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话说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路遇妖怪来袭,一片黑云过后,大家发现唐僧还在,唯独少了八戒。大家正疑惑时,却听到妖怪大笑着说:“肉价这么高,好久没吃猪肉了!”
这是猪肉涨价背景下网络上流传的一则经典笑话。
笑话轻松,引出的话题却沉重。“猪粮安天下”,猪肉和粮食一样,都属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猪肉价格长期大起大落,举国上下关注。
“防止猪肉市场大起大落,需要顺应市场规律,更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这样认为。
消费者
肉价咋涨这么快
“怎么价格又涨了?”8月26日上午,市民徐女士在后宰门农贸市场买猪肉,听说肉价已涨到了每500克10元,忍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
她清楚地记得,就在前两天,这家农贸市场的猪肉价格还是每500克9.5元。如果追溯到6月份,猪后腿肉价格更低,每500克仅为7.5元。
短短2个多月时间,猪肉价格每500克就上涨了2.5元,涨幅达到33%。
徐女士是家里的“采购员”,几乎天天逛菜场买菜,对猪肉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记得20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涨得最厉害,今年猪肉价格不会又要暴涨吧?”她说,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猪肉最高卖到了每500克14元,吃猪肉成了她家的一项重要支出。
更关键的是,20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一系列食品价格攀升。鸡蛋、肉制品甚至路边摊卖的肉包子,价格都在长。
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食品类商品在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占大约1/3的比重。2007年和2008年1—7月,猪肉价格分别上涨48.3%和47.4%,对当期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分别达到29.5%和18%。
也正因为此,近日有媒体分析称,“猪肉价格近期持续上涨,很可能成为新一轮通胀诱因。”不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有关负责人随后辟谣说,近期肉蛋价格上涨是正常的恢复性上涨和季节性波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猪肉价格的正常变动,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国家发改委还专门出面辟谣,猪肉的重要性从中不难管窥。
一块猪肉价格的波动,为何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
“‘肉粮安天下’,粮食、猪肉均事关国计民生,尤其是猪肉,在国民餐桌上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市商贸局副局长周益彬说。
周益彬以南京市民的消费举例。统计显示,南京市民日均消耗的猪肉数量为5500头左右,如果按重量测算,猪肉消耗量约是家禽的1.5倍、牛肉的6倍、羊肉的30倍。
有关人士分析,由于猪肉消耗量巨大,因此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反过来会推动粮食、饲料等初级农产品价格上涨,并带动鸡蛋、牛肉、羊肉、家禽及一系列深加工肉制品价格上扬,从而带动整个物价上涨。
除了和国内农产品关系密切,猪肉甚至还和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也会导致国内生猪价格出现变化。”周益彬分析,例如,当国际石油涨价时,会带动国际初级农产品涨价,国际初级农产品的价格又会影响国内粮食、饲料的价格,并推动国内猪肉养殖成本增加,从而拉动肉价上涨。
正因为猪肉价格波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很多业内专家将猪肉价格视为物价波动的“第一信号”。
养殖户
再不涨价吃不消
今年7月份,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数据显示,7月南京CPI指数同比一年前下降1.3%,比6月份也有1.4%的跌幅。
CPI连连下降,为啥猪肉价格却一涨再涨?
8月25日,记者来到江宁区秣陵街道的季学海生猪养殖基地采访。这是一家存栏1200头生猪的中型养殖场,其负责人季学海拥有11年生猪养殖经验,可以说见惯了肉价的起起落落。
记者找到季学海时,他刚刚从城区购买生猪饲料、疫苗归来。“猪肉价格如果再不涨,我们就吃不消了!”季学海告诉记者,上半年以来,生猪出栏价一直比较低,而生猪养殖成本却持续增加,养殖环节早就面临亏本风险。
他给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细细算账。生猪的主要食物包括普瑞纳饲料、玉米、麸皮、泔水等。上半年以来,除了泔水外,其他猪饲料都在涨价。例如,普瑞纳饲料每包零售价从110元涨到了125元,玉米价格从每500克0.6元涨到了1元,麸皮价格从每包(35公斤)42元涨到了65元。
另外,每头猪从苗猪到出栏,大约需要注射14针预防疫苗,需要花60元左右。再加上人工成本及每头苗猪200元的硬成本,每头生猪的养殖成本约1100—1200元。
“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每50公斤一直在四五百元左右,最低时每50公斤只有400元。”他说,如果按每50公斤400元、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他每养一头猪,出栏时只能收回800元,不仅不赚一分钱,反而要亏三四百元。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处于最低谷时,季学海卖出了130头生猪,最终一计算,他还亏了3万多元。
“眼下,生猪出栏价已升到了每50公斤650—660元,我也只是略有盈余。因为现在每头生猪出栏收入在1300—1320元,每头猪的利润也就在100—120元钱。”季学海说。
季学海有一本记账本,记录了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2月份的生猪价格——那是生猪行情最好的一段时期。2007年5月,生猪出栏价最低每50公斤555元,最高时则攀升到了每50公斤880元。
由于后面再也没出现这样的好行情,季学海逐渐失去了记录价格的兴趣。总结11年的养猪感受,季学海说,“感觉养猪像炒股——行情好的时候,能赚到一些钱。但如果行情差,很可能把前面赚的钱全部赔进去。”
那么,这一轮猪肉市场升温,会不会重现2007年暴涨局面?
