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农产品质量\"安丘模式\"显示出蓬勃生机活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59

截至今年8月底,国内先后有19个省、400个团队、1.7万人次来到安丘市,考察这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些关注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新闻事实:该市探索实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安丘模式”,正日益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市场逼迫下的“绿色革命”

安丘是具有较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农业大市,年加工出口大葱、生姜、芦笋等名牌农产品200多万吨,被誉为“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市)”。近年来,国际农产品市场从“技术壁垒”到“绿色壁垒”门槛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诉求日益强烈。

“安丘之‘安’重在安农,农业之‘安’首在安全”,安丘市委书记王继怀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既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必须跨越的市场门槛,我们只能顺势而为,在危机中寻找突围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从2007年6月份开始,安丘市率先在国内开始运作一种全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健全完善源头控制、质量标准、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组织领导五大体系,在整个行政区域内生产符合国际市场和出口标准要求的安全放心农产品。

从田头到餐桌“无缝化”管理

9月1日,笔者走进安丘市农药兽药配送中心,经理李传民正在整理林林总总的农药货架。“这是市里的农药专营总店,我们负责将这些农兽药集中批发到各镇、街道的农资专营店,最后就直接落实到各村的标准化种植基地直供点,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封闭运行的农资专营体系,保证了用药安全。”李传民所介绍的,正是“安丘模式”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即从源头上对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实行严格控制管理。与此同时,该市的公安、质检、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联合成立执法队伍,常年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市场进行综合整治。

安丘按照国际农业操作规范和出口国食品卫生标准,制定了33个生产技术规程和200多个被出口国认证的生产标准,以40家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合作社+基地+标准化”等模式,规划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45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400个。

作为“安丘模式”的最后一环,检验检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安丘市坚持关口前移,多环节把关,在重点蔬菜生产区和批发市场建立了快速检测点。该市初步形成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以龙头企业检测资源为主体、以种植基地和交易市场随机检测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

从17.2%到2.2%

“安丘模式”成效喜人。今年7月,安丘市对农贸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药残阳性检出率仅为2.2%。同一数据与两年前刚开始推行区域化管理时的17.2%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安丘模式”壮大了品牌农业。全市有18种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安丘大姜、柘山花生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起了大姜、芦笋、大樱桃三个国家级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尽管面对金融危机和绿色壁垒的双重压力,安丘农产品仍然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格局逐步由传统的日本、韩国市场向欧盟、北美市场拓展。安丘农民欣享实惠。去年安丘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了6000元,其中三分之二来自农产品出口创汇。

“安丘模式”充满活力。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是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安丘模式”正遵循着这一趋势。安丘市长张韶华算了笔账:“如果建一个300亩规模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土地节约率达7.8%,每年减少管理成本10万元。”今年4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勇专程对此考察后指出:“‘安丘模式’是引领中国现代农业的一场‘绿色革命’,应当在全国大力推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