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产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区水产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重要内容,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障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转变发展方式,是广西水畜牧业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合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这五个“必然”充分说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结合广西水产畜牧业的实际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有效解决水产畜牧业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开发和资源利用率低、缺乏龙头企业和品牌优势等问题,才能实现全面、统筹、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是广西水产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扩大水产畜牧业的经济地理空间
优化布局结构是水产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广西山多地少,河流纵横,还有一片海,发展水产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不仅草地资源、水面、海洋资源丰富,其综合优势在全国各省区中也不多见。从目前来看,海洋和山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扩大发展空间的潜力很大。二要发挥品种资源优势。广西水产畜牧品种资源也很丰富,特色动物资源品种较多,奶水牛、草食畜禽、瘦肉型猪、优质家禽、优势水产品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规模养殖水平低,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工服务跟不上,这些产品优势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体现,养殖业整体上与多样化、优质化、专用化、营养化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三要发挥区位优势。我区地处南亚热带,是全国西部省区中惟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区,处于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靠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是我国大陆市场与东南亚市场的结合部,是大西南重要的出海通道。特殊的区位优势,对推进我区水产畜牧业的多区域合作、发展外向型产业、打造我国南方乃至全国水产畜牧强省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由于我区水产畜牧业内外开放水平还比较低,尚未形成大基地、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区位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扩大水产畜牧业原料基地的生产规模
优化生产结构,水产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有产业支撑。广西是农业大省(区),水产、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8位。但原料基地规模与生产发展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基地功能不健全、结构不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专用化程度不高,部分原料供应总量不足,均衡供货能力差,制约了加工工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高。加快建设与水产畜牧业加工能力相适应的专用优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设立生产合作组织,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原料基地规模,对走新型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加快建设水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优先发展加工、出口水产品生产,着力调整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二要加快建设畜禽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养殖,积极培育奶水牛、香猪、黑山羊等特色养殖;三要加快建设农垦系统综合原料生产基地,我区农垦生产企业遍布全区各地,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同时,积极组建广西农垦水产集团和畜牧集团,利用农垦系统工业反哺农业的有利条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这将对我区水产畜牧业的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
三、调整优化科技管理结构,扩大水产畜牧业深度发展空间
优化科技管理结构,是为水产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的要求。我区水产畜牧业与食品工业相辅相成。但是,我区食品工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开发和管理水平不高,综合竞争力低等问题日益突出,改变这一状况可为挖掘产业潜力开拓很大空间。一要推进食品工业的重大技术创新、技术改进和技术配套,建立健全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型的生态示范产业;三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竞争能力强的知名产品、企业、食品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带动全区食品工业发展。四要强化重点产业管理。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管理,通过行业立法的形式,加强行业管理,规范产业的发展。加快制定《广西水产畜牧业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工作,为水产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并形成竞争优势,是广西水产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把奶水牛胚胎工厂化生产、秸秆等转化利用、生态养殖、水产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高效优质低残留兽药研发、产品质量监控等综合技术作为重大科研项目加快推进;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继续实施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党员培训、村干部养殖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人才引智工作力度,推动水产畜牧业科研快出成果、推广上新水平。
二、提高主要产品良种普及率,提高产品品质,进而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利用先进适用科技加快良种研发及推广,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效益,进而实现水产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应着力抓好推动全区种源质量性能跃上新台阶的相关,保护和培育地方特色优良品种,帮助和扶持企业做好引育种各项工作。积极申报一批品质优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足够市场开拓能力的地方优良品种,并逐步形成集群和集聚效应。抓好良种扶持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生猪良种扩繁场、奶水牛胚胎移植基地、种牛场、种兔场、种鹅场、种鱼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是广西水产畜牧业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这是水产畜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要立足水产畜牧业产业基础,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基本框架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下大力气培育各类市场主体,使之具有品种资源优势、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按照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强化农产品加工,推进“种养加、产贮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强优龙头企业,大幅度提高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产业化稳步推进要以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而产业化经营也为产品质量安全创造条件。大规模开展水产畜牧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集中创建一批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水产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建设,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加快认证认定工作,加快发展无公害产品,打造一批知名绿色、有机品牌。支持建设水产品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加快推动建立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等监管制度,完善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强化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的监管,切实提高养殖投入品的质量。把好兽药、饲料及水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口。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及检测机构、队伍的建设,提高监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继续开展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
此外,要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对外开放合作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和在南宁规划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的要求,精心组织,加快实施。各地级市和一些重点县应认真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区水产畜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推动我区与东盟国家在水产品和畜产品加工、贸易、服务以及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区水产畜牧业开放合作水平。
(作者分别系广西生产力学会会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