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华蓥市生猪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1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8

养猪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许多农户依靠养猪走上了富裕之路。近年来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相继返乡加入了养殖大户行业,但也有不少农民辛辛苦苦养了几年猪,养殖效益很差甚至亏损,最近笔者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农户,对生猪养殖效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及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同仁探讨。

1 、 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

近一个月来,我们专门调查了生猪养殖大户、规模养猪场及散养农户50余户,归纳起来生猪养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品种不对路,商品猪品质差。种猪的优劣是决定养猪效益高低的最主要因素。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有优良的生猪品种做保证,而我市目前农村地方杂种猪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三元杂交猪所占比例并不高。虽然有些养猪户走自繁自养之路,但近亲繁殖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在选购仔猪时只求价格便宜,不问品种优劣,导致猪只生长缓慢、瘦肉率低、饲料报酬差、售价不高。

1.2 猪场选址不科学,生产力低下。由于近年来生猪市场行情一直看好,一些小规模的生猪养殖户也随之不断增多,而大部分养猪户又不注意场址的选择。一些养殖户在公路两旁或村庄内搭建临时猪舍,有的甚至在自家院内利用破旧的房屋偏厦建设猪圈,有的甚至在地洼潮湿地方建设圈舍。猪舍建筑结构与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保温隔热性能差,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粪污随地排放,加上清扫不及时,不仅不能为生猪生长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夏天很容易引起中暑,冬天易诱发感冒和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无法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导致生猪生产周期过长,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1.3 传统养猪观念严重,市场风险意识差。有的养猪户喜欢把猪养到春节前出售,集中上市,供大于求,势必引起肉价回落,减少收益。有的养猪户喜欢喂养超大猪,把猪饲养到140kg以上才出售,这些猪后期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不仅浪费了人工和饲料,而且一旦遇到突发疾病,损失惨重。有的养猪户根本没有风险意识,看到仔猪贵便盲目发展母猪,看到市场肉价上涨便盲目扩大商品猪生产规模,把握不了养猪业发展的市场规律,结果形成“多养多赔、少养少赔、不养不赔”的恶性循环。

1.4 免疫程序不科学,疫病防控意识淡薄。预防接种是确保猪只健康生长的首要措施。而有些母猪饲养户不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认为仔猪过早打预防针会影响其生长,通常饲养到两个多月、体重达20kg以上出售时才由防疫员当场注射猪瘟疫苗,表面上看仔猪健康、买者放心,其实这些仔猪一旦因应激反应将导致其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在交易过程中感染病原微生物而患病。

1.5 消毒工作重视不够,疫病隐患较大。消毒灭源也是保证生猪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而有些养猪户却忽视了消毒灭源工作,认为消毒没有多大作用,抱着侥幸心理,很少对猪舍进行消毒,没有形成消毒制度。猪舍进出口也不设置消毒池,加上潮湿、卫生条件差、人员进出频繁,遇到环境突变时常常诱发各种疫病。有的养猪户即使对猪舍进行了消毒,但药物的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不科学,也没有达到消毒灭源的真正效果。

1.6 种猪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性能差。在饲养方面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意识强,盲目追求低成本,体现在随意减少日粮中鱼粉、预混料等昂贵原料的添加量,或以霉变的饲料喂猪,近几年我市就发生过多起霉饲料中毒病例。在管理上主要表现为种猪利用不当,种公猪配种过早,利用过度,导致公猪早衰而被迫频繁淘汰;种母猪哺乳期过长,导致母猪体质变差,断奶后发情延迟,有的甚至出现不育;后备母猪配种过早,生长发育不全,终身繁殖力降低。

2 、 提升养猪效益的思路和对策

养猪业是一项科学性强、见效快但风险性较大的农村致富产业,要提高养猪效益,必须转变观念,依靠科学, 强化管理。我们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2.1 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这说明科学选种在生猪养殖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优质种猪的选育与配套。目前我们正全面推广生猪“DLY”外三元杂交配套体系,即种母猪选留长白、大约克二元杂交母猪,种公猪选用杜洛克。“DLY”优良品种的种猪产仔数多,其后代商品猪的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可大大降低饲养成本。有条件的养猪户可坚持自繁自养,这样既可节省开支,又能减少仔猪应急,防止外疫传入。

2.2 切实加强种猪的饲养管理

2.2.1 种猪饲料营养均衡。饲养种猪应根据其不同生理阶段,按标准供给全价饲料。保证日粮质量安全,切勿饲喂掺假或霉变及刺激性强的饲料。

2.2.2 合理利用种公猪。合理利用种公猪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保证猪场均衡高效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做到配种、营养和运动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其配种频率要因公猪年龄、体重而定,如青年公猪一般每周配种l~2次,壮龄公猪一般每天1-2次,连用3天中间要休息1 天,公母比例不超过

l:20,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对外配种,以免传播疾病。种猪配种量要视膘情而定,应保持其良好的种用体况。种猪每天饲料喂量以3 kg为宜,过肥者要加强运动,瘦弱者每天要增加0.5 kg左右的饲料喂量,并适量补充鱼粉、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元素等。

2.2.3 加强母猪管理。母猪哺乳期不宜过长,在仔猪早期补饲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其体重大小可适当提前断奶,防止母猪过瘦而影响发情与受胎。肥者限饲,瘦者加料。

2.3 牢固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观念。一方面,要彻底改变“有病治病、无病不防”的做法。要积极主动了解周围疫情,加强疫病监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切实做好口蹄疫、猪瘟、丹毒、肺疫、副伤寒、蓝耳病、伪狂犬病、链球菌和细小病毒等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尤其要做好猪瘟的免疫接种工作。同时,提倡乳猪超前免疫.即新生仔猪在未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注射后24h再喂给初乳,30~35 日龄进行二次免疫。场内不能饲养其他动物,不要到集市或其他专业户购买仔猪。对购进的种猪要先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种公猪和母猪每半年要接种1次猪瘟疫苗。另一方面,要认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卫生制度,对猪舍进行严格消毒,定期驱虫灭鼠,消灭蚊蝇。猪舍进出口要设置消毒池,安设消毒警示牌,工作人员及车辆进出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同时,要正确使用消毒药品,最好选购2―3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2.4 改变传统养猪方法,发展生态养猪模式。养猪业是一个高污染行业,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养猪排泄物中的有害成份如重金属、兽药、消毒药等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病原体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正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庭院式养猪方法,选择具有天然生物防疫屏障的山塘、水库边或远离交通要道、村庄、学校,土质透气透水性好的向阳地带建设猪场,猪舍要东西走向坐北朝南,确保猪舍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在发展模式上要与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相结合.发展“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渔”生态养猪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生猪疫病的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