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政府也得学会“养猪”才是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5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5

商务部昨日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启动了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

按理说,这样的调控,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趁价格低收进些,到年底肉价贵起来的时候,拿出来访贫问苦慰问低保户,做人情,很实惠的。不知道,这次打算收多少,冷库里又能放多少。

只是说法不中听――“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早就过度了呀,总有三四个月了吧,生猪收购价一直在成本价的底线上下打着滚。幅度,从峰值价一斤10元出头,跌落到谷底价一斤不足5元――这还不是过度下跌?还不算没防牢、没止住?

说实话,尽管无法得知这次的收储量,但我很难看好这项措施的调控收效。顺便说一句,本人关注猪业六七年了,微观到养猪场,走访过不下一百趟,宏观到国家的政策变化。今天借此机会,说一说看法。

这一次猪肉价格暴涨之后的暴跌,只花了一年多点时间,周期比往常短得多。这其中,政策的“推手”作用,往正面说,叫功不可没;实质上,叫难辞其咎。我认真看过央视二套关于肉价变化的深度报道,其结语部分,说得不像我这么露骨,意思是一样的,即政策效应放大、加速了肉价波动。说破了,就是帮了倒忙。再说到底,就是政府还没学会“养猪”,属于门外汉水平。

肉价两端的天平上,一头坐着消费者,另一头则坐着生产者。肉价波动好比翘翘板,政府手里的财政,就好比砝码,看哪头翘得高了,就去压一压,即平抑物价。这叫责无旁贷。

肉价最贵的时候,有个经济学名称走俏,叫CPI,即反映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变化和“消费者物价指数”。肉价一贵,这CPI就窜得凶,消费者也叫得凶――你想,连肉都吃不起,哪来幸福感啊?哪来品质生活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都跑到哪里去啦?一大是大非,一上升到稳定和谐,生猪生产的意义和价值,立马突现出来。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除了粮食生产是国家战略问题不容丝毫的松懈,其次就该抓生猪生产啊。解决温饱之后,生活条件的改善标志,就该是吃得起肉才是,否则,给整个时代抹黑了。

于是,一口气出台了十项促进生猪生产的财政措施,有称之为“十全大补”的。这一补,就补过头了,就酿成了今天这个好心办坏事的局面。因为这样的决策,低估了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能力。当时许多财团一看养猪业有利可图,纷纷入行。作为宏观调控者,反倒是应该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及时发出预警才是。结果,却推波助澜,作推手助长了产能过剩。

在关注这轮行情中或者说在肉价高位运行背景下的调控手段动用中,我冷不丁发现:原来我们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全国到底养着多少猪,根本说不出个准数。最多只有个大概数,而且是很模糊很不靠谱的大概数。否则,不会听任肉源紧缺的事情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因此,基数不明,正确调控也就无从说起了。

所以,当再后来听说丁磊先生也要去凑热闹,坊间传得沸沸扬扬,连我的同事要做稿子也来不耻下问。我只好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这是没得吃本猪肉馋出来的毛病。情有可原。换我也这般的财大气粗,也会扔个三五千万养着玩儿的。不过你不能当真,这事多半雷声大雨点小,资本,不管打扮得多少花里胡哨,逐利的天性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丁先生想把养猪业办成慈善事业。当真了报道,容易误导视听。不幸而言中,现在还有丁磊养猪的传闻吗?

再之后,听说有的地方政府对养猪业大开缘灯,按不同规模奉上补贴若干,也就更觉得官方不明形势,政策显得牛头不对马嘴,有怂恿创业者跳火坑之嫌。

这里有个话语权制高点问题。丁磊养猪事件的虎头蛇尾,花蝴蝶一般轻浪的媒体,当然会顾头不顾尾,反正热点天天有。而在养猪和吃肉二者间的轻重,政府的“价值观”是否就体现得“一碗水端平”了呢?我看也未必。套用“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原理,政府更重视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感受。报纸上,也如此,CPI低迷,就想当然地认为老百姓日子好过。其实通涨与通缩,同样的经济领域的流感症状。在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尚难有效消解的今天,保城市利益而轻农村利益的计划经济遗风,依然固守的话语权的中心地位。而多多少少因养猪而破产的农民,不会是社会关心的重点。政府在这方面的气力,也花得不够。

养猪业的兴衰起落,在我看来也非常典型地照见了中国某些产业发展的两难。养猪业的波动因素,按专家的说法,无一不是散养户的进退造成的。作为养猪业中的落后产能,它们就该轮到被首先淘汰。这一轮低迷行情的表现,首先倒闭的,绝大多数是这些散户。那么,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来说,这是不是又少了一条生计、活路?当然,组织合作社也是一条出路,有利于提高效率上台阶。但无论如何,这与大规模工厂化的养殖,还是有竞争劣势的。你可知道合作社有没有贷款资格?

平常我们会因为报道有一村一品的错觉,其实农业生产产能过剩,更是普遍现象。这是因为人口过剩这个老大难问题催生的,否则不会有那么多人离乡背井跑到城里来打工。一方面,产业的集约升级,是市场经济最朴素、最迫切的要求,假以时日,就会自然形成。另一方面,农村隐性失业的问题也会随之更加严重。按我的理解,“机器吃人”的事情,金融资本、先进技术作为隐性杀手,淘汰粗放型农民就业岗位的事,在农业生产领域,只会愈演愈烈。当大学生、银行家、房产商还有IT大鳄都把目光盯到猪圈里时,传统养猪业的日子,也就差不多也就快到头了。这,就叫天要落雨娘要嫁人;这,就叫时代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末了说点实在的,农民散养生猪,多半没本事像中大型养猪场那样自繁自育,即多半是抱小猪养的,光这一项,成本就高出许多。还是性价比高的生猪品种往往也养不来。好品种料肉不到三比一,但技术要求也高。如果你像丁磊一样念念不忘本猪肉的滋味,知道它的料肉比吗?八比一甚至十比一,也是正常的。这样,你去菜场买肉,对方说他的肉是本猪肉,价钱却只高出百分之三五十,你就不会信以为真了。

最后出道难题,这是我出给自己练练预测能力的――按生猪出栏即实现商品化以半年计,现在养,正好到通常肉价行情最好的秋冬时节可以出手,可眼下这行情,供大于求,效益实在不堪。那么,你是赌一把逆势而上、大养特养,还是继续控制生育规避风险?

其实,这时候,政府方面的预测,会更准确些。可惜,政府还没学会“养猪”,听不到,也就在所难免了。好在于你我,这只是一道智力游戏题。可对养猪业,就不是儿戏了。

我跟东北的农民一样,有时也会上网去大连粮食交易所看看期货行情。他们是为了合理安排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取得更可观的收成。我是关心饲料价格的走势对养猪业可能 会产生的影响。可惜,中国到现在还没生猪的期货市场,否则畜牧生产及肉价的趋势预测,可以更为准确一些。说到这里,你该明白我何以会说政府该学会养猪的意思了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