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鸡蛋总产量不断攀升,蛋鸡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产业优势布局逐步形成,产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蛋鸡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现状与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对蛋鸡生产、相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推进我国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1蛋鸡产业稳步发展
(1)鸡蛋产量不断攀升,产值不断增加
建国以来,我国鸡蛋总产量不断攀升,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鸡蛋生产国。2008年鸡蛋总产量达到2 296.87万吨(约占全球40%),分别是1949、1978年鸡蛋总产量的84.65倍和8.70倍。随着鸡蛋产量的增加,蛋鸡产业产值也不断增加,200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目前已经形成种鸡、蛋鸡、鸡蛋零售、饲料、兽药疫苗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3 5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
(2)蛋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随着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蛋鸡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结构得到了优化,产业结构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
①禽蛋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近年来,在我国禽蛋产品中,鸡蛋产量占禽蛋总产量的比例稳定在85%,其他禽蛋产量稳定在15%(其中鸭蛋为12%,鹅蛋和鹌鹑蛋等其他禽蛋产量比例稳定在3%)。新品种的开发与引进,促进了禽蛋结构进一步优化,加速了禽蛋生产由传统的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过渡。
②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总体看,我国居民鸡蛋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鲜蛋消费为主,鲜蛋消费量占我国鸡蛋总产量的90%,而鸡蛋加工转换程度仅为0.26%,其余9.74%的产量作为鲜蛋出口或损失掉。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消费者偏好变化,我国蛋鸡产业不断以市场为导向,鸡蛋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且呈现多样性特点。一是鲜蛋产品的功能多样化。消费者在追求基本营养之外,对鲜蛋的功能追求也越来越普遍,从而促使高碘鸡蛋、富硒鸡蛋、高能鸡蛋、低胆固醇鸡蛋等鲜蛋的供给增加。二是鲜蛋的安全性能逐步增强,安全鸡蛋受到高收入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部分蛋鸡养殖场已经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鸡蛋的生产认证,较之传统鸡蛋来说,安全鸡蛋的生产比例将越来越高。三是鸡蛋制品多样化。虽然我国鸡蛋加工转换程度较低,但鸡蛋制品加工的潜力却很大。目前我国加工蛋品种类主要有:液蛋制品(液全蛋、液蛋黄和液蛋白等)、冰蛋制品(冰全蛋、冰蛋黄、冰蛋白等)、干燥蛋制品(普通及加糖全蛋、蛋白及蛋黄粉等)以及鸡蛋深加工产品(溶菌酶、卵转铁蛋白、蛋清多肽、卵黄抗体、卵磷脂和卵高磷蛋白等)。
(3)产业优势布局基本形成
随着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高和蛋鸡养殖业的竞争加剧、利润趋薄以及消费者对鲜蛋新鲜度等品质的苛求,促使鲜蛋就近生产、就近销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蛋鸡产业布局也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并日趋成型。
①生产区域集中。我国蛋鸡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等粮食主产区,其中鸡蛋产量排在前6位的省份是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和四川。在蛋鸡密集饲养区,生产方式落后,养鸡场、饲料加工厂、兽药销售点、鸡蛋经销商相互穿插,按照国家无公害标准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鸡场。近年来,由于密集养殖区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禽流感发病严重、运输费用增加、沿海地区进口饲料便宜、养鸡设施的改善等影响,北方许多原来养蛋鸡多的地方存栏量在迅速减少,如河北同比减少了30%以上;过去靠调进鸡蛋的地区,由于养殖技术的解决和地产鸡蛋价格贵的原因致使养殖量大幅增加,如广东、广西等地区。
②市场区域集中。近7~8年来,蛋鸡养殖呈全国性发展趋势,许多省份蛋鸡养殖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了国内五大鸡蛋消费市场。根据2008年计算的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户内鸡蛋消费量,我国鸡蛋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东北和华北地区。具体来说,目前按照户内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的鸡蛋市场布局有以下特征:一是天津市、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的人均户内鸡蛋消费量最高(11~16千克/人);其次是山东省、黑龙江、江苏省、安徽省、河北省等,其人均户内鸡蛋消费量较高(7~11千克/人);三是吉林省、山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重庆市(5~7千克/人);四是湖北省、内蒙古、陕西省、四川省、江西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西自治区、甘肃省、海南省及贵州省(2~5千克/人),人均年户内鸡蛋消费量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2008年人均年鸡蛋消费量仅为1.35千克。
2满足了消费者的营养需求,保障了食物安全
