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在中国政府网上正式公布。这是我国加快培育生物产业,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政策保障。
生物技术产业化将成“十二五”科技规划重点
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后,近两年来为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加强生物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组织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曾在今年年初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国家“十一五”生物产业规划所确定的九大专项重点组织实施,展开包括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微生物制造、现代中药等高技术产业化的一些重大专项,并进一步加强国家的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的建设。
张晓强指出,这些工作和“一揽子”计划包括启动科技规划纲要16个专项,以及新药创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传染防治和转基因动植物这三个重大专项。这些重大专项即将对我国生物科技的创新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也在日前指出,发展生物经济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生物技术是我国需求最迫切、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我们将把生物技术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点,把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把生物经济作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重点。今年国家要启动“十二五”科技战略规划研究,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是“十二五”布局的重点,突出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努力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在谈到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时,刘燕华表示,我国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使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生物新产业,形成2~3万亿元的产值,力争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将我国实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技术积累阶段,到2010年左右,形成5000~8000亿元规模的生物技术产业;第二步,产业崛起阶段,到2015年左右,生物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6000亿元;第三步,持续发展阶段,到2020年左右,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2~3万亿元,形成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不能简单地跟着别的国家的思路走
从2007年开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我国每年举办一次生物产业大会,今年是第三届,将于6月18日在长春召开。在第三届生物产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杨胜利指出,经过23年的发展,我国生物产业正好盈亏平衡,2008年正好是要趁势向上发展的阶段,但又碰到了金融危机,这可能对整个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所以目前是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时刻。
今年初,我国成立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桑国卫院士、杨胜利院士、李宁院士、袁隆平院士等在生物产业领域卓有成就的重要人物组成,他们将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对关系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技术创新、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等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并对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生物产业发展政策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对国家生物产业发展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咨询和论证意见。
杨胜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物产业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牵涉到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在其中一些领域,我们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袁隆平院士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和产业化,但大部分领域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在企业规模上,我国还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和国际生物产业巨头竞争。比如说与世界10大制药企业相比,我国整个医药行业加起来,从资本量、产品的销售上都顶不上其中的一个公司。近几年,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在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有所突破。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拿到正式上市药证的基因治疗产品的国家。预期在将来,在细胞治疗、组织工程、个性化治疗等方面,我们也会涌现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产品。
他表示,需根据我国国情发展生物产业。生物产业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产业,不能简单地跟着别的国家的思路走。比如,欧洲的粮食供应很充足,因此对转基因植物卡得很紧。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目前还是很紧缺的,因此不能按照欧洲一些国家的思路和政策,应该根据国家实际的经济和资源情况来发展。如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我国传统发酵工业产量大,但存在着产品技术指标低的状况,与国际水平相比,产品的质量还不够好,在国际市场上的价位比较低。而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差距是我国原创性的药物太少,97%都是仿制药。所以我们体量很大,但做的都是利润很薄的专利过期后的产品。现在国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情况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在谈到生物能源发展时,他说,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理性的攻坚阶段。以前的生物能源就是利用当地的能源生产的酒精、生物柴油。当随着生物能源产业不断发展而需要扩大规模时,资源紧缺将逐步成为制约因素。我们应该对中国生物能源如何发展进行反思,根据区域资源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对生物能源产业做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要持之以恒、科学发展。
曹湘洪针对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根据碳氢比相近原则,生物产业发展的首选领域应是生产最为紧缺的运输燃料和生物质化学品。其中的重点课题是:以纤维素乙醇、纤维素热转化生产柴油为主的生物燃料技术;L-乳酸、丁二酸、丁二醇、1,3-丙二醇等生物化学品技术;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生物可降解材料成套技术和聚乳酸(PLA)技术等。
