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威胁健康 养殖户使用随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2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33

自上个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以来,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病、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动物使用抗生素具有治疗、保健、防病治病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在养殖业中全方位的推广使用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使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成为可能。正是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加大,养殖成本的不断降低,使食品动物源产品在近20年间成本下降了几倍。但发展到现在,抗生素却像一把“双刃剑”。因为不合理使用,其不良影响和对

人类的危害已经显现。

兽药抗生素残留是影响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记者近日在陕西调查发现,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的需要,养殖户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由此形成了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不仅威胁人的健康,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些养殖户使用抗生素“很随意”

泾阳县兴隆镇许庄村是一个奶牛养殖专业村。饲养了14头奶牛的许庄村村民许义峰告诉记者,乳腺炎、发烧是奶牛的常见病,治病离不了抗生素药物,他每年大约购买使用十来盒兽用青霉素。“不过,奶牛打了青霉素以后,要报告奶站老板,3天之内挤的奶由奶站老板另外处理,不进入统一销售的大奶罐。”

陕西省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去年底猪、牛、家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了1100万头、240万头、6000万只。记者近日在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泾阳县、扶风县、兴平市等地走访了解到,一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很随意”。

扶风县绛帐镇罗家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全村800户,最多的时候有一半人从事养鸡。去年元月,村民罗瑞峰养的3000只蛋鸡因病死亡,直接损失3万多元,他说:“要养鸡,防病、治病是最要紧的事。鸡容易得肠道疾病,一得病就会几天不下蛋,所以要经常在饲料里添加红霉素、土霉素预防。”

记者在杨凌、泾阳等地一些兽医兽药店了解到,为畜禽治病的药物,现在有很多中成药,比如用双黄连、蒲公英、黄芪等中药做的制剂,但从治疗效果上来说,还是西药快,抗生素用的也就多,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户用药不规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院长王晶钰说:“养殖户对兽药、特别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让人担忧,肉、蛋、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规模化养殖场注重控制抗生素残留

记者采访发现,与一些中小养殖户随意用药不同,规模化养殖场为了追求产品优质优价,十分注重视抗生素残留的控制,在技术上、装备上采取了较为完善的措施。

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畜牧开发公司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的奶牛养殖场,目前存栏4600多头高品质奶牛,日产原奶60吨左右。记者在这家公司看到,作为打造“无抗奶”生产基地的前提,这里奶牛吃的是营养搭配合理的自制饲料,奶牛有“运动场”,还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机械挤奶设备,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奶牛乳腺炎等疾病的发生,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畜牧开发公司总经理秦海鹏说:“我们公司的奶牛发生疾病之后,一般尽量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奶牛免不了使用抗生素之后,会有几天的休药期,我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含抗生素的牛奶坚决废弃,确保奶源健康,有时候一天要废弃约100公斤,对于保证原奶健康来说,承担这些损失是值得的。因此,我们公司的牛奶得到了几大家乳品加工企业的欢迎,价格也比市场均价高出一截子。”

据畜牧兽医部门介绍,大型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和药物使用,除了自身要求较高之外,管理部门一般也要进行监测记录,在药物使用和使用药物后执行休药期方面做得比较规范。

“有抗产品”威胁养殖业发展

记者采访的一些养殖企业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主管部门出台了多种兽药残留的限量标准,规定了动物使用药物后的“休药期”(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动物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对于兽药残留每年都有抽样监测和整治。但因为在具体的畜禽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尚没有严格的监控和限制,难以完全解决肉、蛋、奶抗生素残留问题。

科学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诱导耐药菌的出现,尤其是出于预防和促进生长,在动物中长期使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可加速耐药细菌的出现。耐药菌在养殖动物中出现并在动物间传播,将使大规模养殖动物成为庞大的耐药基因储藏库。由此会使动物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治疗患病畜禽时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由此使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造成恶性循环。

“有抗食品”还严重威胁人的健康。一些抗生素蓄积在食品动物组织中,这些残留的药物可通过畜禽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它植物中,并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体的慢性毒性作用和体内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变化。人体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残留物,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产生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免疫抑制等。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重视和解决好畜禽饲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畜禽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益于人的健康,也有利于促进畜牧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三原因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使用有效促进规模化养殖和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也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记者调查发现,治疗疾病、养殖水平较低和饲料添加,是一些养殖户对抗生素产生依赖,甚至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复杂的动物疾病

动物疾病的复杂性、诊断难度的加大,是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首要原因。据一些基层兽医和养殖户分析,随着近年来畜禽饲养集约化水平的提高、活体流通的增加,疾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比市场风险更为严峻的疾病风险,造成一些养殖户为畜禽“下猛药”。

“我感觉现在鸡发病的频率,比20年前多得多,”扶风县绛帐镇罗家村养鸡户罗瑞峰一脸无奈地说,“治病、预防要用药,也是没办法。”

澄城县富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党忠汉说,动物饲养规模化提高之后,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水平。以猪为例,拱土、晒太阳、吃青草本来是猪的三项“福利”,用来吸收微量元素、保持健康,但许多养殖场无法做到这一点,人工饲养的猪处于“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出现疾病,也就造成了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另据专家介绍,为了提高养殖业利润,在动物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即在畜禽育种过程中,育种专家一贯、并且很自然地把体重高、生长快、抗应激能力强等要素作为育种筛选的首要目标。因此,一代又一代选育长得既快又大的动物的同时,意味着接纳了免疫水平低下的品种。免疫水平的下降容易导致动物对细菌和病毒的侵染更加敏感,最终只有通过大量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疾病的蔓延,这无疑是养殖业依赖抗生素的重要因素。

