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朝阳市畜牧业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为目标,以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加速现代化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建设,把畜牧业作为朝阳市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向畜牧业大市挺进,使畜牧业在质量和效益上同步增长,朝阳市的畜牧业生产已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十一五”期间,是朝阳市畜牧业发展最快的阶段。预计到2010年末,全市猪的饲养量将达到420万头,牛的饲养量将达到100万头,羊的饲养量将达到310万只,禽的饲养量将达到1亿2000万只,比 “十五”末的2005年增长85%以上;预计到2010年末,全市肉、蛋、奶产量也将比2005年增长一倍多;畜牧业产值将实现 106亿元,比2005年增长一倍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42%,比2005年增长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朝阳市畜牧业产业地位显著提升。全市已牢固树立把畜牧业建设成为朝阳市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主要生产指标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并不断加大权重;全市对畜牧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仅2009年,市、县两级财政直接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达9800多万元,是2005年的15倍多。
畜牧业龙头企业已成为朝阳市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北票宏发公司肉鸡屠宰量为2000万只,2009年,公司年屠宰肉鸡能力就达到了5000万只。同时,一批新建畜牧业龙头企业陆续建成投产,龙城区恒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继蛋粉生产线投入生产后,二期工程的蟹棒生产线又建成投入生产,填补了我省鸡蛋加工业的空白。2009年河北三融集团的肉鸡屠宰深加工项目和河北盛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鹅肥肝生产加工项目等也相继落户喀左县。
“十一五”期间,朝阳市畜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到2009年末,全市畜禽标准化小区达到2870个,预计到2010年,全市还将新增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000个。 朝阳市畜牧业标准化基地、畜禽标准化小区建设在全省名列前茅。
“十一五”期间,朝阳市不断探索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式,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凌源市实施“牛酒互动工程”,将肉牛生产与酿酒有机结合。同时,朝阳市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工作,并促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对接,实现真正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据统计,目前朝阳市已发展各类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460个。
“十一五”期间,朝阳市科技兴牧步伐不断加快。 据测算,通过实施新技术推广,畜牧业每年增加的效益达10亿元以上。
同时,“十一五”期间,朝阳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始终做到了集中免疫与常年补免相结合,各类畜禽免疫率、免疫档案建立、免疫卡发放和牲畜耳标佩戴都达到了100%,朝阳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从而守住了辽宁西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