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多月,生猪价格急速走低,养殖户静观市场动向的同时,呼吁建立科学有效的常态政策机制——
为防止肉价进一步下跌,日前我省启动冻肉收储并取得初步效果。但专家表示近期肉价仍不排除继续下跌可能。去年底,猪肉价格连续下跌,短短一个多月猪粮价比迅速击破6:1和5:1,养猪业陷入行业性亏损。如何避免肉价频繁过度波动,推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冻肉收储应对急跌
随着冻肉收储展开,在连续下跌3个半月后,我省生猪价格开始出现些许反弹。来自省物价局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21日,我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格每50公斤为478.94元,比上周上涨1.74%;二等玉米平均购进价格每50公斤为100.32元,比上周上涨0.7%;猪粮比价为4.77:1,比上周回升0.04个点,但仍处于红色区域。
同时,集贸市场猪肉价格也出现上涨。4月21日,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白条统货批发价格每500克为6.15元,比上周上涨6.03%。
“价格小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冻肉收储,这对目前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有一定缓解作用,对市场预期产生积极影响。 ”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分析,生猪价格虽有所回升,但回升力度比较弱,基础还不牢,猪粮比价仍处于红色区域。
“此轮价格变动最显著的特点是下跌速度快。 ”省畜牧兽医局局长董卫星介绍。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我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每50公斤为639.08元;2月份平均出场价每50公斤为566.65元;3月16日,生猪平均出场价每50公斤为483.94元,比去年12月份累计下跌25.43%。
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猪粮比价自2月中旬跌破6:1后,一路下行。 3月2日,猪粮比价回落到5.29:1;3月16日,进一步下跌至4.98:1,短短一个多月,生猪价格从轻度下跌的蓝色区域,跌破中度下跌的黄色区域,进入重度下跌的红色区域。
供给增加是生猪价格下跌原因之一。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分析,受去年下半年猪价走高、养殖利润增加等因素影响,岁末年初,我省生猪存栏量一直处于较高位水平。 2月份生猪存栏1740.54万头,同比增加7.28%,能繁母猪存栏209.48万头,同比增加4.67%。
“春节前后生猪集中出栏,都希望卖个好价钱,谁知道价格越跌越低。 ”合肥裕民畜牧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庄学全说。数据显示,今年元月份我省生猪出栏374.7万头,同比增加7.37%;2月份生猪出栏295.97万头,增加13.09%。但消费却没有出现预想中的井喷,“这个现象最近几年已经越来越明显,值得养殖户注意。 ”董卫星说。
养殖大户静观其变
养猪业内有句话叫“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形象地概括了猪肉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而历史上每一次价格剧烈下跌都带来大量养殖户倒闭、屠杀能繁母猪等现象,导致行业元气大伤。 “2007年,在低价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散养的农户血本无归,也就是从那以后,延续千年的农户家家散养的模式宣告结束。 ”
采访中记者发现,本轮行情同样让不少养殖户倒闭退出。 “湖北鄂州一个老板去年投资500万元建的猪场,现在每个月亏损近万元,到处找人接收。 ”合肥春然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甄长丰介绍,类似这种在高价位进入养猪业的工商资本,现在大量出逃。
记者也发现养殖户不同于往年的一些表现,冷静应对价格波动。接受采访的养殖户没有一例盲目宰杀能繁母猪,而是利用这个时机淘汰生产力弱的母猪,改善品种。另外,也有很多企业改卖育肥猪为卖仔猪,应对价格下跌。 “卖小猪成本减少,资金回收快,另外,现在有工商资本进入趁机抄底,小猪价格也相对划算。”庄学全说。这样的主动调整也说明了行业发展的日渐成熟。
大的企业如春然,则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在市场不景气时通过育种、防疫等其他环节获得利润来弥补,具备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在过去10年里,我省养猪行业结构逐步走向合理,目前规模养殖已经占到50%以上,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大多长期从事养猪业,经验和技术都比较丰富,对价格波动的应对也越来越成熟,不会非理性地频繁进出,能起到稳定行业的作用。 ”甄长丰说。
采访中,很多养殖户认为,养猪业像2007年时那样的暴利时代将一去不返,那是行业不成熟的表现,虽然短期获得了巨大利润,但随后的暴跌同样令人胆寒。 “随着行业发展,进出行业的企业不会很多,也不会非常频繁,利润也会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 ”庄学全说。
政策调控亟待加强
历次实践证明,生猪价格跌得越低,随后就会涨得越高,让价格走出过度波动的怪圈,既符合经营者的期望,也有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比如这次如果政府不干预,价格肯定还要继续跌,迫使更多养殖户离场,生产能力严重破坏。 ”甄长丰说,这必然很快导致供应不足,价格飞涨。从这个角度讲,此次冻肉收储是为了价格不要跌得太凶猛,也是为了防止将来过度上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由此可见,让价格走出过度频繁波动的怪圈,既要靠市场无形的手,也需要政府有形的手。
“肉价频繁过度波动,是行业不成熟的表现。 ”董卫星说,这是市场自身优胜劣汰的过程。他认为,最终市场将以规模养殖为主,甚至一个地区的市场就由几个企业构成,这样市场才会相对平稳。
但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手调控,代价将是巨大的,既让行业自我调整,又不会对人们的菜篮子有太大影响。这就需要政府有针对性的扶持和调控。 “比如以前没有冻猪肉收储,那就眼睁睁看着肉价下跌。现在国家一收储,效果立竿见影。 ”甄长丰说,如果时机掌握好一些,再早一点启动,肉价不会下跌这么多。政府调控要有预见性,要引导市场走,而不是被市场牵着走。
规范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事关行业稳定和做大做强。 “在高峰时资本蜂拥而至,生产能力迅速膨胀。这些进入的商人很多都是投机想法,又缺乏技术和对市场的了解,一遇到疫病或价格下跌,这些资本最先退出。 ”甄长丰说,在家庭养殖阶段,3头至5头母猪年产生猪几十头,一年只需成本五六万元;而一家拥有50头母猪、年出生猪1000头的养殖场,建成加正常运行每年需资金约在60万元。可以看出,要实现养殖模式和规模的扩张,资金压力会迅速增加。 “关键看政府怎么引导,把投机变成投资。 ”甄长丰强调。
猪价走低,现在是否是入市的好时机?针对养殖户关心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按常规现在入市风险小,但由于政府干预措施多,退出企业不多,且猪价并不稳定,仍存在继续下跌可能,还是静观市场动向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