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领风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0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07

安全性研究引领中药毒理研究与国际最新要求接轨

一等奖的获奖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任进研究员等完成的“传统中药活性成分的系统分子毒理学研究”。针对中药重要活性成分的毒性和机理,他们从分子水平提出了新观点,建立了中药安全评价的若干分子毒理学模型,为中药潜在毒性早期发现及临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要按科学发展观传承与创新中药,实现中药的现代化进而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关键的瓶颈之一就是要加强和规范中药安全性的系统研究。任进等针对若干传统常用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迥然不同的毒性靶器官与机制导致的严重毒性作用,例如马兜铃酸的肾毒性、雷公藤的肝肾毒性、汉防己甲素的肝毒性、大黄素的遗传毒性等,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刚刚提出明确要求的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动物等新模型,采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NMR代谢组学、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模拟等新方法,在不同水平上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中药活性成分的分子毒理学与毒性机理。如应用肝脏P450还原酶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首次证明了肝脏P450酶及亚型CYP1A在马兜铃酸代谢中的重要解毒作用,发现其肾毒性作用的新靶点,阐明了体内AA-DNA加合物形成的重要毒性机理,并建立了全新的肝脏P450酶缺陷型gpt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此模型可发展成为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新模型。此外,他们还直接证明了雷公藤甲素依赖于肝脏P450酶的代谢转化而降低毒性,研究了汉防己甲素潜在的肝毒性及机理,首次发现大黄素与TopoIIα的ATP结合位点可能是其引起DNA断裂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

这些研究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同类水平的研究报告,具有显著的新颖性。

新化合物、新成份发现为新药创制奠定基础

结构新颖、多样化天然活性物质是发现创新药物先导结构的源泉。二等奖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研究员等进行的“结构新颖、多样化天然活性物质的发现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认识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现代化提供了科学基础。

该研究对105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获得了2300个结构多样化的天然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602个,新骨架化合物63个(含骨架重排、降解、扩展等),并对新骨架化合物的生源形成途径提出了假设,同时还修正了文献报道的13个化合物的结构。他们从这些天然化合物中发现各类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化合物76个,通过对其中11个活性物质进行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得到新衍生物405个,其中有58个活性比其母体显著增强,并明确了它们的构效关系。由此获得的3个创新药物候选结构,已进入临床前研究的重要阶段。动物实验表明,抗幽门螺旋杆菌(Hp)的候选化合物SIMM-005在200毫克/千克时能够100%根除Hp,其效果优于相当剂量的临床三联疗法;抗抑郁化合物ADP001在小鼠绝望实验中表现极佳,在应用相当于临床常用药物阿米替林半剂量(10毫克/千克)时具有同等疗效;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化合物PEX-25作用机制新颖,属全新类型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另一项二等奖的获奖成果“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新发现及其应用”是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张卫东教授等进行的研究。他们采用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50种中草药中共分离鉴定了2460个化合物,其中属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成份344个,新骨架5个,为进一步的药效学、质量控制、新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研究证实瑞香双香豆素类化合物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寡突胶质细胞;发现瓜子金皂苷及假马齿苋皂苷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发现牛皮消中二聚苯乙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谷氨酸致神经兴奋毒性作用;发现中药土贝母双糖链皂苷、藜芦甾体生物碱及冷杉属植物中结构新颖的降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阐明黄芪甲苷是黄芪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抗氧化和诱导一氧化氮形成,通过作用靶点研究证实黄芪甲苷是一个多靶作用的有效成分;首次发现常用中药两面针、白薇和金果榄中抗炎镇痛的有效成分,发现中药岩黄连中脱氢卡维丁具有显著的抑制乙肝病毒并具有保肝的双重活性。

这些研究对中药的继承与创新,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由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蔡光明研究员负责进行的“三藏药蕨麻抗慢性肝炎有效部位中主要化合物结构鉴定及活性评价”通过对藏药蕨麻药用部位的提取并进行抗慢性肝炎药效的研究,从根本上阐明了蕨麻抗肝炎药效物质基础,并以此为基础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其活性部位中主要化合物成分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病毒性肝炎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补充新化合物和部分活性化合物的来源奠定了基础。研究成果获得三等奖。

