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宜城市特色畜牧业调研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5-25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758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掌握我市特色畜牧业发展情况,我局组成了由局长杜云涛为组长的调研工作专班,通过听、看、查、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作认真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围绕三元猪、特色鸭、优质肉用牛羊四大产业高标准地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大对优势产区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推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形成了跨行政区域界线,相对集中连片的的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其中:①优质三元猪生产基地以刘猴、雷河、鄢城、小河、流水等镇(办、区)为重点;②优质鸭产品生产基地以汉江、蛮河和百里长渠沿线的郑集、鄢城、孔湾等镇(办事处)为重点;③优质肉用牛羊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河东丘陵地区,以小河、板桥、流水、王集、南营等镇(办事处)为重点。

1、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生猪板块建设以刘猴、雷河、郑集、鄢城、小河、流水为重点,占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65%以上。2008年新建标准化万头猪场三个,即小河镇的光大公司、郑集镇的双龙公司和刘猴镇的洪岗小区,这些标准化规模场建设标准高、设计合理,进一步壮大了生猪生产规模,提升了生猪养殖水平。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2100多户,规模养殖生产比重达到60%以上,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小区31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12个,建成标准化猪舍200栋,年新增生猪出栏10万头以上。2008年,宜城市出栏生猪64万头,成功挤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被省政府授予“畜牧养殖大县”称号,同时,刘猴镇因年出栏生猪35万头,被省政府授予“畜牧养殖大镇”光荣称号。

2、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肉牛板块建设以小河、流水、板桥、王集、南营、郑集为重点,商品牛在全市出栏比重达到80%左右。2008年,农户养牛养殖积极性非常高,南营桐树村建成一个500头肉牛育肥场,鄢城铁湖村建成一个200头肉牛场,设计规模为1000头。2008年,宜城共新建肉牛养殖小区4个,100头以上的肉牛场近20家,年出栏规模近万头,由于下半年行情大滑,2008年实际出栏5万头,并无多大增长。但肉牛规模化生产有了长足发展,以鑫牛公司、种畜场牛场、谢家富肉牛养殖合作社为代表的专业育肥牛场生产能力已达2000头;以小河镇高湾村七组为代表的养牛专业组按照“三化”(牛舍标准化、品种杂交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全力推进,存栏肉牛200头;以板桥店镇王台村为代表的巴格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统一建设,分户饲养”模式运作,小区存栏肉牛500头,以该村为重点,推广标准“165”养牛模式,全市已15户采用标准“165”养牛模式。全市现有肉牛交易市场3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提高了肉牛产业化生产水平。

我市拥有一个肉牛自营出口——鑫牛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全市80%以上的肉牛通过该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外销到香港、上海和广东等发达城市。而养牛所需的秸秆、花生秧、稻草等草料全部来自本地,有效利用了农村闲置的资源。

3、养羊产业发展情况。商品羊板块以板桥店、流水、王集、南营为重点,优质肉羊在全市出栏比重达到70%以上。2008年,全市出栏商品羊5.2万只,同比增长3.4%。已有商品羊养殖小区2个,即罗屋养羊小区和东湾养羊小区,年出栏近万只,占全市出栏比重的20%。2008年,郑集镇何骆村建成一标准商品羊育肥场,一次存栏可达500只,实行圈养,这对养羊生产模式的转变必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商品羊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来就是因为养羊以放养为主,天然草资源没有多少可供放养。我市没有商品羊屠宰加工企业,商品羊有80%外销到山东、河南等地。

4、家禽产业发展情况。家禽板块以鄢城、小河、雷河、郑集等镇为重点,家禽饲养量占全市的60%。2008年全市出笼家禽654万羽,其中鸡510万羽,鸭131万羽。建成家禽类养殖小区12个,占全市各类养殖小区31个的38.7%。养鸡产业在襄大农牧和天佐饲料两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发展十分迅速,襄大公司推行肉鸡“放养”的合同养殖模式,带动全市100多农户发展养殖业,年增加肉鸡出笼100万羽以上。天佐饲料公司推广标准化肉鸡养殖,采取全自动投料和饮水系统,示范带动出笼肉鸡20万羽。楚台食品公司在郑集镇建设标准化养鸭示范基地,带动50多农户发展肉鸭生产,年增加肉鸭出笼100万羽。在这些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我市家禽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二、产业化经营情况

