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以畜牧强市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畜牧业投入力度,通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促进了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及市场化方向发展。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100.2万头,家禽出笼1201.5万只,肉类总产量8.15万吨,禽蛋产量4.23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6.3亿元,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22.6%。在新的历史时期,鄂州市畜牧业要得到快速发展,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生态畜牧业,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建立生态畜牧养殖板块的有利条件
资源优势 鄂州市是城乡结合型城市,全市耕地面积达63.4万亩、山林51.7万亩、水面65.1万亩,净化缓冲畜禽粪便污染的能力很强,生态畜牧业具有宽广的发展平台。从土地方面看,鄂州市农作物以水稻、小麦、蔬菜、果树为主,综合复种指数大,需要大量的有机肥。据测算,全市耕地、林地每年需要有机肥500万吨~800万吨,是目前鄂州市畜禽粪便产量的12倍~20倍。从水面资源看,鄂州市拥有梁子湖、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等多个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湖泊,且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水质标准,高标准的精养鱼池面积就达20多万亩,按照“猪-沼-渔”配套模式,全市水面可消化畜禽粪便达200万吨 ~300万吨,相当于解决600万头~1000万头生猪的排污问题,是目前鄂州市生猪养殖量的6倍~10倍。
科技优势 多年以来,鄂州市已同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校动物科学学院的动物遗传育种、动物传染病等专业是我国的优势专业,有熊远著、陈焕春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国家动物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就设在华中农业大学。同时,通过十几年的发展,鄂州市已建立了健全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网络,涌现了一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高楼养猪、沼气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区位优势 鄂州市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近郊,信息畅通,交通发达,北与东北、华北饲料基地联姻,南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城市互动,战略空间很大。特别是鄂州市被列入武汉“8+1”城市经济圈后,随着武汉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设,将获得省委、省政府更大的政策支持。
产业优势 一是种源丰富。鄂州市拥有湖北省原种猪场、大丰猪场等一批高规格的种猪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可以向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供种,而且可以对鄂州市生猪杂交改良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持,加速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二是随着鄂州市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一批高效立体种养模式在一些地方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畜牧科技示范户。三是沼气池建设日益普及。近年来,市政府把沼气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工程之一,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广大农村大面积推广沼气池建设,为畜禽养殖场(户)排污系统的改造与建设创造了条件。
鄂州市建设生态畜牧板块的基本设想
建立106国道和长港沿线1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板块 在抓紧做好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园项目落户的同时,在杨叶、太和新建2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使万头以上规模的种猪场达到6个,全市年产祖代种猪3万头,父母代种猪7万头;在杨叶、燕矶、新庙、段店、葛店沿106国道的40个村建立“猪-沼-菜(果)”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5个、万头猪场8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达2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3.5万立方米,改良菜地(果园)5万亩,年出栏优质三元猪40万头;以“百里长港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蒲团、杜山、长农、东沟、沼山、太和沿樊李路周边的50个村建立“猪-沼-鱼”养殖示范片,发展生猪养殖小区6个、万头猪场10个、500头以上专业养殖大户300个、配套建设沼气池5.5万立方米,套养水面5万亩,优质三元猪出栏量达到60万头;依托大丰牧业引进1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使其达到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形成供种、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使全市生猪生产突破200万头,实现产值30亿元。
建立“四湖地区”3000万只优质水禽标准化养殖板块 依托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鸭-鱼混养的生产模式发展水禽生产。在鄂州市建设1家常年存栏种鸭10万套规模的父母代种鸭场和10个年出孵雏禽400万只以上规模的孵化厂;在涂镇、太和、沼山、东沟等沿湖乡镇的20个村高标准培植年出笼10万只以上规模的肉鸭养殖大户200个,配套养殖水面5万亩,形成年出笼优质肉鸭2000万只以上规模的优质肉鸭养殖示范板块;在花马湖、五四湖、四海湖、三山湖区域培植300户~500户水禽养殖大户,发展蛋鸭200万只、肉鸭800万只,配套养殖水面5万亩;引进1家年屠宰家禽3000万只规模的禽类屠宰加工厂,带动全市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市年肉禽出笼量达3000万只,禽蛋产量5.8万吨,实现产值12.6亿元。
建立长江沿岸及江新洲6万头只优质牛羊标准养殖板块 重点开发长江沿岸和江新洲等优质林地5万亩,根据“林-草-畜”养殖模式,在树林之间种植优质牧草,引进发达国家肉牛养殖理念,按照“分区轮收、分群饲养、集中补料、短期育肥”的方式进行牛羊养殖,建立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逐步改良牛羊品种,增加机械投入,提高优质牛羊的出栏率,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3万头、肉羊3万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
