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河南畜牧业:奏响华彩乐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1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55

内容摘要: 与此同时,我省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力度在不断加大――3年来国家已投资7.16亿元用于重点扶持生猪和蛋鸡规模饲养的标准化改造,改造养猪场区3151个,蛋鸡饲养场区551个。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畜牧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畜牧事业正一步一个台阶,不断续写辉煌。

假如中国的畜牧产业中缺少了河南畜牧业,将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答案是这样的――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1/2的火腿肠没有了,1/7的蛋没有了;中国大都市上海、杭州等城市百姓饭桌上八成的猪肉没有了;在中国生意相当火爆的麦当劳、肯德基所售的各类肉制品九成的原材料没有了……

河南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保障河南省乃至全国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于构建国家食物战略安全体系,对于支撑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其角色之重要、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河南各级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措施,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有力促进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数据显示,2009年我省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肉类产量达到615万吨,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12,居全国第三位;禽蛋产量382.9万吨,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7,居全国第一位;奶类产量301.3万吨,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12,居全国第四位。

河南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速效产业、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食品工业的主导产业、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河南省已经具备了由畜牧大省向畜牧经济强省跨越的基础和条件,进入了由传统畜牧产业向现代畜牧产业推进的重要转型期。

标准化规模养殖蓬勃发展

龙头企业纷纷抢滩河南

河南靠什么放大了自身的畜牧业优势,是什么带动河南迈上了向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新征程?在黄淮海平原、在大别山区、在太行怀抱,在悠悠的中原牧歌声中,我们听到了“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旋律、最强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畜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发展方式快速转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我省养殖小区总数已达5645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的猪场9738个,出栏10万只以上的肉鸡场454个,存栏万只以上的蛋鸡场5679个,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场区604个。全省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60%、96%、70%和80%。

总的来看,当前我省畜牧业标准化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河南省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已成为部级畜禽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区域性中心,具备了产地环境、兽药、饲料、畜禽产品四大类217个项目的检测能力。

与此同时,我省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力度在不断加大――3年来国家已投资7.16亿元用于重点扶持生猪和蛋鸡规模饲养的标准化改造,改造养猪场区3151个,蛋鸡饲养场区551个。

近千家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也在明显增强――双汇、众品、大用、永达、华英等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速度明显加快,龙头企业的有力带动,使我省的标准化养殖水平、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今年初,为进一步强化“标准化规模养殖”这一产业理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发展现代畜牧业,就要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纲,不能动摇,必须坚持。”

乘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东风,我省将2010年确定为“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年”,再次出台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11条具体意见条条紧扣我省畜牧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围绕生猪、奶业、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减少散养比重,引导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

龙头企业纷纷抢滩河南

一头猪最多能做成多少产品?在亚洲第

一、世界三强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这个答案是600多种,以其品种多、质量优、食用方便等特点特色,打着“河南制造”标牌的2000多个品种的畜产品,正改变着中国人的菜篮子和餐桌。这其中,龙头企业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已达到71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2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63 家。涌现出了双汇、众品、华英、大用、永达、金丝猴、志元等一大批名牌企业,不仅成为带动河南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火车头”,而且成为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更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双汇集团,年加工生猪1500多万头,年产肉制品150万吨,加工数量亚洲第一,深加工水平世界领先。

众品食业,2007年12月荣登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第一家率先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已形成了400万头生猪的屠宰能力。

华英集团,总资产10.4亿元、年产值50亿元,具备年屠宰加工樱桃谷鸭1亿只,肉鸡5000万只,熟食6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鸭王”。

以双汇、众品等龙头企业为主的生猪产业集群,以华英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水禽产业集群,以大用、永达、六和等龙头企业为主的肉鸡产业集群,以蒙牛、花花牛等龙头企业为主的奶业产业集群……一个个如璀灿的明星以夺目的光芒闪亮在中原大地上,一个肉蛋奶加工相映成趣、大中小企业众星捧月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在河南成为现实。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河南良好的畜牧业发展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实施的“大招商活动”,使河南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畜牧企业竞相落户的热土。

肉食界的顶级企业――雨润集团在中原大地摆上了棋局,北徐雨润、开封福润、封丘雨润、辉县雨润、周口雨润、息县雨润如雨后春笋。

全国最大的饲料企业来了,六和集团河南片区的生产经营项目达到19个,销售收入增加至25亿元。

乳业界巨头伊利、蒙牛、光明等中原聚首,分别在平顶山、焦作、郑州投资建厂。

全国最大的牛肉加工企业扎根尉氏,年屠宰加工肉牛将达到20万头。

科尔沁、溢佳香、英联饲料、大北农、南京首用……据统计,2009年,外省来豫投资1000万以上的畜牧项目共计45个,项目总投资75亿元,大大提升了河南畜牧产业化的发展水平。〓

