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汇和雨润两大肉加工企业相继发布了半年报,两大巨头净利润都有明显的增长,雨润半年净利润8.41亿港元,同比增长了36.86%,而双汇半年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9.80%。
2009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使双汇和雨润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由于冷鲜肉和冷冻肉价格大幅下滑,雨润营业额虽然较去年下降3.5%,为58.34亿港元,但由于上游业务销量大增及毛利率大幅上升,纯利不跌反升36.9%至8.41亿元。双汇的半年报也显示,由于生产成本明显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11.06%,较去年上升2.98%。
作为火腿肠市场的霸主,双汇在高温类产品占销售额比例接近40%;而雨润则在低温肉市场称王,冷鲜肉占上游六成市场。在猪肉价格如过山车般暴涨暴跌中,两大肉类加工巨头正在为收购更多的资源而紧锣密鼓。由于猪肉成本占比达50%以上的行业特性,控制更多的上游资源就面临着更多的利润收成。
雨润集中收购屠宰厂两年扩产一倍
虽然上游养猪户因为猪肉价格下跌而叫苦不迭,但作为中游肉类加工企业却受益匪浅。但2008年猪肉暴涨的阴影犹在,使得双汇、雨润等企业对上游的收购仍然不敢松懈。
有分析师甚至警告:如果现在两大巨头不尽快布局产业链的话,2011年后,它们面对的挑战会非常大———目前很多境内外资本和产业势力已进入饲料和屠宰环节。两大巨头自保城池之役迫在眉睫。
自2007年的猪肉价格大规模波动导致的产业利润危机之后,雨润就加强了做“猪老板”的决心:2008年雨润食品收购了湖南辉鸿49%股权,加上原已持有的51%,达到100%持股。在此之前,雨润已连续出招:投资2.5亿元的百万头生猪屠宰新疆石河子项目、投资10亿元的沈阳雨润、新乐12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等陆续签约、开工、投产,投资数十亿的这些项目,涉及生猪屠宰、分割、冷冻、冷藏等领域;雨润与河南周口政府签订了投资4亿元发展肉类加工的意向投资协议,建设生猪屠宰、分割、冷藏、肉类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可达到每年屠宰250多万头生猪,销售额达30亿元。
按照雨润之前透露的扩张计划,雨润计划投资40亿元将产能在2年内扩大一倍,到2010年达到3000万头。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才曾介绍说,雨润通过收购、新建和扩建的方式,提高集团产业上下游的产能,以推动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其半年报显示,上游冷鲜肉仍然是业绩亮点,公司上游销量35.1%的增长,下游销量18.1%的增长,其中低温肉制品保持了27.6%的增长。
在雨润看来,新建屠宰厂不如收购一家屠宰企业,政府补贴完全可以支持更新改造,投资额不比新建低。在雨润8.41亿港元的净利润中,40%竟然来自政府补贴。
双汇全产业链式收购:从种猪开始
双汇公司具有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加工能力各72万吨和22万吨。公司是高温肉制品市场绝对强者,在火腿肠前十大品牌中,双汇以41.46%的市场综合占有率领跑市场,远高于第二名雨润10.73%的市场占有率。
和雨润不同的是,双汇的触角甚至伸到了种猪这一产业链的最上端,并逐步将养殖领域扩大。
双汇的市场布局,资源主导型在四川仁寿、内蒙古济宁、湖北宜昌、河南商丘等生猪主产区建立屠宰基地,确保了肉类制品加工的原料肉来源和供应;另一策略是在四川绵阳、辽宁阜新、浙江金华、北京市、上海市等设立肉制品厂,深入肉制品主销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据了解,双汇在上游生猪养殖上目前主要集中在万东牧业、九鑫牧业,两个牧场主要是培育种猪。
雨润的下一步,似乎比双汇更大:据媒体报道,雨润明年资本开支为15亿元,主要用作扩产。截至今年底,雨润的计划是生猪屠宰量由上半年1930万头增至2400万头。国家商务部不久前发出了有关屠场分为五级的通告,规定了屠宰场的牌照等级。雨润计划在两到三年之内,让旗下一半屠宰场能达到规定的最高级牌照。
背景
上游价格波动对肉类加工影响最大
猪肉消费在三周后将达到2009年的一个销售高峰———国庆节、中秋以及即将到来的春节,将持续加强肉加工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
2009年猪肉价格的持续暴跌以及缓慢回升,对企业来说,犹如过山车般令人不安,两大加工巨头双汇和雨润的半年报显示,它们企图控制上游产业,来稳定它们的销售和利润曲线的波峰波谷的差距。
但是中国生猪屠宰是一个比较分散的产业,这让雨润和双汇在内的肉类加工企业对上游的控制难度增加:包括雨润在内的前三大生猪屠宰企业每年的屠宰量不到3000万头,占全国生猪出栏头数比例不足5%,目前全国约有3万家屠宰企业,其中小企业居多,他们都可能成为雨润、双汇的未来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