(1)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蛋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年人均鸡蛋占有量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人均年占有鸡蛋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占有量为17.3千克),基本能保证我国每人每天消费一个鸡蛋。2008年我国居民人均年消费鸡蛋15.6千克,平均每日消费42.65克鸡蛋,每日可从鸡蛋中获取蛋白质5.33克。
(2)为消费者提供了廉价的蛋白质
鸡蛋和猪肉、羊肉等畜产品为人类提供了动物蛋白。经过比较分析可看出,当前我国鸡蛋的蛋白质价格相对于猪肉、羊肉、牛肉和鸡肉来说,其价格仅仅为0.064元/克,分别是猪肉蛋白质价格的29%,羊肉蛋白质价格的34%,牛肉蛋白质价格的28%,鸡肉蛋白质价格的58%(见表1)。因此,蛋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消费者提供了廉价的蛋白质供给。
(3)产品质量安全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蛋鸡产业快速、稳步发展,鸡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及技术标准不断完善,鸡蛋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提高了我国鸡蛋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
3促进就业与农民增收
目前,我国蛋鸡产业从业人员约为1 000万人,年产值超过1 500亿元,还带动了饲料工业、兽药和疫苗生产、设备制造业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社会从业人员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中国目前的就业压力;同时,蛋鸡养殖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农民养殖蛋鸡既可以防止荒废土地,又为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做了贡献,最重要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二我国蛋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蛋鸡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蛋鸡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蛋鸡产业在宏观管理、疫病防控、良种繁育技术、消费引导等层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产业进入门槛低,生产规模小,过度竞争严重
我国鸡蛋行业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市场准入制度缺位,很多从业者,特别是散户和小规模生产者,为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阶段性低水平涌入,盲目性和从众性行为特点突出,行业主流受到严重冲击,养鸡利润持续降低。加之鸡蛋品质只能依靠仪器进行鉴定,在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标准、检测监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养殖过程简单、养殖环境较差、养殖成本较低的低质低价鸡蛋畅销,许多优质鸡蛋反而无法获得优价,鸡蛋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一些生产环境和工艺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大规模蛋鸡养殖企业,投入很高成本建立起来的高端优质鸡蛋产品市场,经受不住一些“以次充好”从业者的冲击。由于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政府管理缺乏量化标准,加之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自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使真正的优质鸡蛋迫于成本和利润的压力,难以为继,有的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尤其是对于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企业,要坚守高质量的生产,就必须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但市场价格的限制使企业不得不压缩利润空间,保证高品质鸡蛋的生产成为企业最大的软肋。
2品种单一,生产水平较低
就品种而言,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国内主导蛋鸡品种是海兰,占到80%以上,其它是罗曼、依莎、海赛、尼克等占到20%,品种相对单一。同时,我国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种源大多掌控在外企手中,未能充分利用国内鸡种资源,且浪费了大量外汇,因而我国蛋鸡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此外,我国良种扩繁体系跟养殖户关系松散,责任不明确,造成个别场家以次充优,生产冒牌产品,扰乱了市场秩序。
就生产水平而言,虽然我国鸡蛋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因各地环境、设施等条件的不配套,生产规模差距较大,蛋鸡生产水平差异较大。且由于我国蛋鸡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规模化程度不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低,使得一些鸡蛋生产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见表2)。目前,在我国一般生产条件下,每只蛋鸡年产蛋15~16千克,料蛋比为2.6~2.8:1,死亡淘汰率为20%~30%,而发达国家每只蛋鸡年产蛋17~18千克,料蛋比为2.3∶1,死亡淘汰率为1%。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蛋鸡的生产水平提高的潜力很大。
3蛋鸡生产中疫病防治问题突出,防疫体系有待改善
疾病成为影响我国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近年蛋鸡疾病病原体不断变异进化,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不断出现,混合感染成为疾病发生的主流,有些病原体感染和发病还可引起免疫抑制,使蛋鸡群频繁发病,轻的影响健康和生产性能,严重的造成死亡,危害极大。
