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韩江上游养猪导致污染日重 潜在威胁剧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25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258

练江几变“死江”,而同处粤东地区的韩江仍“水清如许”。从梅州到汕头,韩江两岸居民至今饮用着水质为一类的韩江水。韩江所流经的流域多为山区,所受工业污染较为轻微。这是这条江河至今仍然能保持底色的重要原因。

在经济至上的年代,GDP跑得稍慢的韩江流域,江水却保持了清澈,获得了喘息的历史机遇。而韩江流域管理局的成立,迈出了探索流域管理水资源的重要一步。

但是,“水清如许”的韩江美丽背后并非没有隐忧——

  上游猪场的疯狂

2001年起,横跨闽粤的象洞河上游沿岸猪场勃兴,养殖及生活废水被直排入水库,韩江上游的多宝水库开始出现“富营养化”趋势。2007年,多宝水库曾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损失鱼类10万多斤。

多宝水库是韩江上游较为大型的一座水库。位于蕉岭北礤镇多宝村,库尾与福建省上杭县象洞乡交界,集水面积68万m2

,上游主要有福建省武平县象洞镇,为中型水库,总库容2260万m3,兴利库容903万m3,死库容35万m3。水库齐防洪、发电、灌溉等功能于一身。它的上游来水,主要是象洞河。

2009年6月11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多宝水库。清风吹不起一潭死水,在大坝四周的犄角旮旯,放眼望去,皆是成片的水浮莲。而这种景象在多宝水库的上游更为严重,成片的水浮莲像一块绿毯铺在水面,水体呈现出触目惊心的绿色。

每年6月,本是多宝水库的丰水期。而呈现记者眼前的却是污浊的黑色,散发出阵阵恶臭。

“特别是夏天,一阵风吹过,我们坐在院子里就能闻到从水库传来的恶臭。”多宝水库管理处副主任温小静告诉记者,8年前的多宝水库,还是一片蓝莹莹的洁净。

大面积水浮莲的出现,是多宝水库已经“富营养化”的清晰信号。

长期关注韩江的嘉应学院唐兆民博士的研究表明,多宝水库及上游闽粤省界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非汛期达到超V类水体,属于“异常富营养化”。

当地人告诉记者,分别在2005年和2007年,多宝水库曾发生大面积的死鱼事件。

“三五天不出太阳,水里没有氧气,大头鱼就死了,漂浮在水面,臭死了。”一承包养鱼的个体户伤心地回忆。多宝水库死鱼的数量,在最为严重的2007年,达到10万多斤。这一切,皆是猪惹的祸。

2001年起,伴随着象洞河上游、沿岸猪场的崛起,多宝水库开始逐步遭受水污染之困。

“我们现在是利用猪尿发电。”温小静自嘲说。

6月上旬,记者从蕉岭县城出发驰往多宝水库的崎岖山路间,不时能看到满载生猪的大小卡车伴随着一阵风的臭味驶过。记者沿河而上,对当地的养猪状况进行了调查。

就在距多宝水库大坝位置仅几百米的地方,记者发现了一个典型的排污口———一条散发着恶臭的黑色小水沟。它的一头连着几十头猪的猪棚,另一头就是水库。甚至不需要掩盖或者隐藏,猪屎猪尿就这样直接排进了多宝水库。

而这样的暗沟,在多宝水库的上游,数不胜数。在广东省与福建省交界的地方,记者目睹了一家中型猪场排出的污流。黑色的水体,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臭气,横溢的污水像是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

“每条山沟的水都被猪吃了。”一位熟悉情况的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在采访中,记者还偶遇一位从事贩卖饲料生意的当地人郭仪谦。

这个了解个中情况的饲料贩子向记者说,南礤镇90%的农户养猪,每家每户的猪存栏数有数十头,一天要吃掉大量饲料。郭仪谦的营生,就是每天从福建武平县的饲料厂进饲料,再贩卖给沿途的养猪农户,“一天就要送两趟”。

根据唐兆民博士的调查,从象洞乡到武平河两岸养猪场分布相当密集,数量相当惊人,并且私人家庭式养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据有关部门统计,多宝水库上游的福建省武平县象洞镇1.6万人基本为农村人口,全乡目前大约养殖2万-3万头猪。这个几无工业的乡镇,规划的专用养殖区,至今没有建设。生活污水也直接流入河中。

“多宝水库及上游闽粤省界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是位于闽粤省界较多养猪场产生的点污染源,象洞乡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及随意处置的垃圾场、农村居民零散养殖等也对水质造成了不小的污染。”唐兆民博士说。

“心里明白,却管不了”

许多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韩江的潜在危险指向上游。但治水责任和权限“诸侯割据”,相互间缺乏协调和衔接,造成了污染的失控和治理的失效。身处下游的人,对上游的问题往往“心有余,力不足”。

