饲料转化率,在经济上非常不合算。

吴易得(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对融资项目进行包装,我们比喻为把“报告文学”和“科幻小说”相结合的模式。“报告文学”是写实文学,主要交代公司目前拥有的一切,包括资产、产品、市场份额、制度、利润、公司历史、团队组成等等,需要实事求是地来写。“科幻小说”是超前的憧憬,主要是项目的发展规划、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战略,需要虚实结合,创造一定的想象空间。

如果要把一个专业的项目浅显易懂地讲给投资者,那就要把我们专业化的东西讲成一个故事,让所有的人能够听明白。首先是体现在商业计划书上,就市场分析进行全面的介绍。第二步就是财务分析,关于利润、回报,让投资者明白。第三步是技术论证,主要是技术指标和第三方的权威论证。第四个是产业政策论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这种项目,一定会被投资者所青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