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邛崃市]引入市场机制动物防疫现新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86

长期以来,动物疫病一直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质量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确保全市畜牧业健康发展,我市通过完善防疫体系、强化基础免疫、推行服务外包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动物防疫工作。

基础免疫 减少农户损失

2008年10月,宝林镇百胜村养殖户徐安平的猪群突发蓝耳病,导致100多头生猪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当时猪价比较高,但行情再好,也抵不过动物疫病带来的损失。”徐安平说,自从实行 “猪三针”后,猪病发生率降低了不少,损失也大大减少了。

何谓 “猪三针”?据市农发局总兽医师张伯均介绍,“猪三针”是指在仔猪30—35日时,注射猪瘟疫苗和猪口蹄疫疫苗各一针,35-45日时再注射一针猪蓝耳疫苗。“仅此一项就至少避免了80%以上的仔猪易患的重大疾病。再加上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全市动物防疫质量将大大提高。”张伯均解释说。

据了解,我市动物防疫工作多年来主要以春、秋季两次防疫为重点,集中时间对畜禽进行免疫,但在两防免疫期外出生或购入的畜禽将不能得到及时免疫。今年,市农发局结合我市作为生猪大市的实际情况,将“基础免疫+春秋普防+平时补防”作为防疫目标,制定出了生猪基础免疫“猪三针”,强化了畜禽基础性免疫工作,为全市清净无疫和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化运作 防疫更及时有效

“喂,郑医生吗?我刚买了30头仔猪和50只鸡苗,你能早点过来打免疫针吗?”打电话的是平乐镇关帝村的养殖户周志凡,被他称为郑医生的是该镇畜牧协会专职动物防疫员郑建。不足10分钟,骑着摩托车的郑建就来到周志凡的养殖场。消毒、打针……只花了20多分钟,30头仔猪和50只鸡苗的免疫全部完成。

今年5月1日,市农发局在“市、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各镇乡组建畜牧兽医协会和村级动物防疫员服务基层网络的基础上,在平乐镇11个村开展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服务外包试点,由各村与畜牧协会签订动物防疫服务外包合同,委托畜牧兽医协会在有兽医诊疗资质人员中,按每村1人标准,具体承担该村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畜牧兽医协会则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工作安排和技术指导,镇乡政府、村两委负责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督促和绩效考核,群众代表负责监督动物防疫人员工作质量。

“与过去相比,服务‘外包’让专职动物防疫员服务质量更好了,而且及时有效。”周志凡一脸高兴地说。

建电子档案 产品全程可追溯

每天早上8点30分,张伯均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打开电脑查看全市畜禽管理软件。软件上,畜禽基础性免疫、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诸多内容一应俱全。“这个管理系统,让畜禽产品的监控做到了全覆盖。”张伯均说。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小区)、户的管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市农发局局长陈在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局依据国家、省、成都市动物防疫相关法规精神,指导村动物防疫员对本村范围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本村各养殖户初步建立了全村畜禽免疫档案,同时还与一软件公司共同研发了畜禽管理软件,逐步建立完善全市畜禽及其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有效促进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今后,我市每一只(头)畜禽都有了‘身份证’,其产品从出生到上市进入餐桌,进行全程管理,真正让市民吃上安全肉、放心肉。”陈在君说。

今年春防全市存栏生猪90.08万头、牛0.85万头、羊1.03万头、鸡109.5万羽、鸭71.17万羽,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际免疫率达100%,全市动物防疫取得了明显实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