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六畜兴旺产业强——石门县2009年养殖业工作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22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21

1月10日,石门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李子刚在全市养殖业工作总结大会上,介绍了该县由养殖大县向养殖强县发展的工作经验。石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抓发展,促进产业上台阶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称赞。

2009年,石门县紧紧围绕发展全省生猪养殖大县、家禽养殖第一县、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的战略目标,牢牢抓住国家惠农政策强力扶持养殖业的良好机遇,积极发展养殖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实现养殖业总产值21.82亿元,同比增长9.48%,养殖业已成为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和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齐心协力抓发展 产业迈上新台阶

石门县畜牧水产局突出发展生猪、家禽、草畜三大养殖产业,以多渠道增加养殖业投入,培植养殖大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为手段,促进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产品稳步增长。2009年,石门县主要产品产量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全县生猪出栏96.34万头,同比增长7.43%;肉牛出栏4.31万头,同比增长6.95%;山羊出栏106.58万只,同比增长5.99%;家禽出笼2661.09万羽,同比增长6.97%;蛋品产量36130吨,同比增长33.43%;水产品产量11015吨,同比增长6.07%。

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石门县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化养殖,促进了产业进一步扩张升级。一是生猪产业平稳发展。他们抓住国家扶持生猪产业实施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好机遇,认真落实惠农政策,着力发展母猪,推行自繁自养;着力发展健康养殖,推行生猪栏舍、沼气池等环保设施改造升级,推行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稳步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充分保证了市场供应。全县能繁母猪存栏3.9万头,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大户2011个,大户发展生猪52.39万头,出栏27.83万头,建立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18个,参加“千区万户健康养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大户有80个。该县盛旺达种猪场占地面积100亩,投入资金3100万元,现存栏生猪3400头,存栏原种、二元母猪800头,该场能自动控温、自动给水、自动清洁、电脑监控,属省一级原种猪扩繁场和具有现代化、标准化功能的养殖示范基地。楚江镇养猪大户李平国采用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全年发展生猪1300多头,出栏910头,创产值95万元。二是家禽养殖大幅增长。双佳农牧生产禽苗1550万羽,出笼肉禽980万羽,实现产值2.13亿元。通过双佳农牧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县建立了家禽养殖小区32个,全县发展养禽2000羽以上大户1637个。全县发展家禽3471.43万羽,同比增长6.2%,出笼2661.09万羽,同比增长6.97%。三是草食动物发展加快。全县建立草食动物养殖小区41个,发展养牛10头以上大户562个、养羊50只以上大户1356个。北山牧业发展山羊4.11万只,出栏2.05万只,发展牛8580头,出栏3520头,实现产值1850万元。投入130万元在白云乡竹坝村建起了全省惟一的高标准马头山羊原种场,现存栏种羊350只。

特种养殖有新起色。近年来,随着部分有识青年回乡发展,下岗青年创业,他们开始在特色养殖上做文章,为全县的养殖业注入了活力。从玉叶公司买断的青年大学生汪志敏与学飞机制造专业的大学生伍斌合资 ,致力于肉牛产业的发展,金宝肥牛公司在他们先进的理念经营下,不仅扩大了养殖基地,而且开设了生态牛肉专卖店,进驻了土特产超市,产业链在不断完善。蒙泉镇的杨国任是一位中专生,年仅30余岁,他于2007年投入20余万元建起了野猪繁殖场,目前已初具规模。蒙泉镇的董建华是东莞一家劳务市场的经理,2008年在老家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蛋鸡场,目前存笼蛋鸡1万余套。子良乡29岁的邓云,一直在广州佛山西郊旅游区从事大鲵养殖,2009年,他回子良投资达30万元,建起了大鲵仿生态繁殖场。2008年,子良乡水田岗村农民李晓明拿出了准备翻修房屋的7万元积蓄,办起了七彩山鸡养殖场。

争资引项成效显著。2009年,石门县畜牧局领导多次跑北京、长沙,向农业部、省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主动联系衔接,掌握信息,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的申报项目10多个,争取国投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争取国投资金1727.3万元,其中争取能繁母猪补贴、保险补贴、外调生猪养殖大县奖励、生猪良繁体系建设、良种蛋鸡等产业资金1118.7万元;争取马头羊原种场扩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肉牛品改、皂市水库渔业资源补偿等项目资金608.6万元。二是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50万元。全县畜牧业招商引资项目有3个,其中盛旺达种猪场总投资2000万元,到位资金1000万元;大湖水殖皂市水库渔业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到位资金650万元;太平木托湾种猪场总投资600万元,到位资金300万元。

强化责任抓防疫 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动物防疫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促进农民养殖增收的重要措施,2009年,石门县认真组织和落实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及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防疫工作位居全市前列,确保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保障了城乡居民的肉类食品安全。

强化责任,把防疫工作落到实处。石门县、乡、村、户层层签定了责任状,与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签定了包保责任状,保证了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了“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动物防疫站、村(居)委会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将防疫任务、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县、乡实施了月督查、季考核,保证了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落到实处。

明确重点,确保防控措施到位。全县层层落实了防控责任,对规模养殖场、交易市场、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大户监管等关键环节,严密布控,措施到位。制定了《石门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24小时监控和周报告制度,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对大户防疫监管到位,各乡镇按照动物防疫工作包保责任的要求,加强了对大户的监管,乡镇站指导大户制定了较为科学的免疫程序,建立了台账和电子管理体系,适时开展免疫注射,确保免疫密度达到了100%。尤其是生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各乡镇签订责任告知书600多份,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地遏制了生猪疫情的发生与蔓延。

