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宜城市畜牧兽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宜政办发〔2009〕38号)。此文破茧而出,标志着我市反复酝酿、精心谋划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终究尘埃落定,改革之舟将扬帆启航,驶向胜利彼岸。
据市畜牧局局长杜云涛介绍,此次宜城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从方案制定到出台,有三大“看点”引人注目:
第一点,我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能够出台,关键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既关系着畜牧业乃至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又关系着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既关系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又牵涉宜城财力、机构编制、人事制度等方方面面,可以说这项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之下,宜城能够及时出台切合实际、具有操作性很强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畜牧业的高度重视。
第二点,编制、财政等部门的鼎力支持,是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改革措施的坚强后盾。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否强化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在制定改革方案、落实改革操作性措施的过程中,机构设置、编制核定、财力保障方面显得异常重要,为此,市畜牧部门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及时主动与编制、财政部门沟通情况,反映各地改革经验,汇报本部门改革思路和主张,共同研究破解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难题。
在市编制、财政和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呈报市编委会审批出台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做到了机构设置、职能职责、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四个落实”,总体上与省政府〔2007〕3号文件要求保持一致,是这次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中令人夺目的“看点”:一是建立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在市畜牧局基础上组建宜城市畜牧兽医局(挂“宜城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市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承担全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职能。二是建立了兽医行政执法机构。撤消市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站、市兽药监察所,组建宜城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挂“宜城市畜牧兽医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牌子),为市畜牧兽医局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25人,承担畜牧兽医综合行政执法职能。三是建立健全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宜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挂“宜城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牌子),为市畜牧兽医局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15人,承担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技术推广职能。改革后,畜牧兽医局系统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比改革前增加1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数比改革前增加13人。四是加强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设置10镇(办事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组,派驻20名动物防疫监督员,接受市畜牧局和各镇(办、区)双重领导,以市畜牧局管理为主,负责所属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全市聘用150名协防员、25名协检员,负责做好各自辖区内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10个镇(办、区)畜牧兽医食品服务中心聘用18名畜牧科技推广员,负责畜牧生产、科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工作。动物防疫员提高了劳务报酬,由2005年的每人年4000元提高到6500元(不含中央财政补贴1000元)。
第三点,畜牧部门卓越的工作业绩是推动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加速器”。近两年来,宜城市畜牧部门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特别是在畜牧大县创建上,畜牧部门更是倾其物力、人力、财力,突出抓好畜牧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抓好畜牧业养殖规模的扩张,突出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壮大,在2008年实现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大县、刘猴镇全省生猪生产大镇”三大目标。畜牧部门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此时推出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可谓顺民心、得民意,“水到渠成”。
杜云涛表示,“开弓没有回头箭。”宜城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如箭在弦,势如待发,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完善具体措施,尽快将改革推进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