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不可能一直低迷!”近日,四川平昌富源猪业有限公司老板唐育信心十足地说。唐老板目前正在加紧进行三期工程建设,不久,8000平方米的新圈舍将投入使用。记者在平昌县驷马、元山等乡镇看到,大部分猪场老板都在扩建圈舍,依托大养猪场发展起来的农民房前屋后的小圈舍也星罗棋布。据平昌县畜牧局介绍,全县养猪户补栏趋势明显,目前全县生猪存栏83.9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0.8%。
密切关注市场行情
“市场行情总是有周期的,一般是一年半一个轮回,行情好的时候好好赚一把,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做内部整理。”唐育说。
与富源同在一个生猪养殖园区的平昌俊明种猪扩繁有限公司也在大举扩张。老板袁俊讲,他的二期工程占地68.2亩,新增圈舍32幢,共1万多平方米。“我跑过全国各地市场,目前到处都有我的‘市场行情监测员’,沿海一带的猪价正在悄然回升,我想好的行情很快就会到来!”
打造“航母级”养猪大县
大户支撑,小户和散养户依托,以协会为纽带,组成横跨几个村的养殖园区,园区的范围日益扩大,从而推动全县养猪业逐步扩大,这正是目前平昌打造“航母级”养猪大县的模式。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该县共建成生猪养殖园区20个,发展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201户、1000头以上的大户123户。“这个速度是惊人的,原因不仅在广大养猪户对未来行情看好,还在于县委、政府确定了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支柱产业的定位。”县畜牧局长吴彩堂说。县上计划到2015年在5条干线公路沿线建设10个畜牧养殖示范片,建设1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园区,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1万户,年出栏生猪150万头以上。
保效益各显神通
“就是在现在的行情下,我都能赚钱,我带动的80多户农民也基本上没有风险。”袁俊说,沿海一带的价格比内地要高,即使除去运输成本每公斤也要高2元左右;加之他自己组织车队把猪送到沿海,返程再把饲料原料拉回来,这样算下来,他卖一头100公斤以上的猪可赚200元左右。
袁俊介绍,周边农户从他那里赊仔猪和饲料,育肥后卖给他,然后扣除仔猪和饲料钱;为了保证农户不把猪卖给别处,他出价每公斤要比本地市场价高1元,这样农户养一头猪至少可以保证不亏本,甚至还有微利。
墙内损失墙外补
不少养猪场采用“猪-沼-菜-果-鸡”的循环经济模式,加上自繁自养、自配饲料,是不少养猪户寻找到的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办法。加入生猪保险、统购统销是许多地方抗养猪风险的通用之法。除此之外,平昌还采取了一种抗风险的机制:每年县上拿出50万元,养殖户按每头2元的标准筹集,设立生猪生产风险调节基金,当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时启动该基金弥补养殖户的损失,尤其是保证母猪的数量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