目前,我国蛋鸡饲养场(舍)的布局弊端颇多,使用年代越长的鸡场(舍),污染环境越严重,尤其是一些养殖大村、大户。庭院养殖和小而全的管理方式,进鸡、用料、污物处理、免疫制度等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疾病交叉感染,养鸡户对鸡综合保健意识淡薄,卫生防疫意识差。同时大环境不断变化,鸡场或鸡舍周边的大环境被病源严重污染,病源从地表、空气、各种媒介物全方位传播,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已造成的损失或潜在的危险非常严重。为此,防疫体系实际运作效果有待改善。一是行政性质较强的兽医防疫体系同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很难完全的配套与协调,因而缺乏同市场机制和行业规律相协调的管理机构,政府多年来投入的资金使用效果有明显的改进空间。二是全国统一的疫病防治系统尚待建立。鸡蛋是全国流通的商品,但目前尚缺乏一个基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生物安全条件基础上的全国统一规划,管理制度缺失,进而导致疫病防控扑杀补偿政策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的不合理。三是从疫情报告、疫苗研制到推广防治的周期过长,鸡群早期感染得不到控制,细菌病泛滥,形成巨大的生物安全隐患。四是配套的服务体系缺乏生物安全概念和责任意识,政府监控管理尚不到位,饲料、送料车、鸡蛋包装箱、运蛋车、运鸡车都是造成疾病传播的途径。五是免疫程序、疫苗使用不当,滥用抗生素和违禁药,无抗体监测手段等问题,也亟待改善。
4养殖效益较低,养殖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大
目前,我国蛋鸡养殖的成本较高,而收益相对较低,表3是我国2005~2008年每百只蛋鸡的成本、收益与成本收益率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蛋鸡的成本收益率在逐步提高,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2008年成本收益率仅仅达到8.14%。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国际市场的日益竞争激烈,鸡蛋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整个产业稳定发展和蛋鸡饲养户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1995~1999年,鸡蛋价格在大幅波动的同时快速下降;1999年后,鸡蛋价格波动至较低水平,从长期来看,鸡蛋价格趋于稳定,但从短期来看,鸡蛋价格仍在较低水平上大幅波动。目前,我国鸡蛋需求趋于饱和,广大农户盲目上马,导致蛋鸡养殖者竞争加剧,蛋鸡生产者处于微利或亏损的境地,从而引发了在需求稳定情况下的供给增加,促使鸡蛋市场价格快速下降;并且由于蛋鸡养殖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疾病风险,在我国农村地区很难做到全面防疫与科学防疫,导致生产不稳定性增强,最终导致鸡蛋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不利于蛋鸡产业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5鸡蛋质量潜在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畜禽饲料中滥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砷制剂等生长促进剂,造成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多次发生。在蛋鸡生产过程中,除了应严格禁止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各种兽药;严禁将抗生素、有机砷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屠前停药期的规定,以免药物残留超标,还应该加快完善我国无公害标准,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标准(部分地区制定了蛋鸡饲养技术规范、兽医防疫准则等),但尚不完善。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蛋鸡生产工艺及技术、有毒有害成分检测技术、兽药使用法规与标准、产品标准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有关标准和法规,尽快在条件成熟的省份和企业,建立我国鸡蛋产品可追溯体系。
鸡蛋产品可追溯网络平台技术系统构建:该系统包括饲养场、淘汰鸡加工厂和鸡蛋销售与物流环节等多个可追溯生产、流通环节。结合已颁布的国家或行业养殖、饲料、疫病防治、环保和加工等生产链中的各项规范,根据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的原理,从蛋种鸡开始溯源,按生产链逐级标识编码,依托网络技术与定位技术对产品进行静态与动态检测,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逆向追溯”来获取所消费鸡蛋产品的相关信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还可从产品生产端进行“正向追溯”,获取产品生产、销售与分布信息,以作出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理。
6缺乏鸡蛋批发和零售专业市场
虽然整个蛋鸡产业产量仍有增长,但我国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的鸡蛋及鸡蛋制品消费在2000年后却基本保持稳定,几乎没有任何增长。这充分说明,我国鸡蛋消费市场已趋于饱和,鸡蛋消费量随产量及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调整。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战略理论,对于经过快速成长的产业进入“平台期”后,应积极利用相关产业政策工具,研究转型期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和保持产业稳定快速发展。