1、龙头企业群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以襄大农牧、盈丰实业为代表的饲料加工及种禽繁育龙头,以各类营销大户、农村畜牧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流通市场为代表的销售龙头,以光大公司、宏全牧业、方园公司等为代表的生产龙头,以李方忠食品、楚台食品、忠政肉联等为代表的加工龙头,涵盖了从良种繁育、饲料供应、信息技术服务到市场开发与产品销售等整个产业领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形成了年产畜禽配合饲料30万吨、种禽苗2000万羽、产销商品猪20万头、皮咸蛋1000万枚、板鸭100万只的生产能力,年产值逾20亿元。目前我市畜牧行业已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襄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7家。

2、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产业化链条日趋完善。近年来,全市积极扶持和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重点发展以收购、行业协会、运销个人或公司等为主体的畜产品流通组织,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领办、大户领办和农民自办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类型组建、多模式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市已有畜禽专业合作社、专业养殖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14家,畜牧经纪人队伍达到1200余人,“龙头+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小群体、大规模、区域化的畜产品流通格局基本形成,增强了农民自我服务和利益保护能力。据统计,全市各类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共网络养殖户5.82万户,占全市养殖户的84.5%。

3、规模养殖全面提速,标准化生产日益普及。事实表明,规模养殖已取代与千家万户分散养殖,成为畜牧生产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市养殖专业场、专业户已达3900个,同比增长13%,规模养殖生产比重达到62%。各类畜禽养殖小区达到31个,其中达到省级标准养殖小区11个。我市全面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普及“良舍、良种、良料、良法”四位一体综合配套的健康养殖模式为重点,大力发展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户),从2007起全市所有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共新建、改扩建501家,新增生产能力120万头(只)。

4、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大力实施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快了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了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我市主要推广的有:无公害标准化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畜禽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技术,秸秆养畜、种草养畜、牛羊圈养舍饲技术,“猪—鸭—渔”,果园养鸡,稻鸭共育,牛羊快速育肥等模式化养殖技术以及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等,使畜牧科技水平有一个新的飞跃,实现了节约成本、加快出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规模化养殖的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是重点推广的标准化养猪150,500,1511模式、标准化养羊1235模式、肉牛高效养殖模式以及畜禽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等,对于促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作用明显,有利于畜牧生产的良性循环和综合效益发挥。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受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养殖建设成本、生产成本明显增加,众多养殖户有着强烈地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却苦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繁、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2、疫病问题持续持续困绕畜牧业发展。从疾病角度看,当前养殖环境不容乐观,表现为老病未除,新病不断,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严重,广大养殖业主反映畜禽越来越难养,这在养猪生产方面尤为突出。这对于规模养殖场建设与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3、规模养殖标准化水平参差不齐。疫病频发也暴露出规模养殖选址不当,建设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缺乏配套的粪污综合处理设施,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等问题,这在老的养殖场表现十分明显。标准化生产在规模养殖中的比重仅有35%左右。

4、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现在多数龙头企业还处在自身积累的发展阶段,受自身实力等因素影响,与养殖户的联系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状态,在出现市场波动和其它风险时,难以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畜产品深加工是我市畜牧产业的一块短板,流通领域尚缺乏有规模、实力雄厚的营销企业。使我市畜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响当当的品牌和稳定的流通渠道。

5、畜牧发展配套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畜牧业还是一个弱质产业,但却担负着城乡居民肉食品供应的重任,还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目前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有规模养殖用地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信贷融资问题等

四、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09—2012年):①生猪: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和长渠灌区等粮食产区,以刘猴、鄢城、郑集、小河、雷河、流水镇讴乐社区和板桥店镇新街社区等镇(办事处)为重点,突出发展“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瘦肉型猪生产,到2012年实现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使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到70%以上,优质三元猪商品率达到100%,外销率达到95%以上;50%以上的规模化猪场配套建有粪污处理设施,不影响周围环境。②牛羊:以流水、板桥店、王集、南营等镇(办事处)及荆山山脉宜城段小河、雷河、孔湾等镇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牛羊冻配改良力度,大力发展商品牛羊生产,到2012年实现年出栏牛7万头,出栏羊6万只,使杂交牛出栏比重达到80%以上,杂交羊出栏比重达到70%以上。同时,全面实施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工程和种草养畜工程,70%以上的牛羊实行圈养,合理放牧,减少牛羊放养对草场草坡的破坏。③家禽:以鄢城、郑集、小河、雷河、孔湾等地为主,积极发展特禽养殖、地方优质鸡、传统风味鸡和水禽品种,逐步改造传统家禽饲养业,养鸡业要实现良种鸡和地方鸡产业并举;以楚台食品、李方忠皮蛋板鸭厂及其它中小型鸭制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用3年时间建成以郑集为中心的养鸭基地,年出笼商品鸭300万羽。积极推广订单养殖,到2012年,实现年出笼家禽1000万羽。

