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疫情影响,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效益明显下滑,部分养猪场户甚至亏本经营,严重影响了我市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面了解生猪生产情况,找出存在问题,研究发展对策,深入全市15个乡镇,28个规模养殖场,4个畜牧专业合作社和部分生猪贩运商、屠宰场、以及散养农户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形势组织人员
1-5月份,我市共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6100万元,其中用于生猪发展资金5000万元,新建扩建省定规模猪场176个,其中投资超过100万元的规模猪场10个;新建扩建养猪密集区11个,其中安阳市标准化养猪密集区6个,发展畜牧重点村15个,其中养猪重点村10个。一批投资多、规模大、标准高的养猪场纷纷上马。特别是:姚村镇邢家坡李江成猪场,总投资2000万元,现已投资1200万元,建成猪舍11栋,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预计7月份即可投入使用。任村镇惠众牧业公司2万头生态猪场,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60亩,建成后年出栏种猪6000头,商品猪10000头,现已投资1000万元,建成高标准猪舍11栋,8月底即可投入使用。此外,还有原康镇王玉尧猪场、姚村镇岳保生猪场、陵阳镇申永岗猪场、横水镇路安州猪场以及桂林镇谭章红猪场等等扩建项目投资都超过了100万元。据统计:1--5月全市生猪存栏81.81万头,出栏61.89万头,同比增长22.09%和43.07%,分别占全年任务的93.96%和44.7%,畜牧业持续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在当前经济危机和疫情的双重挤压之下,特别是养猪生产逆市飘红。
但是,二月份以来,全市猪肉和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跌幅近30%,为近年罕见。据我市定点监测点显示:5月底,生猪价格已由2008年12月份的13.4元/公斤,跌至9.6元/公斤,跌幅达28.4%;猪肉价格已由2008年12月份的22元/公斤,跌至16元/公斤,跌幅达27.2%。据测算,目前我市生猪价格已跌破10元/公斤的成本价,养猪全面亏损。散养场户每出栏1头肥猪平均亏损80-100元;自繁自养购买饲料的规模养殖场,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50元左右;管理水平高,自繁自养自配饲料的规模养殖场盈亏基本平衡,或略有盈余。特别是进入四月份后,由于毛猪价格低、疫病困扰、养殖成本高、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严重危害了农民养猪积极性,致使农民生猪补栏积极性受挫,这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养殖户来说,价格大幅下跌,将面临严重亏损,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或资金链条断裂,生产能力将受到削弱,甚至出现屠宰母猪现象。特别是小规模养猪户破产难以避免,退出养猪行业将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肉价过低,必然会挫伤农民养猪积极性,吃高价猪肉的历史迟早又会重演。
二、原因分析
2007年由于生猪供应减少,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上升,养殖利润也推至历史高位,我市养殖场户每提供一头生猪净利可达800-900元。猪肉短缺,政府加大扶持力度,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全国每年仅生猪补贴一项就发放150多亿元,仅我市发放各种生猪补贴资金达960万元(其中能繁母猪补贴资金30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80万元,规模猪场补贴资金180万元,生猪保险补贴300万元)。在价高利大和诱人的政府补贴刺激下,大量的社会资金涌向养猪业,我市和全国一样,生猪生产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仅能繁母猪一项,就由2007年的59225头猛增到2008年的77609头,净增18384头.火爆的养猪热直接导致了生猪供求关系的失衡,引发了价格的波动,这是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此外,从当前我市生猪供求形势看,还有以下几点:
1、存栏增加。据畜牧部门统计2006年底全市生猪出栏 62.4万头,2007年74.8万头,2008年97.4万头,连续三年都以高于25%的速度猛增。而生猪及猪肉的市场需求却相对稳定,从而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2、消费减少。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波及我国;进入四月份,国外甲型H1N1流感突现,生猪无故受冤,猪肉滞销。
3、外销受阻。我市生猪主销上海,但据生猪经纪人讲,安徽、江苏等生猪生产大省规模化养殖程度高,生猪方式先进,无公害猪肉品牌硬,加之距上海近,运输成本低,对我市生猪外销冲击很大。
4、季节变化。进入5月份后,天气逐渐炎热,生猪消费进入淡季,需求量减少。
5、成本增高。4月份以来,我市玉米价格居高不下,每公斤达1.56元,比2008年12月每公斤上涨0.2元;豆粕每公斤3.6元,比2008年12月每公斤上涨0.5元。养殖场户使用配合饲料,每吨成本提高300多元,另外,人员工资大幅增长,成本增加。
6、信息滞后。目前,全市养殖场户均为单打独斗,无论养殖规模,还是生猪品牌等都对外界价格形不成干预。
三、后势预测
随着夏季消费减弱和出栏高峰的到来,今年6-9月份,生猪价格可能会跌入谷底,并在谷底持续一段时间震荡。预计10月后,随着消费旺季增加,猪价会缓慢回暖,春节后一段时间有所回升,并持续一段时间。
