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6~2009年本轮周期的几大特点
盈亏周期时间创历史新高:
2006年2月-2009年4月,共39个月,其中:
亏损期:2006年2月~2006年8月,共7个月
盈利期:2006年8月~2009年4月,共32个月
盈利期间出栏头均盈利200元/头以上的共有22个月。
2003年3月-2006年1月,共35个月,其中:
亏损期:2003年3月~2003年7月、2005年10、11月,共7个月
盈利期:2003年8月-2006年1月,共28个月
盈利期间出栏头均盈利200元/头以上的共有9个月。
二.本轮周期几大特点
盈利水平创新高
本轮:盈利期头均盈利水平为:376元左右;
本轮:亏损期头均亏损92元左右。
本轮:整个盈亏周期平均盈利水平:292.5元/头
上轮:盈利期头均盈利水平为:158元左右;
上轮:亏损期头均亏损39元左右。
上轮:整个盈亏周期平均盈利水平:118.9元/头。
突发事件对猪市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6年的高热病、2007年底的雪灾、2008年的地震、2008年底2009年初的北方干旱。
突发事件对生猪市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事件发生时的存栏结构。
突发事件对生猪市场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三方面: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雪灾
2008年3月7日 政协农业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首席兽医官贾幼龄透露,南方雪灾冻死400万仔猪,将会对6月、7月生猪供应产生影响。
地震损失550万头
汶川地震发生后,德阳、绵阳、成都、阿坝、广元、雅安6个重灾市(州)生猪损失365.75万头,能繁母猪损失18.45万头,因能繁育母猪损失,今年将直接减少商品仔猪184.5万头,全年生猪损失将达550万头,猪肉产量减少38.5万吨。还有水灾、旱灾,引发疫病。
猪肉的经济属性越来越明显
1.宏观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农民工劳动力价值回归,外出务工增加;外部资本进入,规模养殖迅速扩张……)
2.宏观经济对和市场规模的影响
(居民购买力增强,市场需求规模增大)
3.猪肉在食品结构中的地位
(猪肉在肉蛋奶产品中的主导地位,在农产品中的地位)
2当前生猪市场热点问题评析
防止猪价调控预案
(一)正常情况当猪粮比价处于9∶1~6∶1之间(绿色区域)。
(二)三级响应
1. 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及时向社会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并通过其他媒体向社会发布。
2. 当猪粮比价连续四周处于6∶1~5.5∶1之间(蓝色区域)时,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
(三)二级响应
1.当猪粮比价低于5.5∶1时,通过财政贴息的形式鼓励大型猪肉加工企业增加商业储备和猪肉深加工规模。
2. 当猪粮比价连续四周处于5.5∶1~5∶1之间(黄色区域)时,进一步增加中央政府冻肉储备,同时要求主销区和沿海大中城市增加地方冻肉储备,还可以适当增加地方政府的活体储备。
(四)一级响应
1.当猪粮比价低于5∶1(红色区域)时,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冻肉储备规模。
2. 增加政府储备后,猪粮比价仍然低于5∶1,而且出现养殖户过度宰杀母猪的情况,月度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较多时,对国家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的养殖户(场),按照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增加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对国家确定的优良种猪场的养殖户(场),按每头公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临时饲养补贴。
3. 适当限制猪肉进口,减少当期市场供应;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鼓励猪肉及其制品出口。
(五)其他异常情况
当出现生猪价格异常下跌的其他情况时,及时研究提出调控生猪市场的相应措施。
两点争论
1. 预警指标
猪粮比价或者猪料比价?
2. 参数区间
例:活猪价格9.6元/公斤,玉米价格1.5元/公斤,——猪粮比价为9.6/1.5=6.4∶1
猪价、CPI、通货膨胀
种植业—粮食深加工—饲料加工—养猪业—生猪屠宰、深加工--农产品市场、超市—餐饮,6个环节共涉及:种植业、化工合成、粮油加工、饲料加工、养殖、兽药疫苗、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皮革制造、物流、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等13个以上的行业。
目前我国畜牧业产值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养猪业占畜牧业"半壁河山"。保守推算,我国养猪业的年产值应在6000亿元以上。据统计2005年,与我国畜牧业相关的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的产值已经超过了8000亿元。这些行业均高度依赖于养猪业,因此综合来看,养猪业至少创造了1万亿元的产值。
2007/2008猪价上涨引起CPI上涨-通胀
养猪、肉禽、蛋禽……均高盈利,扩大规模!
金融危机对中国生猪市场有何影响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规律收入增加或收入下降
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生猪市场的影响
1.只影响需求,不影响供应
2.源头在心理,消除疑虑即可恢复
3.季节性强。
供应面:已达均衡水平
1.猪肉的季节性消费淡季到来
2.宏观经济低迷,需求减弱
3、流感疫情暂时重创需求
生猪市场为何三年1个周期?
