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养鸡业,成“鸡肋”了吗——与启东市养鸡能手蔡成荣面对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14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53

5月4日上午,笔者慕名走进江苏省启东市北新镇永丰村8组肉鸡养殖大户蔡成荣家,本欲挖掘一下他养鸡三十载的致富经,不想,刚刚启口,却听得老蔡大倒苦水。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算细账,眉头越算越皱

今年59岁的蔡成荣养鸡30年,年养殖规模4万~5万羽,不但养鸡设施好、产出高,他的养殖技术,更是被不少同行称之为“老法师”。然而,老蔡一提养鸡就摇头:“养鸡快成走钢丝了。”

翻出养殖记录本,老蔡说,这些年,养鸡户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他举例说,3月上旬,他出栏1万羽肉鸡,低温条件下,虽然取得了95%的高存活率,但满心欢喜等来的却是失望。“毛鸡收购价每斤只有3.6元,我一听报价就傻了眼。技术再好,料肉比也要在2∶1以上,饲料成本每斤1.45元,加上每羽苗鸡1.7元的采购价,得,我是一分没赚,白欢喜一场。”老蔡对此耿耿于怀。“潮起潮落,下一批次鸡还愁不赚?”“难,现今的养鸡户大小不论都是规模养殖,轻易不下马,何来大起大落。”一问一答间,笔者不禁跟着叹息。

虽如“走钢丝”,但老蔡1200平方米鸡棚里,1万羽青年肉鸡依旧长势喜人。老蔡说,投了几十万元进去,不养鸡能做啥?只是,心中无底。“就说眼前,猪市低迷,肉鸡和鸡蛋行情全受连累。”看得出,老蔡现在养鸡,多少有些无奈。

农户养鸡,何以“斩指头”

农民一家一户规模养鸡,曾被誉为宽广致富路,而如今,这一产业咋在蔡成荣眼里成“鸡肋”了呢?

“不是养鸡户消极,而是养殖环境所迫。”虽偏居一隅,老蔡却对国内养鸡业动态了然于心。笔者从老蔡的介绍中得知,这些年,国内不少饲料巨头投巨资进军畜禽养殖业,一下子挤占了本就趋于饱和的市场空间。仅南通一地,就先后冒出了四五家年饲养量50万羽以上的大型肉鸡、蛋鸡场。“人家有一流的技术、饲料、设备、管理,还有冷库和销售渠道,小户与之竞争,如同以卵击石。”蔡成荣忧心忡忡地告诉笔者,“看来,小鸡场如无对策,未来几年内遭淘汰势成必然。”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制约因素。启东数以百计存栏量在数千羽至上万羽间的中小规模养鸡户基本依赖鸡贩、蛋贩,如此产销,鸡市低迷时,养鸡户不亏谁亏?蔡成荣介绍,同样在山东及苏州等地,养鸡业借助于当地加工出口企业,同时段内的肉鸡及鸡蛋价格要高出一成。鸡价不升,而饲料、禽药、燃料特别是玉米一年内涨价三成,用蔡成荣的话说,都得“斩指头”。

小鸡场,可否还有生路

市场低迷、“大军”压境,一家一户养鸡场可否还有生路?答案是否定的。但老蔡接着又说,他的周边不乏成功转型的实例。在王鲍镇中施村,养鸡大户陈亚娥两年前加入通州一著名肉鸡营销联盟,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且效益平稳;在北新镇邦道村,养鸡户周雪培开展乳鸽、肉鸡和肥猪综合养殖,鸽、鸡下脚料用于喂猪节约了饲料,畜禽优势互补,提高了养殖产出;而在汇龙镇,一张姓养鸡户夫妻联手,改养市场热销三黄鸡,还在市区某菜场设立了专卖店,规模缩小一半,收成却倍增。蔡成荣坦言,自己在这方面已慢人一步,必须当机立断作出调整。

同业竞争下,一家一户中小规模鸡场与其被淘汰,不如主动出击,寻求新出路。面对养鸡业新格局,陪同采访的北新镇养鸡协会负责人认为,改变养殖品种、模式,走人无我有之路,是一个方向;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打开销路,对继续从事肉鸡养殖户而言,是一个必然;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于众多散养户,不失为良策;在这同时,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畜禽加工出口龙头企业,以带动一方养殖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当为根本出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