对此,市商贸局副局长周益彬认为,这一轮猪肉价格调整原因比较简单,就是养殖成本增加。所以,这一轮肉价波动应该算作“恢复性上涨”,属于“理性回归”。而2007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暴涨,受多重因素综合推动,例如养殖成本增加、供小于求等。而且,当年还暴发了猪蓝耳病疫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因此肉价被越推越高。
南京天环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夏夕根也认为,根据公司从安徽、河南等地采购生猪的情况看,目前生猪存栏量并没有减少,猪源仍有保障。另外,再过一段时间,新玉米将收割上市,届时养猪成本有望回落,肉价很可能随之回落。
怪圈
肉价3年一轮回
在涨跌中轮回,已然成为近几年肉价波动的主题。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分析近几年猪肉价格走势,能明显看出肉价在有规律地呈现波峰、波谷交替的特点。例如,200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跌入最低点,平均猪粮比价为5.06∶1,养殖户每出栏一头育肥猪,就要亏损80元左右。
“猪粮比价”是生猪养殖的一个专业名词,就是猪肉价格与每生产500克猪肉实际消耗的玉米饲料的价值比。一般来说,当猪粮比价低于6比1时,养殖户就会亏本。
从2006年第三季度起,猪粮比价开始快速回升,当年12月达到6.2:1。到了2007年下半年,风云突变,南京猪肉价格连续数月飙升,生猪收购价则从每50公斤555元一路攀升至近800元。猪后腿肉零售价格一度达到每500克14—15元。
如果把2006年上半年的行情看作波谷,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则达到了波峰。那一段时间,生猪养殖利润非常可观。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当年养一头猪,最多的时候能赚七八百元。”
价格、利润均达到历史高位,也使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养猪行业。据江宁区工商局秣陵工商所统计,2007年,秣陵街道新注册的养猪企业就有18家,超过历年养猪企业注册数总和。而且,新增养猪户大多数是原来在外打工的农户。
不仅是分散的农户回家养起了猪,就连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涉足养猪业。市农林部门统计显示,2007年下半年起,大约有10余家开发商开始圈地养猪。而且,多家开发商的投入高达数千万元,养猪规模动辄上万头。
大量的散户、规模型猪场同时入市,为猪肉市场的震荡埋下了隐患——2008年下半年,在市场高点时入市的苗猪集中出栏上市,巨大的供应量直接拉低了猪肉零售价,到了2009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更是跌到了近年最低点,出栏价每50公斤仅400元。
从2006年上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猪肉市场用3年时间恰好走过了一个轮回。
其实,不知从何时起,猪肉价格就陷入了这样的怪圈:一轮涨后必然是一轮跌,一轮跌后又是一轮涨。在起落中轮回,似乎已成为猪肉市场难以逃避的宿命。
调控
如何防止大起大落
猪肉价格太低,养殖户要亏本;猪肉价格太高,市民又不满意。供需双方都不希望猪肉价格大起大落。那么,导致猪肉市场出现周期性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黄瑞华认为,生猪繁育特点、规模化养殖的比例、疫情流行情况、扶持政策、饲料价格、畜禽产品质量等都会影响猪肉价格波动。
“以规模养殖情况为例,目前我国约85%的生猪由散户养殖,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仅占15%。”他说,根据市场规律,谁占有市场主导地位,谁就能主导市场价格行情。农户饲养生猪的特点是亏本就少养,赚钱就多养,容易引起“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因此容易形成周而复始的生猪价格行情的起落。
黄瑞华介绍,生猪的世代间隔为18个月左右,即培育一头母猪需要8个月,配种至产仔需4个月,由仔猪养成肥猪需6个月左右。这是生猪世代间隔的时间,也是生猪价格行情变化周期的基础时间。
“一旦市场中的生猪总量不足,猪肉价格就将在高位运行大约一年半以上,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扭转生猪价格行情则需要大约3年时间。”黄瑞华说。
周益彬也认为,分散的农户养猪,生产状态低下,他们大多是自发地根据市场信号调节生产,很难做到产、供、销完全紧密联动,因此猪肉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由多到少、又由少到多的规律性变化。
记者了解到,为了稳定猪肉市场,保证猪肉供应,国家此前一直从养殖、运输等环节进行调控,尤其在养殖低潮时,会直接给予养殖户补贴以刺激生产。
在周益彬看来,防止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宏观调控仍有必要。从最近几年生猪养殖的情况看,适时调控有利于保证猪肉供应。“如果生猪养殖陷入低谷,不对养殖户进行补贴的话,我们很可能无肉可吃。”他说。
除了给养殖户补贴,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也需提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军养猪业,对生猪供应是好事。毕竟,大企业的市场意识、抗风险能力更强。
黄瑞华还建议,调控猪肉市场不仅要刺激生产,还可在肉价高时通过补贴农户及低收入群体来平衡利益关系。当猪肉价格不断上升时,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必然提高,供应量自然会增加。此时,政府部门应该对农村人口以及城镇低保户实施消费补贴,刺激消费从而相对平抑猪价;在猪价下跌时,养殖者积极性受挫,退出养殖者队伍的比例会加大,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会受挫。此时,政府应及时出面对养殖生产进行刺激。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建立生猪生产信息反馈的预警机制,提前发布生猪养殖、市场容量、消费需求等信息,更好地指导农户调节生产,这样既能保证猪肉正常供应,又能防止猪肉市场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