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清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0,001.27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145个行政村,辖区内有597、852、853三个大型国营农场、8个大型国有森工局(场),还有全省第三大水库——龙头桥水库,以及七星河、雁窝岛等4个国家级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行政区域面积大,点多、面广、线长,加之行政隶属交错,关系复杂,动物疫情测报工作任务艰巨,压力较大。多年来,我们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投入、突出监测重点等措施,扎实开展疫情测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为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责任管理,完善工作机制,为开展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1、明确责任,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化验室操作管理制度、目标责任管理制度等。规定测报站站长为第一责任人,每个测报员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实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评优兑先、晋级提职相挂钩,对重点基层测报点的工作人员每年还给予400-600元不等的补助金。通过上述措施,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大增强,积极性越来越高。
2、加强协作,完善信息互通机制。我们与卫生部门相关机构联合成立了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领导小组,在疫情测报、调查处理等方面实行资源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等于在疫情监测上又多了一双眼睛。仅年初以来,我们即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布病追踪溯源和血清学监测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即完成血清监测3,142份,其中检出布病阳性血清682份,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监测效果。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支撑体系,为开展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1、改善设施,提升硬件水平。宝清疫情测报站始建于上个世纪末,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始建较早的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站之一。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测报站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在省局支持下,增加投资240万元,将测报站扩建到建筑面积642平方米,含县级标准化验室1个,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储备库1个,同时配有专用化验车2台,检测设施有了显著改善,硬件水平明显提升。
2、配强人员,提高技术实力。2009年4月,我们通过公开召考,择优选聘了10名工作人员充实进测报站,其中高级兽医师1名、兽医师5名。此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技术比武活动,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以上措施,测报人员的整体技术实力得到明显提高,测报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大幅提升,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突出监测重点,完善工作内容,为开展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
一是把省局下达的年度计划作为监测重点。仅2009年度即完成监测任务11次,其中监测奶牛布病2次,检测血清1,423头份;奶牛结核病2次,检测奶牛1,423头;羊布病1次,检测血清3,142只份;禽流感2次,血清样本数320羽份;马鼻疽、马传贫各1次,血清样本数各204匹份;猪口蹄疫2次,血清样本数205头份。同时完成送检任务3次,其中2009年3月中旬送检牛血清180头份,羊血清200只份;2009年5月下旬送检羊血清200只份,牛血清100头份;2009年9月下旬送检禽血清检测禽流感、新城疫各100羽份,双拭子各100羽份;猪血清检测口蹄疫、蓝耳病、猪瘟各90头份,羊血清40只份,牛血清20头份。2009年7月,我们还代表全省接受了马传贫扑灭净化国检任务,得到了农业部专家组一致认可和赞扬。
二是把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做为监测重点。重点是在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后,积极开展免疫效果监测。2009年共监测血清1,144份。其中牛132头份、羊132只份、猪220头份、禽660羽份。抗体效价率为:猪口蹄疫73.50%、猪瘟89.88%、猪蓝耳病71.20%、牛口蹄疫77.43%、禽流感85.65%、鸡瘟91.20%。为全县下一步如何组织实施强制免疫,如何提高免疫质量效果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三是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区域作为监测重点。我县有七星河、雁窝岛等4个国家级湿地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全省第三大水库—龙头桥水库,是候鸟的主要迁徙驻留地,是高致 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也是疫情监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通过划定防控隔离带,对湿地、水库实施重点布控,选派了专门人员进行实地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随时完善防控措施,确保了这些区域连续多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为全县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虽然我们在疫情测报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市县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疫情监测工作,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