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地处四川东部,属于浅丘地区,山地面积较广,随着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我市粮食资源逐渐减少,一般散养农户的养殖数量急剧减少。为了促进本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华蓥市做出了大力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的决定,并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积极引进了大量的规模养殖业主,投身生猪产业发展,弥补了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2009年1-12月,全市新建标准化圈舍13000余平方米,出栏了商品肉猪32.3167万头,发展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大户)1197户,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64户,5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5户,30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3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46.81%。能取得如此成绩,我市2009年在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方面主要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投入力度。为快速提升生猪品质,加快生猪换种工程步伐,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对引进的外种母猪且规模在50头以上,按照国务院的补贴政策,每头能繁母猪补助100元;2009年还扩大了能繁外种母猪奖励范围,对饲养8月龄以上能繁外种母猪5头以上的农户和业主除享受国家能繁母猪补贴外,市政府对新增的能繁外种母猪当年补助200元/头,对圈存的能繁母猪5-19头的补助50元/头,20头以上的补助70元/头。同时华蓥市还实行了杜洛克公猪补贴政策,对新增的杜洛克公猪在投产当年每头补助1000元。
2、优化政策环境。为调动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继续执行对发展养殖业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市政府建立了畜牧业发展基金,根据畜牧业发展情况,逐年增加了畜牧投入。二是认真落实对畜牧业已有的保险政策,在开展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商品育肥猪的保险工作,引导鼓励规模养殖场(户)参加保险,提高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三是积极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产业发展,简化华蓥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生猪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手续,降低担保门槛,进一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对符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要求的养殖基地建设,优先配套安排生态畜牧业工程、沼气建设、环保治理、农村公路畅通(通达)工程及新农村建设项目,为养殖户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3、提高服务水平。一是狠抓技术培训推广服务。除采取科技赶场、咨询、办培训班、科技讲座、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大力推广“母猪多胎高产综合技术”、“优质肉猪饲养技术”等先进养殖技术。二是狠抓疫病防治监测服务。实行动物防疫与检疫相结合,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仔猪阉割免疫相结合,疫病监测与消毒灭源相结合,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的疫病防治服务。三是狠抓养殖技术的上门服务。由市畜牧食品局技术人员包乡镇联大户,基层技术人员包村联农户的方式,上门服务,提高现代化养猪技术水平。
4、抓好基地示范。一是抓好生产典型。各乡镇通过学习参观、开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引导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养猪事业。二是发动村社干部率先示范。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村社干部,使他们成为畜牧生产的组织者、指挥者、带头人。积极引导村社干部选择生猪生产骨干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率先建好自家工程,并带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三是精心准备现场,全力打造亮点。每一个乡镇、街道确立1-2个基地村、3-4个基地社,以基地村社为重点,切实搞好规划布局,集中资金投入,全力加快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全市畜牧工作的领头雁。
5、强化技术服务。为了确保华蓥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开展,市畜牧食品局经常派出技术干部,深入乡镇(街道)进行宣传与培训,到养殖农户家中进行圈舍选址与设计,手把手地传授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技术,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通过畜牧技术人员的指导与服务,生猪养殖成活率大大提高,养殖户的效益明显增加,真正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