远期目标(2013—2020年):主要着重畜禽产品质的提高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生猪与家禽生产保持平稳发展,生猪出栏量不超过150万头,家禽出笼量不超过1500万羽;牛羊等节粮型畜牧业进一步增长,牛出栏15万头,羊出栏12万只。在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上,既要注重总量增长,又要注重资源的平衡利用,使耗粮型产业与节粮型产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耗粮型与节粮型畜牧业比重1:1。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上,一方面要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粮食转化利用率由现在的20%左右提高到50%;另一方面是各类饲料资源要合理开发,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饲用率达到90%以上,处理利用率在70%左右,草场改良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60%,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在畜牧业规模化经营上,在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与适度规模养殖长期并存的情况下,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之路,至2020年,把二分之一的镇(办事处)建设成畜禽养殖专业乡镇,达到年出栏优质猪10万头、肉牛2万头、肉羊5万只、肉禽100万只以上的目标,使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在养殖业污染治理上,一方面养殖场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养猪推广自然养猪法、猪—沼—鱼(果)立体养殖模式,养牛羊推广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养鸭推广稻鸭共育、鱼鸭混养模式,养鸡推广鸡—沼—果立体养殖模式,尽量减少养殖污染,实现畜禽与周围环境及人的和谐共存。

2、内容和进度安排

2009—2012年畜禽生产规划:

单位:万头、万只、万吨、万元

年 度项 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备注
1、出栏生猪64728090100
其中三元杂交猪3543506070
2、出栏肉牛4.55.25.86.57
其中杂交牛2.83.2455.6
3、出栏肉羊4.255.55.86
其中杂交羊22.533.84.2
4、出笼家禽6547208509001000
其中鸭131180260350400
5、禽蛋产量1.51.71.92.22.5
6、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142454850
2013—2020年畜禽生产规模:畜禽生产保持平稳发展,不断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生猪年出栏量稳步发展到150万头,家禽出笼量1500万羽;牛羊产业进一步做大,牛出栏量达到15万头,羊出栏量达到12万只。

3、主要创新点

一是畜牧生产用地合理流转,通过友好协商,合理流转土地,农业用地向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倾斜。二是由龙头企业带动,在全市积极试行订单养殖,最终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项目,养猪推行自然养猪法,养鸭推广稻鸭共育、鱼鸭混养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畜禽养殖零排放。

4、主要推进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

(1)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加大领导工作力度,营造浓厚发展氛围。全市建立联系点制度,领导带头办点,联系重点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联系的示范村、示范组、示范户建立档案,跟踪服务,力求实效。同时,采取过硬措施,为畜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对破坏经济环境,损害农民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逐步形成健全而有连续性的优惠政策。财政金融部门对生产基地、产品开发、市场建设等列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对规模生产经营企业在金融信贷上给予倾斜。对规模养殖户生产用地、栏圈设施用物资材料予以优先划拨或优惠提供,并优惠发放一定数量贷款。各级财政分别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来的养殖状元以及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现金和物质奖励。制定优惠政策,从道路、电力、土地、资金等方面对小区和养殖基地建设予以倾斜。

三是加大畜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畜牧生产水平。鼓励科技人员到畜牧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入股、示范、培训、咨询和兴办服务实体。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支持畜牧科技推广机构和科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示范园、示范场,参与畜牧业结构调整,鼓励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先富起来。全市重点推广养猪“三优”技术、肉用牛羊养殖技术、种草养畜技术、人工授精和品种改良技术、畜禽生态养殖技术等,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畜牧养殖能人,促进畜牧科技全面进步,使全市畜禽养殖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增强。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龙头,壮大生产基地。各地继续推行开放引进战略,敞开市门、镇门、村门,以诚信招客商,以项目引资金,既引外资,又引内资,引导市内外资金、技术、老板建特色基地,发展重点产业,兴办加工流通企业。把招商引资与出口创汇畜产品的开发结合起来,与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结合起来,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结合起来,引进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知名企业来宜城投资开发畜牧产业,提高畜牧经济外向度。

