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1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0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核心内容,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是全面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推进畜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畜牧业发展水平是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可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广开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可以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和营养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地方品种资源消失、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发展,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用资源比较优势突破现代畜牧业

一是突出抓好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目前,我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42万亩,年产秸秆280多万吨。其中,能够用来养殖畜禽的达140万吨,但实际利用率仅为10%。这些未被利用的玉米、水稻、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秸秆,如果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全部加以利用,可增加40多万头肉牛的喂养量。不仅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饲草供应、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能够有效保持饲草养分、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要完善政策措施,抓好技术指导,推广先进机械,全力抓好青贮、氨化,以促进秸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二是突出抓好饲草和其他资源开发。大力开发利用饲草资源,利用荒山、荒坡、林地以及与粮食轮作等方式,积极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加快推进种植结构由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二元种植向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三元种植转变,提高土地产出,降低养殖成本。积极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重点搞好养殖场、屠宰场废弃物开发利用,特别要改进油料加工工艺,提高饼粕质量和饲用效果。

三是加快饲料工业发展。通过发展饲料工业,特别是节粮型草食畜禽的饲料,提高饲料加工深度,优化饲料配方和品种结构,提高饲料饲喂效果,促进饲料资源节约。

二、要对畜牧业进行科学规划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想在哪儿建场就在哪儿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防疫带来很大隐患,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因此,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合理规划,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饲养场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要逐步实现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应经畜牧部门统一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控制、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对于小规模的养殖场户,要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即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沼气工程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三、要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实行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畜牧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畜牧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新的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和技术推广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科技发展目标,逐步从保证畜产品供给向保障畜产品质量转变,从增加产量向增加收入转变,从单项技术向综合配套技术转变,从基础性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变。大力发展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的技术,大力发展标准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建立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技术体系;进一步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生产过程中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的组装配套,提升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要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坚持国家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动员各方面力量壮大科技推广网络,积极发展科技推广事业。

产业化经营能有效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畜牧业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目前鹤壁市畜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畜牧产业化新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要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它们在带动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和示范带动等方面的作用;要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是整个畜牧产业链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拉长产业链条,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

四、要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无污染、无残留和无公害的绿色、安全、营养食品日益成为食品生产的发展方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契机,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要切实搞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实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建立和完善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扑灭机制,尽可能减少畜禽疫病的暴发和流行。

五、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要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现有养殖加工企业的环境整治力度,使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废物废水等切实做到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对新建畜禽养殖加工企业要坚持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防止污染,保护生态,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等融为一体,使畜牧业经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把“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原则和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作为畜牧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达到污染低排放,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