三关于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大对蛋鸡企业的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针对企业缺少贷款抵押,融资周期较长等问题,政府应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一是提高对蛋鸡企业的贴息贷款幅度和范围。二是通过补贴担保公司,低价为蛋鸡企业提供担保;鼓励和支持以本行业领头企业为核心成立担保公司,为养鸡农民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三是成立蛋鸡企业融资贷款扶持基金,为蛋鸡产业发展提供长远稳定的资金支持。四是针对不同规模的蛋鸡养殖企业,出台相应的融资扶持政策,改变蛋鸡养殖业只能靠自身滚雪球式和民间借贷式发展的现状。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增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养殖场用地等政策。然而,目前政策对大型规模化、现代化蛋鸡养殖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弱。这类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关键是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与办法,扩大受益面,针对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不同规模和需求制定具体扶持措施。
2确定行业基本准入门槛,落实入市前的检验检疫制度
一是制定蛋鸡产业国家标准,确定基本的市场准入门槛。应遵循强制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更要严格执行。不过,对蛋鸡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也需立足现有条件和资源,有计划分步骤的向理想状态靠拢。二是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更准确地掌握企业数量和产量,保障行业的整体利益。首先从种鸡企业抓起,严格控制祖代的数量和规模,对申报数量和出售父母代数量不吻合(主要指超指标)的企业加重处罚,甚至取消资格。如果疾病净化较好,还要鼓励对祖代鸡进行强制换羽,但数量要包括在申报范围内。为增加农民收入,对其他行业进入蛋鸡养殖业要有有力的调控手段。三是要充分发挥质量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严格检查程序,加强监管力度;并在各类销售终端设立检验检疫部门,杜绝不合标准的鸡蛋进入市场。
3鼓励和引导农民成立蛋鸡养殖合作社,推动蛋鸡的规模化、专业化养殖
蛋鸡养殖合作社是解决蛋鸡行业目前困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中小散户的鸡蛋直接进入市场的比例将逐步降低,经过鸡蛋加工企业的加工、处理、包装进入的份额逐步上升,如此在市场供给上就会逐步形成类似牛奶销售的局面,龙头企业承担市场的风险,养殖户只承担养殖的风险。市场一旦形成这种格局,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就会规范养殖户的品种、规模和质量,实现市场的有序发展,推动蛋鸡养殖走向适度的规模化和自动化。由于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刚刚起步,所以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和规范力度,如对符合要求蛋鸡养殖合作社给予直接补贴等。
4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降低行业风险
制定有利于蛋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一是制定蛋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向和重点,同时对行业的生产总量进行监测与控制,保证供求均衡。二是实行价格补贴,维持蛋鸡产业链价格体系的稳定。加大对主要饲料原料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补贴,从根本上解决饲料原料成本高的问题,降低外部经济环境造成的价格大起大落,保证蛋鸡企业获得正常的利润空间。三是尽快出台蛋鸡保险政策,落实畜禽养殖保险业务,减少蛋鸡行业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降低行业风险,确保养殖生产平稳进行。四是建立全行业从业者统一的档案数据库系统,加快蛋鸡行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国蛋鸡产品价格和原料以及其他生产资源价格的跟踪、报告和管理,准确预报价格趋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产品行情预报。五是建立疫病疫情动态的数据监测系统,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确定疫情发生点,进行迅捷有效的疫情控制,把传染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实现蛋鸡产业的一体化、有序化发展。
5对于有实力、大规模的蛋鸡生产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我国目前蛋鸡产业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这次金融危机是“危”也是“机”,将进一步促使行业洗牌,淘汰产能低、规模小、管理粗放落后的、制约行业整体发展的小企业。建议国家参照钢铁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有议价能力、规模大、管理先进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引导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全面整合蛋鸡产业结构,在我国试点建立3~5个蛋鸡产业集团,并在资金、政策、科技等方面重点扶持,创建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6加大投入,推动国内优良种鸡资源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针对目前国内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种源权受国外企业控制的现状,我国应加大对种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推动我国种鸡资源自主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调研反馈中,山东郓城昌隆种禽公司、陕西大匠农科产业有限公司等多家蛋鸡企业积极呼吁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国产优良蛋鸡品种的育种、养殖的支持力度,如节粮型北农大3号等品种,目前市场上苗鸡供不应求,建议加大投资力度,扶持国内优良品种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立和完善优良种鸡资源的自主研发体系,不仅可以降低蛋鸡养殖企业的养殖成本,同时有利于增强我国蛋鸡企业的自主能力,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流通市场波动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