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安全,促进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今年,我市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畜产品市场准入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等一系列工作,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过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和相关工作的开展,市场上销售不合格畜产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我市于3月5日启动了“2009年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积极开展全市生鲜乳、饲料、兽药、无公害畜产品及畜牧业生产资料专项整治行动。在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中,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检查生鲜乳收购站、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饲养企业4000家次;取缔了5个主体不合格或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生鲜乳收购站,验收通过了27家生鲜乳收购站,并对其颁发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查处饲料、兽药生产经营问题企业39家,其中责令整改34家,立案查处10家,移送司法机关1家,取缔无证照企业两家;查处畜禽饲养问题企业20家,其中责令整改19家,立案查处1家;在肉品监管方面,查获案件11起,焚烧、深埋病死猪肉3000多公斤,处罚违法商贩11人;开展“三聚氰胺”、“瘦肉精”、“磺胺类药物残留”等项目检测检验共计2629个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89%。
深入推进畜产品市场准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是指经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和经检测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指标的畜产品准予市场销售,对未经认证或经检测不合格的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销售的监督管理制度。我市于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了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今年我市深入推进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制定下发了《深入推进全市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我市畜产品市场准入。目前,市畜牧局已分别与大商集团、三毛集团两家大型超市签订了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开展无公害畜产品“双认证”,促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认真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工作,从认证申请、现场检查和获证后监管3个环节入手,提高认证和监管水平。坚持标准,正确引导,促进申报认证企业不断提高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获证产品达到无公害畜产品标准。截至目前,我市共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39家,认证产品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