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8日,平顶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在农业部全国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及河南农大的技术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农业部全国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下达的全国优良种畜品种保种任务之一—河南大尾寒羊的首批胚胎保种工作,这标志着我市的又一优良地方品种保护工作上升至基因保存层面。
为防止畜禽品种资源的退化和灭绝,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开展国内外畜禽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利用,是目前及以后较长时间内农业科技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畜胚胎冷冻保存是这些生物技术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为此,农业部建立了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即国家畜禽、牧草基因库),该中心目前已保存有30个品种的牛、羊等家畜的冷冻胚胎2000多枚、冷冻精液4万多支。这些保存的冷冻胚胎和冷冻精液每年需要复原更新、补充10%,使得基因库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平顶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今年4月与全国畜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共同合作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河南大尾寒羊的胚胎保种工作,在国家农业部和河南农大专家的指导帮助以及郏县畜牧局的积极配合下,在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对采集到的优秀河南大尾寒羊按工作流程分别进行了同期发情、超数排卵、适时配种、胚胎采集、胚胎冷冻等生物技术,于6月8日完成胚胎收集,共收集保存河南大尾寒羊冷冻胚胎64枚,至此,我市地方畜禽良种胚胎保种工作又迈进了一步。
我市地方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有郏县红牛、河南大尾寒羊、鲁山牛腿山羊、豫西脂尾羊4个优良畜禽品种。由于目前的经济效益低下,地方品种都面临着群体规模急剧下降的问题,我市的地方品种保存工作相对来说任务非常繁重。受经济条件约束,国家要拿出足够的资金将全部地方品种进行活体保护是不可能的。通过对现有品种进行胚胎保种,从长远来看应该是保种工作的努力方向,也是适应当地情况的。
河南大尾寒羊的胚胎保种在我市顺利展开,为我市地方羊品种的保存提供一个参考模式,必然带动地方羊品种保种工作迈入一个新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