“牵涉到两个省的协调,确实比较头疼。”在采访中,一位环保官员如此感叹。

这名官员透露说,他们也曾赴福建省武平县进行过协商,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曾收到一定效果,水质也一度有一定的好转,但问题的桎梏没有根本解除。

不仅仅是多宝水库,距离它不远的长潭水库同样遭遇着来自上游的威胁。

2009年1月份,长潭水库蓝藻大面积爆发,“差不多接近太湖的指数了”。蓝藻的爆发,被普遍认为是湖泊衰老的重要指征。

“只能加强监测,及时通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上述环保官员无奈地称。

这几乎是每一条跨流域河流都曾经、现在、将来都要面对的问题。有关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的水管理体制严重违背了水的属性,是一种典型的“九龙治水”。与水相关的各部门都对水有一定的管理责任和权限,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地域分割,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衔接,造成了污染的失控和治理的失效。

“水利不上岸,环保不下河。”一位环保官员形象地比喻。

许多专家学者———包括韩江流域环保系统人士不约而同地都将韩江的潜在危险指向上游。

而身处下游的人心里很明白,上游的问题他们大多时候“心里明白,却管不了”。

成立于2001年10月的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即是此种考量下的产物。它被赋予对省内韩江流域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职责。作为广东省第一个成立的流域局,韩江流域管理局亦被赋予先行先试、探索流域管理水资源立法的道路。

2008年9月26日,《广东省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通过省人大立法正式实施。这个条例被环保界评价为广东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保护奠定了法制基础的标志性文件。鲜为人知的是,这纸条例即是以《韩江条例》为蓝本,充实修订而成。

《条例》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此前管水的水利部门“师出无名”的尴尬。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是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两个方面。”韩江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孔庆雨说,在实际开展工作中,“流域管理更多的是要发挥流域代言人的权威性、超脱性与中立性。”

“有时候,也充当和事佬的角色。”孔庆雨笑着说。

尽管作为省水利厅派出的正处级事业单位韩江流域管理局,是负责对省内韩江流域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构。然而,由于不具有处罚权,亦很难“超脱”,对约束力在“诸侯割据”面前有时还显得“心有余,力不足”,对地方政府的“阳奉阴违”时常也无可奈何。

面对省际协调的难题,孔庆雨副局长坦言,除了上报珠江水利委员会和水利厅,韩江流域管理局亦很难有作为。

“建立一条绿色韩江,仅靠水利部门一家,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孔庆雨副局长说,目前,韩江流域各市各部门之前的协调机制尚在进一步的探索之中。显然,基础性的社会组织以及运行方式的相应转变,乃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

民间的力量与热情亦被调动起来。出于命运共同体的考量,由汕头、潮州、梅州三市的17家供水企业参与的水质监测预警体系,试图打通民间的沟通渠道———只需上网登录预警平台,整个河流的原水水质的基本状况均可以掌握。无论韩江哪里发生了什么等级的污染事件,下游任何一个河流段,在半小时后即可获悉。一旦发生突发性水质污染,可实时发出预警,从而避免水质事故的发生。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上下游各地水司之间,通过打电话来协商的传统方式。

“能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补偿上游为保护环境作出的牺牲?”记者问。

“比较复杂,是汕头补偿潮州呢,还是潮州补偿梅州呢?”采访中,一位环保局官员这样反问。

一座水利枢纽的现实与梦想

而韩江流域因多为山区,其下游河床又高于地面成为“悬河”,客观上使得污水很难直排韩江。这是韩江几十年来受污染较为轻微的重要原因。但由于榕江、练江污染严重,韩江需以一江之力,供养粤东1300万人口。

潮州供水枢纽工程,被视作是实施韩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统一调配、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关键性工程,被誉为“潮汕人民生命线工程”。

这是一座水利枢纽的梦想,亦是潮汕地区面对现实作出的选择。

潮汕地区是韩、榕、练三江出海口,但目前榕江、练江污染严重,情势不容乐观,练江汕头段水质更是为劣Ⅴ类。这意味着,韩江,要凭借一江之力,供给生于斯、长于斯的粤东

1300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这条同样被称为“母亲河”的江河水,甚至还要惠及需跨流域引韩供水的地区。因此,韩江亦被称作是潮汕地区的“生命水”、“经济水”和“战略水”。

中国缺水的四种主要表现———时间性、地区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潮汕地区全部具备。“上个世纪末起,韩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水资源调配矛盾日益突出,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水源性缺水等问题日益严重。”官方文献中如是说。

事实上,韩江三角洲西部地区榕江(含枫江)和练江的严重污染所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加重了跨流域引韩供水的压力,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如果韩江一旦污染了,整个汕头、潮州将会出现大面积的水荒、水危机。”孔庆雨说,韩江水是目前潮汕地区“唯一的水源”。