跟着感觉走

部分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凭感觉用药”是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第二大原因。

记者近日在陕西省兴平市星光良种猪繁育养殖公司采访时,看到不时有养猪户前来咨询生猪防病治病常识。公司总经理霍鸣新说,在规模养殖场,仔猪出生后的84天内要进行10道免疫程序,一些小规模的散养户做不到,他们中的很多人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兽医知识,形成猪病发生的隐患。

陕西省大荔县许庄镇养猪户唐振喜最近购买的87头仔猪,因为流行感冒引起混合感染等原因,病死37头,直接损失上万元。他说:“我们这地方也有兽医,但他们以卖药为主,对猪病的诊治水平一般。给猪看病,基本上还是养殖户自己看,主要还是凭经验。”

记者从畜牧兽医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养殖业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得合理防疫、用药的方法,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随着畜禽疾病的复杂化,诊断难度的加大,滥用药率较高。再加上一些养殖户不能严格执行休药期,容易造成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

抗生素添到饲料中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第三大原因。

据一些基层兽医介绍,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饲料中添喂抗生素。养殖动物长时间大量使用含抗生素的添加剂,会导致动物的疾病抵抗力越来越差,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治疗患病畜禽时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由此使抗生素残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

随着我国全面推行无公害食品计划,严格控制食品动物源产品中的违禁药物和药物残留,饲料行业正试图通过推广以微生态制剂为代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来突破这一难题,使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始受到养殖业的关注。

新型饲料添加剂的门类包括酶制剂、益生素、中草药添加剂、有机酸和免疫调节剂等,但是不能指望这些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抗生素一样在恶劣的卫生条件和粗放的管理水平下发挥杀菌作用。据一些国家的经验,改善养殖过程各个环节上的管理,改进卫生条件,减少动物生长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可能性,再配合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有可能减少或者放弃使用抗生素。全面放弃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出路在于综合治理。

有抗产品上市“防火墙”亟须完善

在日加工约500头猪的陕西兴平一家屠宰场,检疫员任鹏告诉记者,生猪屠宰前后的检疫由动物检疫部门负责,主要检查动物疫病,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生猪质量的检验由屠宰场自身负责。目前的检查项目不包括抗生素等兽药残留,对于生猪使用抗生素药物后有没有达到休药期难以鉴别。任鹏说:“我们希望兽药残留检测设备能尽快推广使用,从而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

陕西省每年抽样检测兽药残留1200多个批次,在畜禽产品中占的比例较低,涉及的抗生素种类也不多,市场上销售的畜禽产品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限制抗生素等兽药残留的“门槛”。

近年来,我国主管部门对兽药残留的限制和监控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在畜禽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整个环节,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难以限制不合格产品上市。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技术研究,完善有抗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针对解决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如制定《兽药残留标准检测方法》,制定“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标准,发布《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和检测工作,打击、查处在动物生产中使用违禁药物等措施。但记者采访发现,目前这些措施难以完全限制“有抗畜禽产品”上市。

在陕西奶牛养殖大县泾阳,许多奶牛养殖户告诉记者,奶牛使用抗生素药物后3天左右的休药期内的“有抗奶”,乳品加工企业不要,由奶站老板另行处理。一些乳品行业人士认为,控制奶源“有抗奶”的加工、销售,目前主要由乳品加工企业自主确定。因为乳品加工企业对奶源质量的要求参差不齐,有的明确不收“有抗奶”,有的实际上还在以较低价格收购。“有抗奶”无法发酵加工成附加值较高的酸奶,但可以用作加工纯牛奶或者奶粉。

在加工、销售环节设立准入“门槛”,限制抗生素残留超标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是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的重要前提。

陕西省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孙涛说,我国许多地方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检测技术已经比较完善,对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也应该探索建立同样的制度。目前兽药残留的检测设备昂贵,检测一个样本费用约需1000元,时间得三四天,这就有待于通过研究开发廉价、快速的检测方法,从而逐步在屠宰环节或者销售环节推广兽药残留检测制度。

据悉,我国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但目前的检测方法以高效液相定量检测为主,缺乏快速筛选和确认方法,国产的快速筛选兽药残留的试剂盒产品仍很少,制约了兽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专家建议应该在兽药残留监测方法的研究、仪器、技术力量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善,以满足检测需要。

引导生产“无抗畜禽产品”需要健全制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院长王晶钰等行业人士认为,减少、限制畜禽产品抗生素的残留,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保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引起重视,通过制度建设、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养殖户控制抗生素残留的意识。

一些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干部表示,减少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首先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减少把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其次就是要在使用抗生素之后,严格执行休药期。主管部门对抗生素兽药规定了休药期,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管确保落实。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饲养管理水平、兽药合理使用方面会做得相对较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还将维持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并存的局面。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养殖户加强监管,特别是兽药使用上的监管。除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外,还要对养殖者加强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提高动物合理用药的知识,使生产者认识生产安全食品是他们的神圣职责,应该做到:不使用违禁兽药;根据疾病选择对症的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严格遵守药物安全使用规定。

一些畜牧专家认为,控制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还要大力推广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重点搞好优质畜禽品种的选育和普及,推广高效低残留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积极推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向养殖场、养殖户普及专业知识,提高用药的科学性,严格用药量和微量元素添加量,使药物合理配伍,坚持低毒、安全、高效。

控制抗生残留还应加强行业协会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畜产品生产中把好质量关的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