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看,生猪价格的波动一般是3年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4个阶段,即市场高潮期、回落期、低潮期和回升期,每一个阶段大约6-9个月时间。目前生猪盈利期已过,已进入回落期,预计在今年10月前,仍保持这种低位运行趋势。
从生猪生产周期看,每出栏一头生猪需5个月左右。在2008年生猪高价位运行的刺激下,春节前生猪大量出栏后,母猪存栏增加,仔猪供应量逐步回升,投放量增加,生猪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预计在6-9月份会形成新的出栏高峰期,而此时恰恰是生猪消费的淡季,毛猪价格有可能还会小幅下跌。
从生猪饲养群体看,主要是千家万户、养殖大户和规模场。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人们就业方式多样化,千家万户的饲养量呈下降趋势,规模大户和规模场的养殖量逐步上升,规模化养猪将出现批量集中出栏,将致使生猪市场供大于求。
从生猪市场需求看,中国人素有喜食猪肉的传统,国内猪肉消费市场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半年几大节日和冬季制作腌腊食品的增多,猪肉消费增长,生猪需求总量将会上升,将会带动生猪价格逐渐回升。
四、存在问题
1、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目前我市共有各类规模养猪场户3890个,其中千头以上猪场161个,仅占规模总数的4.1%,由于中小场和规模养殖户占到95.9%,势必造成抗风险能力差。
2、管理差,生产效率低。由于我市大部分规模场都是由建筑工队长、企业老板,以及社会能人投资建设的,在猪场管理上,大都是委托他人。由于权力限制,一旦发生问题,不能及时有效控制,造成生产效益较差。
3、引种乱,疫病隐患大。广大养殖场户引种混乱,致使各种猪病交叉传染,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品牌弱,社会知名度低。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生猪在省内已小有名气,但由于全市没有一个注册品牌,省外知名度低,美誉度低,直接导致价格低,销量差。
5、贷款难,养殖后劲乏力。国家扶持畜牧业的政策很好也很多,但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致使许多养殖场户因流动资金缺乏而缩减规模或倒闭。
6、信息闭塞,养殖效益不稳。由于全市缺乏权威准确的行业信息服务,养殖场户只能盲目凭自己的判断来组织生产,必然造成养殖效益的大起大落和不稳定。
五、对策措施
养猪是我市畜牧业的主导品种,也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重要支柱。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快我市养猪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1、抓政策扶持,稳定生猪生产。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惠农政策落实。目前主要是尽快将2008年的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发放到位;二是信贷资金支持。紧抓当前我省扩内需,保增长,新增贷款扶持的良机,及时发放养殖小额贷款,以帮助养殖场户度过难关。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条件成熟时,成立我市畜牧担保公司,为确需贷款的规模猪场提供支持;三是整合项目资金,重点将农开、农发、扶贫等有关支农资金整合,向畜牧业倾斜,以帮助广大养殖场户度过当前危机。
2、抓种源保护,降低养猪风险。养猪业作为高投入、高风险、周期短,效益低的弱势产业,受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影响巨大,面对当前“寒冬”,要及时调整存栏结构,加强种源保护,择机淘汰劣质母猪,更换优质猪种,调整优化猪群结构,避免大量淘汰种猪和能繁母猪导致存栏大幅度下降,引发市场的不正常回升。
3、抓预警机制,创建信息平台。由政府牵头,创建林州市畜牧信息网,建立一个权威、反映灵敏的生猪行业预警机制,抽调专人负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数值的采集,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发布生猪的供求总量和价格信息,并让所有的养殖户均能通过平台获得相关的信息,以正确引导生猪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4 、抓屠宰加工,推进产业化进程。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产值与畜牧业总产值比为3:1。目前,国内水平为0.6:1,我市约为0.27:1,甚至更低,生猪屠宰加工业严重滞后。要加快我市生猪产业的超前突破,就必须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担风险力强的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当前,要在全力抓好现有民生肉业满负荷运转的基础上,积极与双汇、雨润等联姻,大幅度提高畜产品加工业比重,增强生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抓品牌创建,拓宽外销渠道。目前,我市已有27家生猪生产企业通过了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居全省前列,如果我们将这些企业组织起来,注册股份公司或组建专业合作社,统一产品注册,打造红旗渠牌生猪品牌,必将对提高我市生猪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养殖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6、抓疫病防控,提高养殖效益。当前生猪疫病复杂,要加大对防疫经费的投入,确保防疫人员工资和储备资金足额到位,有效控制动物疫情的发生,从根本上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