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生猪养殖处境尴尬 问题何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8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05

近些年猪肉价格起起伏伏,为了不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稳定生猪养殖规模,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当前猪肉价格低迷、处境尴尬,政府继续对农户补贴似乎能起到维持低价的作用;停止补贴则要担心农户因亏损而停养,来年将又是一轮价格疯涨。政府为“猪肉价格”操心不少,投入不菲,收获的掌声却不成比例。问题何在?

同经济周期所造成的价格起伏相比,政府对养殖户所给予的补贴算不了什么,因此提醒广大养殖户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政府补贴抵消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反过来,倒是要警惕政府补贴对市场信号的干扰,误导猪农理性决策。部门领导并不比猪农掌握的信息更具体,决策速度也不比猪农快,猪农会犯得错,部门领导一样会犯。猪农犯错自己负责、部门犯错纳税人担责,所以领导错误的规模比猪农大,后果更严重。反映在猪肉价格曲线上是频率更快、价格波动更大。

主管部门眼里更着重生猪和猪肉,所以对其价格起伏敏感,但是猪肉价格从来就不是单独涨跌的。2007年猪肉价格飙升的时候,也是经济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到处民工荒,行行都赚钱,而如今面对金融海啸,猪肉价格狂跌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现象之一。大量农民工返乡,有不少人选择了养猪,存栏的猪多自然价格就贱了。

猪肉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复杂,相关主管部门只能干预养殖和猪肉供应,达不到控制价格的目的。因此,相关部门要把目光从价格问题上转移开来,让价格信号自由支配猪农的积极性,自己专心为猪农或者消费者提供服务。

价格涨跌无疑会使部门猪农受损,承担不确定风险是所有市场经营者的责任,只是养猪不同于炒股,进入或退出不那么容易,代价不小。

市场经济发展多年,已经有不少金融工具可以将生产者的经营风险分散出去,例如参加农业保险。最重要的分散风险机制其实不是保险,而是期货。养猪的风险主要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时间差,期货可以为猪农消弭这期间的价格波动风险,将风险转嫁给风险偏好较强的资本投资者,从而使猪农专心于生产。小规模养殖的猪农未必亲自参与期货避险,而是期货价格比现货价格对生产决策更具指导价值,只要期货存在就行了。

以国内猪肉市场的巨大规模,建立猪肉期货市场是完全可能的。可惜,猪肉期货市场不是说建就能建的,金融行业管制严格,期货市场要努力向中央争取。

猪肉价格波动严重,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是国内消费者不喜欢冻肉。冻肉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调节储备规模来平衡供求关系。当然冻肉储存也是有成本的,而且冻肉也无法抵挡经济周期的波动。冻肉的最大优势是在卫生检疫、质量管理等方面。

面对猪肉价格波动,建议养殖户在价格高峰期加强对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做到快速育肥,早日出栏,少留仔猪;在上升后期或高峰期不宜购买仔猪和选留繁育母猪;在下跌后期和低谷期要选留足够的后备猪和成年母猪,上升期的猪宜迟出栏,下跌期宜早出栏。当行情好的时候,以发展作为中心工作,多繁扩繁,争取多出栏,多收益;当行情不好的时候,应以稳定为主,狠抓猪群质量,争取在低谷期对猪群进行大力度的整顿,以迎接新的价格高峰的到来。当肉价低时,建议养殖户平时做到:1、和猪贩保持紧密联系。2、就进加入合作社。3、做好一切咨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