畜产品质量实现全程监管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现代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和谐大局,河南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打防结合、注重预防”的原则,健全法制,完善体系,严格责任,依法实施畜产品质量的全程监管。

动物疫病是威胁、危害畜产品安全的重大问题。河南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着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与防控机构技术责任、执法机构监管责任和养殖加工企业法人责任“六位一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和队伍得到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强化基础性预防措施,精心组织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全面推行固定免疫日、防疫明白栏、明白袋等防控新机制,按科学程序加强常年补免补防。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省、市、县、乡四级动物防疫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是一个难题,尤其是河南畜禽养殖量大,生产加工经营主体众多,畜产品质量监管链条长、任务重、难度大。河南全面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完善畜禽品种、投入品、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畜禽饲养、质量监测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相关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完善省级和18个市级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畜产品和投入品的质量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监督执法活动,依法规范种畜禽、兽药、饲料、无公害畜产品等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严厉打击添加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禁物品的不法行为。

近年来,河南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省内50%以上的生猪销往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河南供沪生猪比重占上海调入生猪总量的80%以上,河南畜产品同时远销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现代科技提升产业水平

科技正成为河南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增加畜牧业科技投入,创新科技推广体系,推动畜牧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省畜牧企业省级以上工程或技术研发中心已发展到19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3家。培育出了夏南牛、豫南黑猪等畜禽新品种,其中夏南牛填补了我国肉牛专用品种的空白。科技厅牵头组织实施的“家禽主要疫病诊断技术及新疫苗研发”重大科技专项,有两项填补了国际空白,一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快。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肉牛繁育中心、奶牛繁育中心等省一级以上的种畜禽场已经达到37个,其中肉牛繁育中心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牛良种制种供种基地。饲料兽药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省通过GMP认证的兽药生产企业总数达200多家,居全国第二位;饲料企业整合为796家,饲料总产量达到1050万吨,实现产值首次达到200亿元,居全国第三位。重点地区、敏感部位、关键环节的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我省畜产品逐步实现“从养殖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普及。养殖小区规模生产技术、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优质牛羊经济杂交技术、水禽生产技术、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全株玉米青贮及秸秆利用技术、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技术等一大批综合实用技术大面积推广,有力提高了全省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创新机制激发产业活力

通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和机制,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活力正在不断增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着力保护和调动各方面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2000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提出实现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的目标。2006年7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提出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2008年,仅扶持我省生猪、奶牛、肉牛和蛋鸡生产的省级财政投入就达到13.2亿元。省委、省政府还将落实生猪和奶牛扶持政策作为十大实事之一,加大了政策落实的行政推动力度,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我省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用集团实行的加工企业、养殖户、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5合1” 肉鸡产业化发展模式,使3万多户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华英集团实行统一供雏鸡、饲料、防疫、服务、销售的“五统一保”模式,使产销衔接更加紧密,利益关系更加协调,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省有近1000万农民参与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人均牧业收入达2000元以上。

在创新服务机制方面,由畜牧部门牵头,组建了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服务进小区”和“送畜牧科技下乡,助推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依托河南省畜牧业信息港,积极推进“金牧阳光”工程,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加快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全省培训各类人员超过15万人,有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畜牧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河南畜牧事业正一步一个台阶,不断续写辉煌。

畜牧产业未来宏图大展

展望未来,面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任务,面对农民增收的新期望,面对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新趋势,省政府在今年年初又制定出台了《河南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了未来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蓝图。

在发展目标上,提出了实施“57151”现代畜牧业跨越工程,即通过建设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集聚区,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监管、饲料饲草供应、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服务、现代科技支撑七大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蛋类产量达到500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

在产业布局上,提出要依托我省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围绕粮食核心区建设,结合各地畜牧业发展现状,综合考虑粮食、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积极建设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肉羊五大产业优势集聚区,带动全省畜牧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特色、竞相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规划》确定了五大产业优势集聚区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现代生猪产业优势集聚区实现区域内生猪存栏4100万头、出栏6150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产业化率达到65%。现代奶业优势集聚区实现区域内奶牛存栏195万头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20万吨,奶牛规模饲养和产业化率均达95%以上。现代肉牛产业优势集聚区实现区域内肉牛存栏1350万头、出栏650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60%以上,产业化率达到50%。现代家禽产业优势集聚区实现区域内蛋禽存栏3.7亿只,肉禽出栏12亿只,肉禽产业化率达70%以上。现代肉羊产业优势集聚区实现区域内肉羊存栏2500万只、出栏2600万只,产业化率达到60%。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原儿女重任在肩。一个现代畜牧产业飞速发展,一个开放、繁荣、和谐、美丽的河南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