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中国乳业裂变式复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25  作者:牛博  浏览次数:238

据AC尼尔森等权威调查机构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中国乳制品行业1至2月实现全面增长,乳制品累计产量284.83万吨,增长9.1%。其中,伊利集团普通纯奶、高端奶、功能纯奶、花色奶及早餐奶等5大单品一季度涨幅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表明,伊利不仅成功带动了整个乳品市场的良性振兴,更以“稳健”、“安全”、“可持续”等品牌理念,引领了中国乳业品牌建设的裂变式复苏。

高端产品消费趋势日渐明朗

在北京华普超市劲松分店,记者对16名购买乳制品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其中,有14名消费者说出了“金典”和“特仑苏”,但是受OMP事件影响,有10名消费者对现在是否可以选用“特仑苏”表示观望;几名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则将高端产品的目标定位为“优品嘉人”、“畅轻”等优酪乳产品。

在受访的16名消费者中,有13名表示,对于高端乳制品的选购并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原因是除了拥有良好的口感外,高端产品让消费者觉得更有品质保证,值得信赖,从而形成了稳定的购买习惯。但是OMP事件却影响了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王先生表示:“以前更注重企业宣传产品时的新概念,但现在,我选产品更看中它的成分含量和安全口碑。”

据悉,持有这种想法的消费者并非王先生一人。数字100的调研数据显示,经历了几次震荡之后,超过60%的消费者将转换高端乳制品的选择,选择的主要条件已从“概念”转向“品质”。在这种因素的促动下,伊利等一贯主打“品质”牌的企业获益匪浅。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分析显示,09年一季度整个乳业呈现恢复式增长。其中,伊利功能纯奶的销量增长速度快于行业高达25.8个百分点。

乳业资深专家陈渝表示,高端产品是高品质的代名词。无论是“金典”还是“特仑苏”,想拥有更多的消费群体,今后都必须靠品质说话。

  消费者的理性回归

“以前觉得国外的、贵的肯定比国内的要好。” 一位在超市中选购牛奶的李姓女士介绍,“但最近我发现,国内的这些企业,他们的牧场、工厂也很好,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我想看就能看到,还是比国外的那些牌子更让我放心。”

李女士的想法代表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声。经历了乳品行业接二连三的风波之后,消费者不再根据企业的营销手段或者国家地域作为选购导向,行业回归平和,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理性、务实。国际权威的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表,伊利集团09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已成为消费者信赖的首选乳品品牌。

同样是一份来自AC尼尔森的最新零售监测数据显示,奶粉业务方面,2008年伊利在婴幼儿奶粉与成人奶粉均取得强劲的增长,婴儿奶粉以13%、成人奶粉以21%的市场份额全面领跑中国奶粉市场。08年末“奶粉事件”牵动了整个乳业的神经,在市场容量略有萎缩的情况下,伊利一季度婴儿奶粉同比增长113%,引领了整体市场迅速恢复。

无独有偶,在一片涨势良好的情况下,伊利集团再次被呼和浩特市学生饮用奶计划协调领导小组认定为呼和浩特市学生饮用奶唯一定点供应企业。这是继2002年、2005年以来,伊利集团第三次被认定为呼和浩特市学生饮用奶定点供应企业。这意味着伊利学生奶“安全、营养、方便、健康”的优秀品质再次得到了社会肯定。

对于伊利的领涨,专家强调,2009年中国乳业基本恢复元气有望,但国内乳业仍然处于调整深化时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将越来越理性,这也意味着对企业品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的存在决定了乳业复苏,在伊利等乳业巨头的带动下,2009年中国乳业市场仍将蓬勃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