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辉煌60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发布会,通报了我省农业发展成就。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到2008年我省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为28∶49.4∶22.6,实现了农村经济由第一产业占绝大比重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从1953年到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5.7元提高到4121元,提高73倍。
生猪出栏
9023万头居全国第一
省农委办副主任杨新元通报说,1949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仅1093万吨,生猪出栏仅310万头。新中国成立后,从“以粮为纲”到“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省农业生产正在加快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粮食、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实现了粮食自求平衡,以占全国4.8%的耕地解决了占全国6.7%的人口吃饭问题。
200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903.4亿元,是1949年的209倍,居全国第三位;粮食产量达到350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生猪出栏9023万头,居全国第一位。
产业调整
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万亿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我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打破了“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据测算,1978年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为80.1∶15.5∶4.4,到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为28∶49.4∶22.6,实现了农村经济由第一产业占绝大比重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转变。2008年,全省乡镇企业个数发展到180万家,从业人员848万人,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劳务输出
全国第一劳务经济大省
杨新元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成功打造了“川妹子”“川建工”“川厨师”等劳务品牌,使劳务产业发展成为农村重要的富民产业。200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达2023.4万人,劳务收入达1228亿元,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劳务输出总收入均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第一劳务经济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