建设生态畜牧养殖板块的主要措施
狠抓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突出重点,强化投入。要根据“两个优先”(优先补贴标准化生产、优先补贴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加大梁子湖沿线水禽养殖场地道路、电力、栏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生猪养殖板块标准化生产模式的政策补贴。对于规模大的养殖户,要做到“三免”,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场房设计、免费提供防疫,做到设计一个、监管一个,达标一个、补贴一个。对于水禽养殖示范场户,要按照政府建设、低价招租的办法进行实施,用最大的诚意、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服务,吸引私人业主投资肉鸭养殖业。二是因地制宜、连片开发。在规范标准化生产的同时,要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建设不同类型的沼气池(大型沼气、联户沼气和普通沼气),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三是大力推行“联户联保、多户一保”的信贷模式,积极培植大型金融担保公司,减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范围,增加信贷额度,为广大畜禽养殖户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打破常规,将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等相关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把政策用足,把亮点办亮,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
狠抓品种改良,优化生产结构 一是建设种源大市。加大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园种猪场的建设力度,加快杨叶白沙、太和柯畈两个万头父母代种猪场的规划论证工作,按照“三群两室”的建设要求,在梁子湖区高标准建设一个10万套父母代种鸭场和10个标准化的孵化场,逐步形成生猪、肉鸭、蛋鸡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达到年产各类种猪10万头、优质鸭苗3000万羽、鸡苗10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二是在全市范围内配套建设2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和1个牛羊人工授精站,负责对各生猪养殖小区、各乡镇中小型专业养殖大户、沿江牛羊养殖场(户)提供配种服务,年提供生猪精液40万头份、牛精液10万头份、羊精液5万头份,解决8万头母猪、3万头母牛、1万只母羊的配种任务,使规模化养殖场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母猪养殖专业大户和母猪养殖合作社,根据“订单”方式向“150”模式猪舍、零排放猪舍提供优良、充足的子猪,形成种猪、子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的相对分离,实现生猪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狠抓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以鄂州大学、市农广校、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教学阵地,开展养殖业主、动物防检员、畜牧服务中心主任等多项专题培训,加大对人工拾粪工艺技术、高效养殖模式配套技术、标准化畜禽栏舍建设技术、程序化免疫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等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和普及,通过3年~5年时间使全市规模化养殖私营业主达到畜牧兽医中专以上水平。二是推行技术人员挂站连场责任制。每个畜禽养殖重点乡镇和养殖小区必须配备1名~2名专职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生产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市畜牧兽医局要将饲料、畜产品检验和动物疫病监测资源进行整合,为专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及时制定《畜禽养殖小区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配套技术资料,认真组织实施。
狠抓加工增项,培植精品名牌 一是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武汉“8+1”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达到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实现生猪屠宰、分割、包装、冷冻一条龙;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同山东聊城食品有限公司、武汉精武食品有限公司等家禽加工企业的沟通和联系,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他们到鄂州市投资兴业,在鄂州市建立一个年宰杀3000万只家禽的加工企业;三是依托武汉市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成熟的畜禽加工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技术攻关,力争在禽蛋加工方面实现突破,建立一个年加工鸭蛋2亿枚的禽蛋加工厂;四是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户参与流通,同大冶、武汉等周边市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发展期货贸易;五是培植精品名牌,加大对梁子湖及鄂州市畜禽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加强标准化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
狠抓协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依托养殖、经营大户,根据“相对集中、自愿组合”的原则建立畜禽养殖协会。建立章程、健全制度,实现“民主决策、集体议事、财务公开、管理透明”的工作机制,逐步走上“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二是及时协助解决协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维护合作社的正当权益,充分发挥协会在解决纠纷、发展经济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大力推介“五统一分”(统一饲料、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分户饲养)的生产模式,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协会经营行为,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协会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