据进一步介绍,他们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首次由藏药蕨麻筛选获得抗肝炎病毒的有效部位——蕨麻总皂苷类成分,通过对蕨麻有效部位总皂苷及其化合物蕨麻苷抗肝炎病毒的药效学的系统评价,确认了藏药蕨麻的药效物质基础。首次由蕨麻抗肝炎活性部位——蕨麻总皂苷类成分中分离获得8个活性化合物成分,其中主要化合物成分——蕨麻苷Ⅰ、Ⅱ、Ⅲ的结构鉴定已经完成,均为是新化合物。首次完成了对蕨麻有效部位总皂苷及其化合物蕨麻苷抗肝炎、抗病毒药效的系统评价,其结果显示对鸭乙肝病毒复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据悉,以其有效部位开发的抗肝炎新药口服制剂目前已完成Ⅱb期临床试验。

2009中国药学会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近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会上颁发了第四届即2009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共有9项药学科研领域的优秀成果获奖。在这9项成果中,有关中药与天然药物的研究大放异彩,达6项之多,体现了我国学者对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独有的情怀和关注。

新剂型创制彰显双重效益

七叶皂苷(Aescin)系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ae和七叶树属Aesculus多种植物中含有的天然活性成分。其注射剂用于治疗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尚无口服制剂上市。三等奖获奖成果——由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大学等完成的“欧开的研究与应用”首次在国内研究开发了七叶皂苷的口服制剂——七叶皂苷钠片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目前已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研究中,他们完成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结构确证、药理及安全性评价、稳定性研究,以及制剂的处方筛选、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有效期等研究工作。制备得到高纯度原料,首次以指纹图谱对产品进行全面控制,保证了产品质量;发现了4个主要吸收峰的转化规律,阐述了活性与主要吸收峰之间的关系;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明了该药治疗急性损伤所致的四肢软组织肿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们首次系统开展了七叶皂苷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明确口服该药后吸收迅速,而在体内消除较慢,有效成分七叶皂苷的体内过程基本符合二房室模型及一级动力学消除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基础;首次成功建立了多组分制剂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为行业多组分制剂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为完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探路

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贾晓光研究员等进行的“新疆部分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遵循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原则,依据新疆实际,立足于研究与调查相结合,实施多点、多途径、多类型,同期、同比试验,通过对47种中药、民族药材的引种试种、人工繁育与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和累计5万余亩的试验,筛选出适合新疆发展种植的甘草、新疆紫草、麻黄、板蓝根、黑种草子、地黄、荆芥等中药材、民族药材的品种,对促进新疆中药材、民族药材的生产产业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促进产品的深加工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三等奖获奖成果之一,该研究的代表性工作包括:首次进行了低能离子束注入甘草种子后的当代生物效应研究;完成了新疆甘草生产各环节害虫的调查与防治技术的研究;甘草专用肥技术有效解决了新疆引种甘草中甘草苷含量不合格的问题,对规模化发展甘草规范化栽培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首次提出了新疆紫草“免耕法”栽培技术;完成了甘草、新疆紫草、麻黄、板蓝根、黑种草子、地黄、荆芥等药材指纹图谱、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了甘草、新疆紫草、麻黄、板蓝根、黑种草子、地黄、荆芥等药材省级药材生产技术规程(SOP)(地方标准);完成了《新疆常用中草药种植与栽培》、《新疆常用药用植物图谱》等5部专业书籍的编辑,用于指导进一步研究与推广;通过对多种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类型的考察、实施及综合评价,提出了可推广实施的“企业+科研”、“企业+基地+科研”、“政府+科研”的3种模式。

记者感言

在回归自然的热潮下,全球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之潮风起云涌。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都竞相开展了中药活性成份的提取、质量检测、体内代谢和制剂特性等研究。与此相比,这一本为我国独有的瑰宝,其研究却显得低迷而彷徨。作用机理研究不明、质量标准不高、生产工艺落后,中药国际化的大门始终难以叩响,生存之路令人忧心忡忡。然而,可喜的是,在今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数项水平高、份量重、难度大、效益好的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项目让我们再次鼓起了信心。比如,任进等的研究按照国际标准在不同水平上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中药活性成分的分子毒理学与毒性机理;岳建民等的研究项目发表SCI论文123篇(通讯和第一作者116篇),论文他引达557次,单篇最高22次,一系列高水平研究论文提高了我国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这些成果无一不在表明,我国有能力站在国际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的舞台,继续保持特色和优势而引领前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