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记者在卫辉市采访,深深地被该市畜牧业的红火景象所感染。
养殖场、养殖设备厂、饲料厂随处可见,栏舍俨然的畜禽“寝室”高大明亮,畜类膘肥体壮,家禽活蹦乱跳,挤奶流程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自动深加工生产线操作方便快捷,生产车间干净卫生,防疫员个个训练有素、业务精熟……
2002年以来,卫辉市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各项指标每年都有新突破。资料显示,2008年全市家禽存栏达860万只,完成年初目标的114.7%,生猪存栏达58.5万头,完成目标的130%,大牲畜存栏达15.8万头,完成目标的158%,山绵羊存栏达8.6万只,完成目标的132.3%,奶牛存栏达3518头,完成目标的105.1%;禽蛋总产达9.5万吨,肉类总产达9.1万吨,奶类总产达1.3万吨,分别完成目标的104%、137%和106.6%,畜牧业产值2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卫辉,作为畜牧强县,并非“横空出世”。
不具备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也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卫辉畜牧何以能不断突破“瓶颈”,连年稳居全省上游呢?
“科技是财神!”局长赵守林对记者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充分利用科技,才有卫辉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科学体制。该市成立了市乡村三级养殖场(小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卫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卫政文[2007]170号)等相关文件,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实行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市、乡、村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年初制定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同时把各乡镇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市政府目标年终考核之一,市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成立养殖协会,全市成立了60多个养殖协会,制定了严格的协会章程,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并实行规划设计、饲料供应、卫生防疫、技术指导、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六统一”。
探索科学方式。养殖区域不集中、规模小、方式粗放一直是制约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赵守林和畜牧局全体工作人员多方努力,积极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示范带动、科技服务、动员致富能人等方式,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基地,引导养殖户到养殖小区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建成万只以上规模养禽场69个,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村)90个。建成各类养殖小区总数达64个,入驻小区的养殖户达650多户,小区内养殖数量占全市养殖总量的55%,各类养殖专业村100多个,专业户8651多户。同时,规模养殖在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涌现出了“好运饲料”、“华亨柴鸡”、“世魁牛肉”等一大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 2.6万多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培养科技人才。2007年,卫辉市财政拿出30万元对全市15个乡级人工授精站(点)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对36名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理论培训,提高了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的素质。同时,加大对农民养殖技术骨干的培训力度,发挥农民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养殖场户整体养殖上水平、上档次。两年来,多次聘请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大、郑州牧专、新乡市畜牧局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共举办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70余期,培训技术人员2万多人次,编写印发畜牧业生产技术宣传资料4万余份。上述措施,不但有效地普及推广了畜牧业先进技术,培养一大批懂科学的养殖户,还使全市良种生猪、蛋鸡、肉鸡和肉牛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5%、96%、97%和82%。
科学给畜牧业装上“引擎”,崇信科学让畜牧业驶上“快车道”。2003年,卫辉市被列入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2004年荣获河南省畜牧强县,2006年被列入全省40个畜牧重点县(市),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18个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县(市)之一,2008年又被评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全市人均肉、蛋、牧业产值三项指标综合排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新乡市第一名。
据有关部门统计,科技进步对卫辉市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目前,该市畜牧业已基本实现了由粗放、数量增长型向集约化、规模化、质量效益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