6月上旬,本报记者从位于大浦县的三合坝出发,溯江而下,走马韩江。一些清晰的字眼总是会冒出脑海来形容这条江,诸如“清澈”、“碧玉”等等。记者在三合坝(记者注:三江汇合之所,北源汀江出福建西南宁化县西南部武夷山,南流至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汇南源梅江后始称韩江)写道,采砂船轰鸣地驶过碧波的江面,河水清澈见底,鸟鸣其间。在三合镇上,临街餐馆以味美肉鲜的韩江鱼作为招徕顾客的招牌,这一切,都是拜韩江所赐。

大多时候,目之所及,皆是青山绿水。梅州环保官员颇为自豪地说,“我们交给潮州的水是一类水”;潮州的环保官员同样带着骄傲的口吻说,“我们交给汕头的水是一类水”。

一个事实是,韩江所流经的流域多为山区,在过去几十年地方经济以GDP为标尺的年代,韩江受污染较为轻微。这是这条江保持底色的重要原因。而在其中下游,韩江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悬河”———受地势影响,韩江的河床高于地面,客观上使得污水很难直排韩江。

但这客观优势,随时面临着威胁。采访中,许多环保系统官员都向记者表达了产业转移或将带来污染企业转移的担忧。

同一片土地之上,榕江和练江的污染事实刺痛了潮汕。与同是流经这片土地的江河不同,韩江治理走了一条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工厂尚未密布的历史时期,韩江已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危及生存的切肤之痛,也更容易凝聚成保护母亲河的共识。

在“同饮韩江水”的感召之下,自2005年肇始的韩江徒步节,已历时4届,参加历届韩江徒步节的人数已超万人。这个大规模群众性运动开展的初衷,即旨在发动和组织群众以独特的沿韩江徒步形式,唤起和激发韩江两岸群众关注韩江水资源、保护韩江母亲河的热忱。

或许,这正在艰难地完成对公众的环保启蒙。

潮州环保局局长罗文甲告诉记者,21世纪以来,潮州严格控制在韩江两岸建企业建厂。一些临河的小工业区、居民住宅陆续搬迁。为此,潮州先后拿出近4个多亿。

6月12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潮州水利枢纽工程坝址。记者看到,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尽管无法凭肉眼判断水质是否受到污染,但水质依然比较清澈。这座大坝,在西溪、北溪的分叉口,稳稳地将上游来水“收入囊中”。

这座大坝,开建于2002年,总投资为14.49亿,并于4年后的2006年9月基本建成。

夕阳西下时分,记者驱车往大坝上游行走,在潮州市区的浅水区,随处可见下水游泳的大人和孩童。当地人告诉记者,自从大坝建成后,到韩江游泳已经成为韩江潮州段的一道风景。

此情此景,在工厂如云的珠三角,同样是河流哺育的地方,已经很难寻找到踪迹。

(感谢嘉应学院唐兆民博士对采访提供的帮助)

■韩江档案

广东省第二大河。唐称恶溪,后纪念韩愈,改称韩江。北源汀江出福建西南宁化县西南部武夷山,南流至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汇南源梅江后始称韩江。南流到潮州以下河道分岔进入韩江三角洲,在澄海县境和汕头市区分别注入南海。长410公里。韩江是潮(州)汕(头)、兴(始)梅(县)与福建长汀的重要联系水道。

■治水策论

依水性重水情 韩江定能继续“水清如许”

走马韩江之前,我刚刚目睹了一条“死江”的惨状———因练江污染,4位官员上电视台集体道歉,我赶赴普宁采访背后的故事。

清澈的韩江、失去自净能力的练江,几乎是采访数日间,萦绕在我脑海的谜团。视觉的反差、迥然不同的江河命运故事、环保生态、经济,对这些基本问题的追问和寻找,似乎在我的脑海中,对文明的困惑以及精神的反思有了些许的答案。

这也是我们组织“广东江河水”调研的初衷之一。在首轮地方GDP赛跑中,珠三角无疑是赢家。但同时,面对着已经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危机,已经触碰到我们忧患的神经。正是这种焦灼和忧患,促使我们的身体力行。

练江与韩江,两条江河,两种命运,告诉我韩江的“个性”———与同是流经潮汕地区的其他江河不同,韩江治理走了一条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客观层面,GDP跑得稍慢的韩江流域,获得了喘息的时机。

令人欣喜的是,无论是官方层面,还是民间层面。出于保护母亲河的同一个初衷,传统的治理江河的思路以及基础的运行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无一不指向更加按照水的性情、水的规律来治理江河。

事实上,在治理江河的理念和思路上,韩江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一种示范。

摸清水底,算清水账,理顺那些不怎么顺畅,也不尽怎么合理的体制、机制,这是治理韩江的部门正在努力的探索。

尽管我们知道,这种探索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漫长过程。但这种环保的公众启蒙,发轫于民间,作用于官方,相信力量也更为持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