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品牌肉烦恼:卖猪易养猪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3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37

核心提示:

在这个品牌打天下的时代,猪肉市场也正在被各大品牌瓜分。这种竞争,随着中粮日前收购全球知名肉企万威客而显得更为激烈。然而,尽管行业队伍不断壮大,中国肉食加工企业却面临着难言的成长烦恼:很难有企业真正掌控养殖环节,从而带来价格和质量上潜在的风险。

中粮高调收购外资肉企

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本月23日宣布,以1.94亿人民币收购外资企业万威客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威客”)100%股权,并将其纳入中粮集团肉食产业链发展计划中。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国金认为:“收购万威客,是中粮集团又一打造肉食产业链的动作。”

“我们并不排除会很快进入辽宁以及东北市场的可能。”中粮集团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实际上,中粮高调壮大自己的肉食产业的同时,国内肉食品加工领域已经是群雄割据。“目前国内市场已有双汇、雨润、荷美尔等主要品牌,其中除了中粮是国企、双汇有外资背景外,其他大部分企业还都是民企。”中国肉业网分析师何中华表示。

民企直呼“狼来了”

对于中粮集团收购之举,某大型肉企辽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坦承,听到这个消息的确有些压迫感。他认为,中粮集团的国企背景有很大的优势,起码资金有充足的保障,“他们进入这个市场会对所有原有品牌都有较大的冲击。”这位负责人说,但在北方地区最受冲击的还是非冷鲜肉市场,“将进一步被压缩”。他戏称,整个市场都会有“狼来了”的感觉。

今年7月份,本报记者在对猪肉市场进行采访时,曾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沈阳地区80%的猪肉市场仍然是非冷鲜肉,而品牌猪肉要抢占的就是这部分市场。

单纯从品牌冷鲜肉市场来看,目前沈阳已经集合了国内多家大品牌,双汇、雨润、金锣、千喜鹤等都在沈阳的冷鲜肉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辽宁当地的诸如北旺、础明等品牌肉也不甘示弱。

谁都无法垄断的市场

虽然猪肉市场不乏龙虎之势的企业,不过客观来看,目前还并没有哪家能够做到独大。“短期内谁都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垄断者。”业内人士坦言,各家都宣称拥有全产业链条,实际上很难做到真正的全产业链,最难把控的就是生猪养殖这一块。

中国肉企的规模化养殖很低,就算何美尔这样的外资企业,恐怕也要到市场上去收购生猪。“初步测算,每出栏一万头猪需要一次性投入一千万元,而目前大型肉企的年屠宰加工能力会达到两三千万头的水平。如果要完全靠自己养殖,资金投入难度很大。”

产业链不完整的隐忧

在国外,像美国肉类企业几乎是100%的自己养殖,而国内众多大型肉企则无法全部掌控产业链条,只靠零散收购的话,不仅质量无法保障,价格的炒作风险更大。2008年,中国出栏生猪的数量是6亿头左右,今年预计与去年持平,但目前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还没有跟随下半年以来的价格波动而提高。

业内人士说,每次猪肉价格的波动都带有很强的周期性,而且在一个周期内的涨跌幅度足够明显,这里边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产业链条的不完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