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时42分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大豆、油菜等农产品[11.52 -0.17%]面临市场困境: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国家托市收购引发进口增加,保护价遭遇企业质疑,农业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主体的利益搏弈激烈。随着入夏,各种农产品大量上市,价格跌多涨少,人们担心再次出现农产品难卖。有关情况中国之声连线中央台记者白中华。
中国之声:入夏以来,各种农产品大量上市,价格跌多涨少,人们担心再次出现农产品卖难的现象,你采访当中了解的情况是怎样的?
记者:刚才你说的情况现在还存在,而且是业内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但是以前还是有企业对保护价质疑,现在各方的看法趋于一致,尤其是在保护农民利益上,觉得这些政策出台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分歧。事实上保护价政策,包括托市收购政策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上,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上,促进消费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农村消费增速是高于城市的,包括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也比较顺利。另外一个方面,这些业内人士说完保护农民利益的一致以外,马上就转到企业上来,企业尤其是加工企业,还是有一个加工企业救一个行业的想法,因为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地头,一头连着市场,一边连着生产,一边连着消费,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金融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中国之声:现在大综农产品面临一个市场的困境,销售遇到瓶颈,有没有人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遇到的瓶颈最突出的是咱们自己国家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尤其是大宗农产品是卖给国家,加大库存的,国外生产的农产品卖给我们的加工企业,国家收储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国家的财政补贴给了国外的农民,让国外的农民享受了,这种现象业内很着急,能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由市场来形成价格,政府调节收入,实行价格补贴。不管是补企业还是补给农民,也不能实行这种特别引起进口大量增加的状况,尤其是对生猪建议调低调控预案的基本标准,根据实际的情况,不一定非得等到猪粮比低于5.5:1之后才开始启动输出政策或者是补贴政策。尤其是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玉米大豆的价格保持在高位,农民养猪的肉价一直在跌,两头一碰,农民亏损很大,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执行宏观调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