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对于养猪业来说,又该如何抓住机会,应对这个挑战?在日前“中新网2010求索企业可持续全国行巡访”活动中,山东莱阳一家龙头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笔者一行站在山东龙大集团江旺庄养猪场高墙的“望台”上,热风吹来,基本闻不到什么异味。猪圈内更是宽敞明亮,没有成群飞舞的蚊蝇。这一切,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养猪场的印象。
众所周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各国养猪业的难点和焦点。而我国猪的饲养量占世界的50%,“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解决环保问题则显得更为迫切。
据龙大集团董事长宫学斌介绍,龙大通过参照日韩等国的先进做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当地的实际,利用猪的生活习性,在养殖垫料中加入生物菌苗发酵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达到了猪场废污的“零排放”。
与传统养殖法相比,龙大的“生态养猪法”不仅成功解决了废污的排放难题,而且打造了新的循环经济链条。据了解,养殖垫料经过2-3年的充分发酵后,将变成上好的有机肥,重新返回田间使用。目前,这种有机肥的市场价格约为1000元/吨。此外,龙大正在探索废污处理过程中的沼气发电。
不过,“生态养猪法”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然遇到了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一是成本过高。不考虑土地使用、土建成本,仅垫料、自动喂养系统等成本,大约在106元/头。二是菌种缺乏自主技术支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三是垫料来源有限。
“老赔企业受不了,需要政府来推动。”宫学斌呼吁,国家对规模以上实施“生态养猪法”的企业、养殖户,给予政策性补贴和资金支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相关部门尽快帮忙研制优质垫料生物菌种和垫料原料替代品,以便推广得更快、更广。
农业部畜牧司刘长春处长表示,“对于在全国范围推广生态养猪,农业部还没有很明确的说法,还需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养猪的粪污处理,这个有明确的态度,肯定要用新的办法,把养猪污染问题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