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取消中医是场闹剧 只有138人参加网络签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0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37
         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或以不同方式对这种活动予以驳斥。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就“网络签名”和“韩医”申遗的情况再次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据我所知,许多专家撰文对“取消中医”的观点予以批驳,有的还与其进行了面对面的辩论。请问您对此有何进一步的评论?

  发言人:发起所谓签名活动的人没有资格代表西医,更没有资格以科学的代言人自居。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是不道德和不可理喻的。这次“网络签名”活动,因其否定历史、违背科学,激起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强烈愤慨,也必然地遭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反对。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这一数典忘祖的闹剧应该收场了。我对此不想再做更多评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聚精会神搞好中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记者:可否再谈得具体一点?

  发言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目前,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为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喜爱和信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中医药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使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加发扬光大。完成不好这项历史任务,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中西医并存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也是特色和优势所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才能共同完成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

  记者:最近,有关媒体对韩国申报“韩医”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

  发言人:网上转载了“韩医”申遗信息后,我局向各相关方面分别了解情况。目前,尚无韩国政府申报“韩医”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切消息。一个情况是,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将《东医宝鉴》一书作为世界记忆工程的申请。

  《东医宝鉴》是朝鲜医家许浚编纂的中医学典籍,全部为汉文编就,于1611年出版。该书辑录了明代以前的中医名家的学说、医案、医术、药物诸方面众多的著述分类辑编而成。书中所引医籍上自我国的《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下迄金元四大家以及明代著名中医学者王纶、龚信、龚廷贤等人的著作。《东医宝鉴》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后在日本等国刊行,并译成欧洲一些国家语言出版,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流行和影响。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医药文化遗产数量也是世界之最。我们要对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它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做好“申遗”工作,对于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做好相应工作。

  记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发言人:自2003年以来,我局就将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专家组、委员会办公室等机构,并开展了相关工作。2006年颁布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这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落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容,按照预定方案,高质量完成申报材料的各项准备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受理项目时,及时申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