此外,由于采用生物质生产燃料及化学品过程中容易产生“三废”,因此要把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且废水和废渣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生物技术作为目标。他同时提出,生物技术的开发要以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学品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为重点,采用“三个有机结合”的开发思路,即生物反应和化学反应有机结合,生物工程和化学工程有机结合,技术开发和装备研制有机结合。
中国的原料资源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生物质能源的糖平台和植物油平台。美国生物能源以玉米、大豆为原料,欧盟以油菜籽为原料,巴西以甘蔗为原料,但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生物能源路线图。专家分析,要想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必须具有可利用的生物资源,我国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必须依靠非粮作物、非食用油料作物和农林废弃物。
欧阳平凯提出,中国每年养猪12亿头,养禽180亿只,由此产生的数量巨大的废弃生物质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大量废弃物生物质待开发利用。同时他指出,除了木薯之外,长江流域的葛根作物,也可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欧阳平凯呼吁,生物化工产业应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能源路线,加强非粮生物质的有效和高效利用,发挥光合作用的巨大优势,发展生物质循环经济模式,再造一个以利用太阳能为基础的“绿色大庆”的梦想。
曹湘洪介绍了一种在中国可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生物能源作物――一家美国公司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的高含油油藻。这种油藻的生物原油产率是大豆油的125倍,可以在不适合庄稼生长的土地上种植,或生长在咸水里。
突破技术与体制双重瓶颈
如何建立符合国情的生物技术开发模式对中国生物产业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杨胜利认为,应该根据我国区域资源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对生物能源产业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一方面,由于生物质时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原料的收集、储存、运输成本比较高,这使一些技术相对成熟的生物能源产业项目存在明显的资源瓶颈;另一方面,一些有较好资源条件的生物质能源项目如纤维素乙醇项目等,则由于缺乏先进成熟的生物技术而难以真正实现产业化。此外,生物质工业转化中副产品数量也非常庞大,通用的经济规模的概念不适合生物质工业转化项目。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在中国实现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加工分散的农业生产和连续化、自动化的现代工业生产的有机衔接,除了要突破技术的局限,更要突破体制的阻碍。因此曹湘洪院士提出,生物能源产业要采用“适度规模、就近转化、统筹规划、模块建设、分散生产、集中营销”的发展模式,考虑建立中介组织指导生物质生产和负责收集运输。在生物能源产业的起步阶段,制定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国家计划,完善推动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也都是必须的。
构建新的生物产业路线图
欧阳平凯提出,虽然目前新的菌种和筛选体系已经形成,国产化分离平台已经实现工业应用,但中国生物技术依然面临生物材料化学品原料利用率不高、缺乏适合国情的重大核心生物技术的挑战。中国的生物产业需要继续开发新一代的工业生物技术,构建新的生物产业路线图、生物质加工新体系和新生物催化剂体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充分发挥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高效性和高选择性,并以生物多样性和大生物链为基础,构建生物质循环大模式。
在《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中我们看到,中国对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农业领域、生物能源领域和生物环保等领域做了详细的规划。如在生物医药领域,将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
在生物农业领域,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多抗的农业、林业新品种和野生动植物繁育种源。大力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现代兽用中药、生物兽药、生物渔药、微生物全降解农用薄膜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推进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的产业化开发,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开发具有抗病和促进生长功能的微生物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剂,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健康养殖。
在生物能源领域,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进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积极开展以甜高粱、薯类、小桐子、黄连木、光皮树、文冠果以及植物纤维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液体燃料生产试点,推动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发展。
在生物制造领域,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生物制造技术、装备、工艺流程的研发及规模化生产。开发新型酶制剂,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制革和生物脱硫等清洁生产工艺,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
在生物环保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鼓励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产品的研究和产业化。支持荒漠化防治、盐碱地治理、水域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此外,谁为生物产业这样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同时高回报的行业买单?在政策中也做了详细的规划,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加大对生物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对完全可降解生物材料和经批准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热电等重要生物能源产品,国家给予适当支持。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个人申请植物新品种、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
同时建立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生物产品制度。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生物产品的,应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的生物产品。对生物企业还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如生物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物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生产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在支持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具备条件的生物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生物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开展生物产业基地内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