免疫到位,确保防疫密度达标。为确保防疫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全县进行了专项检查,有力地促进了防疫工作的落实,防疫经费到位,工作措施有力,免疫密度达标,免疫效果好。对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户(场)所饲养畜禽进行抗体监测,效果完全达标。

强化宣传,提高了群众的防疫意识。该县对新《动物防疫法》进行大力宣传,共召开乡镇动物防疫工作会、村广播会380次,印发资料9.4万份,为规模养殖大户发放“制度、档案、手册”600多套,真正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一家一户。组织全县村级防疫员集中参加学习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防疫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突出重点抓安全 监管产品质量到位

石门县畜牧水产局成立了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专干,落实了责任,加大了养殖业安全生产力度。

养殖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严格查处假冒伪劣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无证经营行为。与县内200多家兽药、饲料经营店和600多个大户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其销售的主要动物饲料产品进行了重点监测和抽样检查,建立了监测台账。开展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活动,共出动执法车35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10人次,检查养殖业投入品经营企业176个,生产厂家2个,养殖场(户)130多家,查获假劣兽药饲料125公斤、256盒件,未发现瘦肉精、三聚氰胺违禁药品。在全县开展生猪“瘦肉精”快速检测,共检测生猪2120头次,检出率为零。

畜禽产品检疫力度加大。从严把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引种审批、引进动物隔离观察和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对全县39个畜禽交易市场、30个产地检疫申报点、29个定点屠宰场,安排了专职人员轮流值班监管。畜牧局技术人员分片定点,责任到人,负责指导和督促责任片区乡镇动物防疫与检疫工作,加强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禁止病死畜禽和无证、无印等“问题肉”进入流通环节,保证了肉食产品的质量安全。

强化水产资源保护。一是积极落实渔民解困工作。县里成立了专业渔民解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普查出共有专业渔民67户195人,对9个比较困难的专业渔民户开展了慰问,县政府落实3万元资金对专业渔民在禁渔期给予了补偿,并落实了9个渔民的低保待遇。组织对上岸渔民开展养鸡、电焊、电脑等技术培训。二是开展春季休渔活动。3月份开始对澧水官潭、大龙潭、喻家潭等重点河段开展春季禁渔3个月,并与67个专业渔民签订了严禁在春冬季禁渔期下河捕捞的责任状,组织人员对外河捕捞秩序进行了整治。三是开展皂市水库渔业秩序专项治理活动。县政府发布了(2009)6号关于取缔非法捕捞行为的通告,并组织畜牧水产、公安、司法、公路等部门组成专门队伍对皂市库区渔业生产秩序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实效。四是在维新镇水碾溪村建起了全国一流的皂市水库鱼类增殖站。现已投放亲本300多组,2010年可生产鱼苗进行人工放流,增殖渔业资源,按设计标准可达到年生产鱼花1亿尾以上的能力。

推广科技抓品改 全方位服务促发展

品种改良呈现新亮点。一是肉牛品改蓬勃兴起。成立了县、乡两级品种改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品改规划,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每生产一头杂交牛奖励品改员50元;对年冷配生杂交牛500头以上的乡镇品改员给予重奖;同时为广大养殖户免费提供冻精、液氮等技资服务。在优惠政策激励和优质服务机制的推动下,肉牛品改工作已普及到全县各个乡村和养殖大户,肉牛品改已在全县蓬勃兴起。2009年,全县引进肉牛冻精2万支,液氮9500升,配种1.25万胎次,生产杂交牛1.48万头,为农民增收1776万元。二是生猪品改重点突破。生猪的品改以种公猪良种化、母猪二元化、商品肉猪三元化为目标,在全县太平、子良、蒙泉、夹山、易家渡、楚江、白云等乡镇建起了生猪品改站7个,拥有良种种公猪35头,推广二元良种母猪1.05万头,出栏三元杂交猪33.81万头,占总出栏数的35.84%。三是山羊的品改以保护马头羊原种为主。划定了10个保种乡镇,培植了88个保种大户,保种羊1.2万只,建立了种羊电子档案。在白云乡新扩建的高标准马头山羊原种场已顺利建成,现已引进原种350只,按设计标准可达到年供应种羊1000只以上生产能力。

科技推广不断加强。石门县畜牧局组成养殖技术讲师团,深入到各个乡、镇、村、大户,针对农民的实际需要举办技术培训班,聘请省农大等专家教授来石门讲课、指导,共举办了品种改良、动物防疫、畜禽养殖、科学养鱼、疾病防治等技术培训班85期,参训农民10100人次,印发资料5.1万份。同时,组织开展疫苗、动物标识、兽药、饲料、种苗、冻精、液氮等养殖物资供应服务。一年来,全局派出30多名技术骨干,深入乡镇、村、大户,共走访养殖大户960户次,解决问题710多次。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局领导带队先后10多次深入到白云乡白羊山村、罗坪乡安溪村等点村开展“四送”科技服务,对双佳、九峰、北山牧业等龙头企业,安排专人长期上门服务,成为农民不可缺少的技术指导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