三年一个周期的原因
决定性原因:母猪的生产周期+价值规律
第一步:进入亏损3~5个月,资金链断裂,开始淘汰母猪
第二步:开始淘汰母猪后3~5个月即可转为供不应求
第三步:走出亏损进入盈利后半年内观望,母猪补栏者较少
第四步:进入盈利半年后,行情渐高,补栏者增加,母猪存栏开始增长
第五步:开始补栏母猪一年内无法影响供应,猪价高位保持一年,母猪补栏持续一年
第六步:母猪补栏一年后生猪供应增加,猪价开始下跌
第七步:出栏持续增加,半年后进入供求平衡,价格跌至成本线左右
最后进入亏损,周期结束
盈利期:24~28个月
亏损期:4~8个月
整个周期36个月左右
三、2009、2010年生猪市场形势分析预警
母猪存栏与猪价变化规律,判断猪价变化的原理,前期母猪补栏、存栏决定远期生猪供应。周期为1年左右。
1. 有利因素
1)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以及北方干旱引发的疫病对母猪存栏有一定的遏制。
2)宏观政策的扶持。
3)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2. 不利因素
1)母猪存栏量“刚性”强,主动下降难度大。
2)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可能性大。
3)宏观经济不乐观,需求面临萎缩。
4)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
5)替代品供应充足,集体跳水可能性大。
两次金融危机前后养猪盈利周期变化对比
2009、2010年生猪市场走向何方?
蛛网紊乱原因:
如果生猪供不应求,其价格就高于供求均衡的价格,养猪人在此价格下会把生猪的供给增加到高于需求的水平。但因为从补栏仔猪到育肥出栏需要4个月左右,因此在仔猪长大出栏上市前,虽然仔猪数量已超过它们育肥后上市时市场对生猪的需求量,但出栏前生猪供求市场上显现出来的仍然是供不应求,所以生猪价格仍居高不下,人们也不断按此价格继续增加补栏。4个月后,仔猪长大出栏,生猪市场的供不应求格局变成了供过于求,生猪高价的泡沫终于吹破,价格下跌,于是人们又按低于均衡水平的猪价大量减少仔猪补栏(有的甚至不堪亏损,宰杀母猪),4个月后又造成供不应求……进入恶性循环。
假如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供求关系条件下,加入不同的突发因素,便会对当期的供求形势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也就导致了价格的波动呈现蛛网模紊乱现象。(摘自《谁在操控中国猪价》)
收敛性蛛网
收敛性蛛网: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封闭型蛛网
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发散性蛛网
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2009、2010年猪市走向何方?
新一轮周期是否会重现2007金猪年的超高盈利?
2007金猪年的猪价狂飙原因:先是亏损期间大量母猪被淘汰,母猪存栏大幅下降,紧接着高热病重创以为扛过亏损期的养猪场,母猪存栏釜底抽薪再次大幅下降,之后是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大增,整个物价体系大幅涨价,饲料原料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背景下人们购买力强,需求旺盛……,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共同造就了2007年的超高盈利。
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是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失业增多、收入下降、购买力在下降、需求在萎缩,与季节性需求淡季重叠。
2009年假如在亏损期过后不出现重大疫病的话,生猪市场的价值规律本身就可调节市场逐渐向均衡水平波动,而非离均衡水平越来越远。
——收敛型蛛网、封闭型蛛网!
增强判断市场走势的能力
原理:
1. 前期母猪补栏、存栏决定远期供应!
2. 供求关系决定一切!
3.判断突发事件的影响要首先看基本面!
规避市场风险的原则来生猪供应的原理是:前期母猪补栏、存栏决定远期生猪供应,周期为1年左右。之后开始对母猪补栏、存栏,生猪存栏、出栏形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对当前市场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还对经济学中的3种“蛛网模型”的形成原因、规律进行了分析讲解。并结合当前的市场特点提出,在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下,2009年下半年、2010年生猪市场可能趋向于“收敛性蛛网和封闭性蛛网”,生猪市场将逐渐走向平稳。
,成本线左右的平稳行情对整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是一种“煎熬”,就好像现在一样,活猪价格在4.2~5元/斤之间波动,不是小赚就是小赔,使养猪成了一个“鸡肋”行业。这样的行情持续时间越久,养猪人的钱包就会在煎熬中被一点点掏空,最后的结果就是稳定的存栏规模和不高不低的行情为饲料业提供了足够规模的需求,为屠宰场提供了数量充足、价格低廉的稳定货源,为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猪肉,最后在普通消费者“吃不起猪肉”的声音消失的同时,就会形成一种“舍了养猪人,富了天下人”,除了养猪人在哭,所有人都在笑的局面。
因此,冯永辉认为,低水平的市场平稳对养猪业有害无利,适当的下跌、适当的亏损会使部分资金实力不强、养殖技术差的淘汰一部分母猪,淘汰过剩的生产力,从而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这样价格才能涨起来。目前,经过2007、2008年的高行情后大部分猪场资金实力都很强,扛亏损能力更强,4.2-5元/斤的行情对于身前体壮的养猪人来说几乎构不成什么威胁,谁都不愿意淘汰母猪,谁都不愿意让出市场份额,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所有养猪人一起受损,一起“一点点被掏空”。
所以,在目前刚刚出现下跌、亏损,绝大多数猪场还没有出现淘汰母猪现象的时候政府不用急于出台托市政策,增加收储、稳定价格。把价格在4.2-5元/斤的水平稳住,还不如让市场价值规律自身调节,猪价跌破8元/公斤,让一部分人减产、退出,让出市场份额,整个行业都得利。大部分养猪人不希望猪价像过山车一样的涨涨跌跌,他们对猪价的心理价位是11~138元/公斤,而不是8.4-108元/公斤。政府出台的政策是防止猪价过度下跌,而不是防止猪价下跌,这一“度”字是整个预案的核心,也是最难把握的地方。
广大养猪场/户了规避市场风险的应对原则和方案,要求养殖场/户在面临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市场时,应时刻充满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同时送给让养猪场/户两句古语也是两个原则:第一,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第二,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