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威海市上半年畜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1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280

今年上半年,以生猪为主体的威海市畜牧业,受两大主要因素的影响,出现两大特点,一方面扩大内需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入,各项畜牧业补贴政策调动了养殖积极性,主要畜禽生产指标稳定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市场供求变化以及猪流感等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猪效益剧降,一时很难走出市场困境,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相当困难。

一、 上半年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从全市畜牧业发展形势看,尽管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总体发展形势是好的,畜禽产品产量基本上保持了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达6.05万吨,同比增长9.1%;禽蛋总产量5.82万吨,同比增长6.8%;奶类总产量11.6万吨,同比降低1%。

(一)生猪生产形势喜忧掺半。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好、政策扶持力度大,规模养猪显著,今年上半年新增规模养猪户128户,现已进入生产运转并开始出栏生猪。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61.11万头,同比增长11.3%。但自去年下半年到目前,生猪价格降幅较大。我市生猪价格从最高的17元/公斤下降到目前的10元/公斤左右,降幅高达41%,养猪效益大幅下滑,致使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大大降低。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61.8万头,同比降低0.5%,比一季度减少了7.48万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存栏7.52万头,同比降低1.2%,因此下半年生猪生产不容忽视。

(二)家禽生产平稳,季节影响禽产品价格。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1217.45万只,同比增3.5%,出栏865.79万只,同比增4.6%。由于受甲型H1N1流感”事件的影响,使得鸡蛋的需求量上升,为鸡蛋的价涨增添了足够的空间,蛋类价格持续上涨。上半年,鲜蛋价格一直在3.35——3.50元之间运行。但随着气温的升高,鸡蛋的产量将会增多,而却不易储存,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鸡蛋价格的继续上涨。

(三)草食动物季节性结构调节明显。开春以后,随着青草等植物越来越丰富,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养殖明显增加,特别是羊的养殖增长迅速。上半年,大牲畜存栏8.42万头,同比增长0.6%,其中奶牛存栏6.32万头,同比增长4.9%;羊存栏15.13万只,同比增长3.6%。出栏7.4万只,同比增长5.2%。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威海市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生猪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以及猪流感等因素的影响,养猪效益出现较大下滑,生猪养殖户进退两难,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生猪市场价格暴跌,养殖比较效益下降。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且跌幅较大,到6月份,仔猪均价12元/公斤,肥猪均价10元/公斤,与去年12月份相比分别下降33%和23%。受连锁影响,六月份,威海市场精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9.5元,统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7.5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9.53%和32.9%。而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等市场价格从6月份起涨幅较大,且货源紧缺。玉米由原来的1.5元/公斤涨至1.70元/公斤,上涨13.33%,豆粕由原来的4元/公斤涨至4.6元/公斤。农民出栏一头肥猪比去年同期减收200多元,规模养殖户出栏一头肥猪则比去年同期减收100至150元左右。

(二)基础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科技实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养殖数量的增加,缺乏对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以畜禽商品率不高,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往往是养殖风险大于收益。二是加工业滞后。肉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只停留在加工白条肉等粗加工阶段,畜禽产品几乎是原产原卖。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低。三是经济实力不足,在畜牧产业方面的投入不够,以至于产业化、规模化养殖难以完全实现。

(三)产销脱节,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不健全。一是畜禽产品相对过剩和市场疲软的矛盾无法解决;二是弱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无法解决。主要是没有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品销售难以保征,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使得一个产品在市场价格好时,大家都抢着生产,在市场价格低时,又都放弃生产,从而造成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交替出现。一体化服务机制不全,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难以搞活,严重影响了产业快速稳步向前发展。

三、对稳定威海市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搞好正确引导,应对市场变化。针对当前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现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市场监测,全面了解和掌握生猪市场动态,及时向养殖户传递信息。同时各级政府应协调财政、金融、信贷等部门,积极为规模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在对良种母猪实行补贴的同时,加强对商品猪市场价格的保护,以防止猪贱伤农现象发生,保护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强技术指导,搞好规范管理。规模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因此要在发展规模养殖和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实行严格的技术化和规范化管理,要在品种改良、饲料配方、养殖方式、疫病防治等环节注入较高的科技含量,使科学技术和规范管理贯穿于畜禽养殖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切实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切实搞好畜禽规模养殖的管理和指导,实行专职技术人员分片分户(场)负责制,建立养殖档案,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健康养殖、高效养殖和生态养殖,促进畜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三)培植龙头企业,完善经营机制。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市场、深化加工、配套服务的功能。因此,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来抓。要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科技进步,对畜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