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讲,2010年下半年爆发猪重大疾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多种疾病的病原污染比较严峻,疾病总体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1、猪瘟发病率可能有增加的态势一是多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II型感染、支原体病等普遍存在,再加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无论使用哪种猪瘟疫苗接种,免疫失败出现的几率都会增大,免疫失败猪群极易遭受野外强毒的攻击,引发疫情,使用效果较好的霉菌毒素处理剂控制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成为提高猪瘟免疫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二是猪瘟病毒在短期内仍难以控制,隐性带毒猪和免疫空白猪的同时存在,均有可能出现散发性疫情。由于目前已普遍进行免疫接种,猪瘟的流行一般较为缓和,2010年下半年疫情将多局限在疫点上,不大可能引起大范围疫情的出现。
2、多种疾病混合感染依然是2010年下半年的猪病主体当前许多猪病都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峻,且难以控制,其中较为严峻的是多种病毒感染相加(特别是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II型、猪瘟病毒、流感病毒的混合感染);其次是多种病毒(特别是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II型、猪瘟病毒、流感病毒)和多种细菌(特别是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感染相加;再者就是多种细菌相加,往往是有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为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
3、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的猪“高热病综合征”仍将占据猪病的主角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种危害大、现有条件下难以有效控制的流行性疾病的一般流行规律是:首先是恶急性的爆发流行引起大量急性死亡,接着是轻微缓和的更普遍流行。2006年5月我国发生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大流行,目前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应该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稍缓和的更普遍流行”阶段,由于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猪的“高热病综合征”在个别地区仍有流行加重的趋势。
4、猪繁殖障碍综合征依然普遍存在随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伪狂犬病、乙型脑炎、衣原体感染和繁殖障碍性猪瘟的发生,该病依然会普遍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要关注“猪衣原体”和“霉菌毒素”感染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