五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建设优势产业。各镇(办事处)因地制宜选择1—2个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本着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展主导产业的原则,力图形成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刘猴镇的养猪、郑集镇的养鸭、板桥店镇的养羊都各具鲜明特色,还需在夯实基础、改良品种、扩大规模、壮大产业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发展壮大三元猪、优质牛羊、特色鸭等优势主导产业,加速推广种草养畜,普及一批优良品种,使畜产品优质率明显提高,使畜牧业区域结构、产业内部结构和品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六是加大动物防疫力度,保障人畜健康。牢固树立“防疫就是增效,少死就是增收”的观点,摒弃等待观望和侥幸心理,组织好每年的春防,秋防和高温季节消毒灭源三大战役和每月补防工作,使主要疫病防疫密度均要达到100%,确保防疫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行免疫标识制度,所有上市交易、屠宰、出入县境的牲畜必须全部达到一证一标,通过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此项工作得到彻底贯彻执行。

七是加大畜牧产业化经营力度,突出规模效益。下力气培植一批市场份额大,知名度和经营外向度较高,辐射农户面广的畜牧企业。对郑集皮蛋板鸭加工、鑫牛公司、襄大公司以及生猪屠宰加工等企业要重点扶持,扩大经营规模,带动全市外向型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加强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重点发展畜产品专业运销大户、经纪人和各种民间运销服务组织,以群众性中介组织为网络,以专业营销公司和运销大户为支撑的发达的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引导和扶持建设一批专业村、专业组和专业大户,逐步增加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加快分散粗放型养殖向集约效益型生产的转变,提高生产水平。

(2)重点工程项目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加大对动物防疫监督体系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投入,建立起县乡两级综合配套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报告与生物疫苗冷链体系,使我市畜禽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有效保障畜牧业正常健康发展。

肉鸡屠宰分割项目:通过引进在国内外先进的肉鸡屠宰分割线,在宜城建设襄樊唯一的肉鸡屠宰分割基地,带动宜城乃至整个襄樊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发展。

生猪良种繁育项目:属多种经营龙头企业扩大建项目,旨在通过完善生猪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推动我市及周边地区生猪杂交改良进程,提高肉猪优质率和商品率,达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优质畜产品板块经济建设项目:通过加大对以瘦肉型猪生产为重点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专业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格局。

秸秆养畜项目:为新建项目,旨在通过完善秸秆养牛基础设施,提高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率,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牛生产,形成生产有基地、推广有基础、流通有渠道的良好发展格局。

水禽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引进优质品种、建设养鸭、鹅生产基地和加工厂,形成较完备的鸭、鹅第列产品生产加工储存与销售体系,推进水禽生产全面发展。

草地畜牧业建设项目:旨在发挥我市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天然草地利用与改良工作,将人工种草与改良天然草地相结合,建植草地与利用天然草地相结合,辅以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走草畜粮(林、渔)生产模式,逐步将我市建设成为草地畜牧业商品基地。

畜禽鱼生态养殖项目: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采用鸡—猪—沼—鱼、鱼鸭混养等先进养殖模式,节约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通过引进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公司来宜投资兴建肉类深加工基地,形成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元头以上的生产规模,带动我市及周边地区养猪业的发展。

四、组织实施

1、牵头单位和主要配合单位。畜牧业发展规划,由市畜牧局牵头,具体组织有关项目实施;市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电力局、林业局、农业局、金额部门等为主要配合单位。市政府办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改局负责项目总体规划;电力部门要负责解决小区内电力设施建设;林业部门要搞好小区内绿化、美化;土地部门要优先解决小区内养殖建设用地;交通部门要按照乡村公路建设补贴办法,协助小区搞好道路建设;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小区基础设施、畜产品安全体系、疫病防治体系的投入,同时要结合科技兴农项目、科技推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小区建设的信贷支持。

2、实施协调机制。全市成立该规划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项目建设涉及到相关部门的,由市政府办出面组织协调,力求以最小投资、最快方式、最大效益完成项目建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