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规模小、水平低——我国农村兽医队伍建设急需强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1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3

笔者在与一位畜牧水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聊洪涝灾害后农村生产自救时得知,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兽医队伍出现了两大“不利”趋势,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忧。

一是规模小,一个乡镇难得有一两位专业兽医人员。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低微的收入和有限的编制,这不仅让大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在本专业领域就业,也严重影响了他们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热情。据调查表明,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不到5%,许多人都改行了。

二是水平低。有人把兽医戏称为“青霉素医生”,因为他们除了会打青霉素外,专业知识少得可怜。“近些年,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畜牧治疗和防疫中来,先进的防治设备和仪器有了,可很少有人会使用,都快成一堆废铁了。”这位畜牧水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这样无奈地表示。据了解,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一部分兽医是以前的民间兽医。上个世纪90年代,农业部出台“三并”政策,当时符合条件的部分人就转为国家正式职工。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程度,未经系统的专业学习,因此综合素质不高。

众所周知,兽医承担着保护家禽、家畜乃至人类健康的重任,但目前的这两大“不利”趋势,显然与其工作的重要性极不相称。因此,有必要切实加强农村兽医队伍建设,不断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饮食的要求。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