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在国家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的鼓励下,加上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断提高,商品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增长幅度较大,全市生猪生产实现了快速增长,现就本市的生猪发展情况作一简要的分析,并呈出自己肤浅的看法和观点,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生猪发展突飞猛进
近两年,华蓥市生猪总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养猪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并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1、区域布局不断优化。通过发展“一市一业、一村一品”,一批优势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禄市、阳和、天池、溪口、永兴、庆华等6个生猪重点乡镇,猪肉产量占全市生猪肉总量的65%。
2、规模养殖不断发展。近年来,该地进一步加大了对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力度,全省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养猪小区达12个,小区出栏生猪近10万余头。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养猪场3个,500-3000头的养猪场35户,100-499头的达164户,规模养猪场(户)达200余户,规模养猪比率达70%以上,规模养殖业主已成为猪业生产的主导力量。
3、生猪质量不断提高。本市加强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目前全市现有扩繁猪场18户,种猪存栏量增长20%以上,商品猪生产基本实现了三元杂交,并逐步推行配套系生产。本市在抓生产的同时,狠抓发畜牧业投入品的管理,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的监管,猪肉的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有的猪场还创出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品牌。
4、生态养殖不断扩大。 全市广泛推广了“猪-沼-果”、“猪-沼-鱼”等生态养殖模式,减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全市兴建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4处,实施“猪-沼-果”的果园面积比率达30%以上,与沼气、果业结合的养殖户达30余户,初步形成了晶顺、红源、华禹“猪-沼-果” 、“猪-沼-菜”、“猪-沼-粮”、 “猪-沼-鱼” 为主的生态种养格局。
二、养猪发展优势凸显
在四川省东部的产业布局中,华蓥市发展养猪业具有以下5方面的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 华蓥市地处华蓥山中段西沿,西北与南充、广安相邻,东南与达县、重庆相接,沪蓉高速路贯通华蓥市四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湘渝铁路贯穿我市南北,拥有4个大小火车站,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有标准的道路与之相连,村、社也有乡、村级公路相通,南来北往,东进西出,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活鲜产品的运输时间短,途中损耗少,运输成本低。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华蓥市成为所有川东地区中对接周边经济发达地区最佳的鲜活畜产品供应基地,也是沿海生猪生产转移最佳的承接基地。
2、自然资源优势独特 华蓥市山地丘陵面积广,地下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具有发展无公害和绿色生猪产品的优越条件,全市有5个品种优良地方猪种,建立了3个大型良种猪场,具备生产优质猪肉的遗传资源条件。
3、人力资源优势突出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全市拥有一批土生土长的“猪老板”和猪场职业经理人,加上近年来工商企业的进入,返乡农民工的转行也为养猪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多部门的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能吃苦、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和一大批规模化养猪生产工人。
4、相关产业发展较好 近年来,华蓥市饲料工业呈持续稳定发展态势,工业饲料经营网点不断增多。随着种草养畜项目的大力实施,猪业饲料原料更加充足,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5、产业政策日渐优惠 华蓥市委提出,将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率提高到65%以上,并指出,华蓥市农业发展“后劲在畜”。为此,市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加大了资金投入,引导和扶持畜牧业发展。华蓥市财政设立了畜禽良种补贴专项资金用于对良种猪场的选育补助;市政府每年拿出50万元用于补贴畜牧小区发展及环保建设;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养殖业的贷款扶持力度;生猪生产用电和非经营性饲料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用电。此外,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也为养猪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华蓥市养猪业也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如生猪及产品深加工滞后,技术研发能力弱,猪肉加工比例低,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常规疫病发病率增加,给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生猪及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使用违禁药和滥用兽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生猪规模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
四、创新猪业发展理念
根据华蓥市生猪产业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六个转变”。
1、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养殖转。现代养猪业必须实现由传统的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当前,华蓥市养猪业正处在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企业、养殖小区、专业大户,以规模促生产,以规模促效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发展养殖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猪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有效提高生猪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不断提升全市现代养猪业的整体水平。
2、由量的增长为主向数质并举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资需求也由量的需要向质量需求转化。为此现代养猪业必须实现由追求数量增长为主向追求数量和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部门一是应着力抓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现有的扩繁场要完善生产配套设施,积极开展选种育种,解决好优质种猪和商品仔猪供应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地方种猪资源,推进优质猪肉生产,实行“生产档案管理”:生产者对种猪引进、饲料生产、饲养管理、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建立完整的档案,实现从饲料厂、养猪场、肉类加工厂、销售商一直到普通百姓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可追溯制度,保证猪肉产品安全;三是加强饲料和兽药的监管,集中打击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不法行为,规范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四是继续做好无公害生猪产地和产品认证工作,推行兽药GMP认证、饲料生产和屠宰加工HACCP认证,提高生猪产品质量;五是继续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实施动物福利原则,促进人与动物、自然的和谐发展。
3、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制订和完善生猪生产技术标准、规程,将生猪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特别要加大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养猪小区等,提高标准化生产整体水平。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逐步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围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推广,建设一批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场和示范小区。
4、由忽视环保向生态养殖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确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保证畜禽粪便、废水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环境污染”。为此,要积极发展生态养猪,运用循环经济学的原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坚持“总量控制、无害处理、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建设生猪养殖场;按照田、园、塘用肥量配建猪栏,因地制宜,采用高效、实用、低廉治污技术方案,使污染物达到无害化要求;变废为宝,利用猪场粪尿解决田、园、塘有机肥,实现养猪场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新建的规模养殖场要合理选址,做到“三同时”,即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建的规模养猪场,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简便适用、造价低廉、运行费低的综合治理模式,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5、由初级产品生产向精细加工转变。加工龙头企业是生猪产业化经营最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要加大对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着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机械化水平较高、带动力强的屠宰加工企业,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加工档次,打造产品品牌;以冷却肉、分割肉、小包装肉和直接食用的方便熟肉制品为突破口,促进产品流通;由大活猪向冷鲜肉和肉制品发展,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不断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根据自愿互利原则,成立生猪“产+销”一体化合作社(联合体),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使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利润的二次分配,有效规避生猪的市场风险。
6、由市内销售为主向市外扩大销售转变。目前华蓥市年出栏生猪32万余头,生猪市场以内销为主。要大力发展生猪运销队伍,鼓励生猪运销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生猪外销主力军的作用;充分利用华蓥市的区位优势,与各大、中城市建立产销协作关系,建立优质安全生猪外销基地,进一步扩大华蓥市生猪外销的市场份额;鼓励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立与出口国(地区)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