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规模化养殖已成养殖业发展的主旋律,终端用户需求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旧有的团队和旧有的渠道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如何定位自己的产品,以迎合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未来五年兽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我们又应该树立怎样的战略营销新思维?
刘春雄(《销售与市场》高级研究员):
结合目前行业的现状,我个人认为企业的命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命运一:快速发展,成为行业龙头,这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命运二:正常发展,被同行并购。刘老师将这种发展模式称之为“宋江式发展”,即努力将企业做大,就是为了“招安”,能够卖得好价钱。
命运三:熊猫式发展。为什么恐龙会灭绝而熊猫能够活下来?这就是熊猫的“蓝海”战略——吃竹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
命运四:慢性死亡,逐渐被市场淘汰。
胡竑邠(中国动保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动保市场目前的寂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平和。目前全球动保20强占有85%以上的动保市场份额,虽然由于特殊国情使中国市场尚未沦陷,但市场总体趋势不容乐观。本土企业(内资动保企业)该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实力和未来方向?以本人20年(10年在内资,10年在外资)动保行业的从业经验与感受,分别从研发、注册,产品战略,技术影响力,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渠道以及销售管理这八大方面将内、外资动保企业进行了比较。而在销售管理这一部分,胡总又分别从区域划分,目标客户分工,队伍构成,招聘,培训,业绩考核,促销支持这七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我们的动保企业与外资动保企业的差距表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外资动保企业虎视眈眈,而内资动保企业则安于现状,忽视了自己曾经的微弱优势正在被慢慢吞噬。
对于中国动保企业的未来的走向,我的观点是:不论是发展壮大,培养核心竞争力,还是兼并,联合,培养系统优势甚至转行,中国动保企业都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吴志刚(原宝洁公司事业部高级经理):
我本人认为,品牌必须服务生意、服务战略、服务方向。“倒逼成长”的意义,就在于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再根据既定目标一步步设计企业的发展路线。
中国企业现在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就是,后发展时代已经结束,重组资源已摆在眼前,企业如若想要发展,就兵贵神速,用最短的时间迅速发展,这也就是“野蛮成长”的含义。同时,吴先生认为,发展需要霸气,所谓霸气就是要善于打破规则,具备突破常规的勇气与魄力。
除此之外,新农村建设中品牌基本战略方向:快速做大,提前投入,强树品牌以及抢占资源。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对企业而言就是已经没有发展的机会,钱还没花出去,换言之企业还在、所处的行业存在,但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这就好比发射航天器时的“窗口时间”,在宇宙空间的“窗口”打开之时才是最佳的发射时机,才会收到最好效果。我个人认为立即行动是实施各种战略的根本。
规模化养殖时代的到来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形势,兽药企业应当如何变革?兽药企业的产品、渠道、人员应做怎样的调整以适应市场?
天津汉普森总裁秦文安、冀中总裁吴里明、烟台益生技术部经理吴增明、中牧集团市场部经理赵凤龙、征宇药业总经理刘学彬。
赵凤龙(中牧集团市场部经理):
中牧集团为应对变革,提出‘安全’的概念,即安全养殖与安全用药”,面对市场变革,必须加强技术服务,具备新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技术。
吴里明(冀中总裁) :
动保企业深受上游养殖业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养殖业态,就有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因此动保企业的变革已成必然,创新势在必行。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为应对变革所作的努力,做比不做好,多做比少做好。
企业死亡的“两种死法,六种表现形式”,“两种死法”即转行或自然死亡,六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并购、被外资收购、被上游企业即养殖企业收购、被饲料企业收购、被同行收购、以及因无收购价值而使企业彻底消失。为了避免企业死亡的命运,就必须通过创新迎合市场。
谷红(农业部药政处副处长):
规模化养殖会带来行业内大幅度的调整,对企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如今小规模的兽药企业仍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但在行业调整过程中,又会有大量的企业因为无法适应市场而出现哀鸿遍野的情况。规模化养殖必然要求企业素质的提升,对兽药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些制假、贩假企业必然会消亡。优胜劣汰是行业变革的必然结果,所以经历变革之后的企业剩下得越大、越精、越少越好。
刘学彬(征宇药业总经理)、谷红:
春天或冬天都是针对不同的企业而言的,对于那些力争上游、不断前进的企业必然是春天;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企业,规模化养殖使他们无法适应市场,肯定会走进冬天。谷红女士及秦文安先生还站在全行业的高度,认为对于整个动保行业而言,规模化养殖使企业优胜劣汰、资源优化,肯定会迎来行业的春天。
吴增明(烟台益生技术部经理)、赵凤龙(中牧集团市场部经理)——目前的动保行业可以用“春寒料峭”来形容。为适应规模化养殖,需要整合提升行业竞争力,这个过程中有竞争、有刺激、有痛苦,但只有如此,才能应对行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