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胶南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坚持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作为破解粪污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提高猪肉质量安全和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生态养猪成为该市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新建规模化生态养猪场(户)147个,全市累计建成发酵床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化生态养猪场(户)267个,发酵床面积12万平方米,出栏生态猪16余万头,为农民养殖户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500余万元。鉴于该市在生态养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示范,青岛市畜牧兽医局于今年4月16日在胶南召开了发酵床生态养猪建管现场会,大力推广宣传该市在发酵床生态养猪方面所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畜牧、财政、科技、国土、环保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对各镇(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强督导检查。2008年市政府下发了1号文件,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生态养猪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对新建年存栏100头以上、猪舍面积200平米的生态养猪场每个扶持2万元,存栏规模50头以上、猪舍面积100平米以上的生态养猪场(户)每个扶持0.5万元。
二是强化宣传与引导。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进行广泛发动;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生态养猪技术,营造舆论氛围。市畜牧兽医局编印了《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要点》发放到规模养殖户手中。到目前,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光盘420余张,向群众广泛宣传生态养猪科技知识,使养殖户更加直观地感受生态养猪法的“三省(省工、省料、省水)、一无(无臭味)、一降(降低成本)、一增(增加养殖效益)、零排放(粪尿零排放)”的科技优势,激发了群众热情,掀起了农村发展生态养猪的热潮。
三是搞好示范带动,抓点带面推广。为了让广大群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胶南市畜牧部门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根据农户散养、山岭山坡建场、规模化标准化养猪的不同特点,成功培植了三种不同模式的典型样板:一是农民传统猪舍改造模式,建设费用较低,适合全市近4万农民散养户推广;二是地形条件较差的建场模板,适合受土地政策限制,只能在山岭山坡地上建场推广;三是标准化猪场模式,采用彩钢瓦钢架结构,运用塑料大棚园艺技术,造价较高,适合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推广。在此基础上,又在每个镇(街道)分别抓好2个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户,通过典型引路在全市进行示范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注重技术指导和社会服务。胶南市畜牧兽医局成立了由15名高级以上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专家组,分片包干,深入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联户”活动,为生态养猪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组织成立大星生态养猪专业合作社,对筹建的养猪场(户)提前介入,指导生态猪舍的建设和改造、菌种垫料的制作;对已使用发酵床的场(户),建立服务联系卡,做好发酵床日常维护、生猪产销及生态养猪专用饲料提供、免疫程序的制定、疫病诊断治疗等工作,建立发酵床管护长效机制。
五是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为大力推广生态养猪工作,该市制定了“一年示范、两年推广、三年普及”的发展目标。具体为:2008年上半年每个镇、街道建立环保养猪技术示范点2处以上,下半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新建规模化养猪场全部采用生物环保养猪技术;2009年把以大场为中心的西部产业带和以宝山为中心的北部产业带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新建存栏100头以上、发酵床面积200平米以上的生态养猪场200个,新建存栏50头以上、发酵床面积100平米以上的生态养猪场(户)200个,分别在大场、六汪、黄山规范提升一个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管理规范、配套完善的生态养猪示范园区;力争到2010年全市生猪生产普及生物环保养猪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