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应对生猪产业低迷期的对策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4-0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52

去年下半年,国内的生猪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跌破每公斤12元,跌幅达35%左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生猪存栏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二是疫病进入有效控制期,前两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有所缓解,猪场的产能提高;三是消费需求有所下降,受到金融和经济困扰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

生猪生产正在进入周期性的下降轨道,处于产业低迷期。如何面对和度过这道难关?这是从事这个产业的人士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生猪养殖企业更需要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1 、大规模的散户养猪是影响生猪生产供需平衡的最大原因

我国现有散户养猪的出栏数量超过规模化猪场,虽然,近几年生猪规模化企业发展很快,而且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但其规模总量还达不到散户养殖量,也就是说我国生猪产业尚处在个体化为主并逐步向企业化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个体化养猪的特点在于它的随意性,价格高有利可图就一哄而上,使得市场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到达亏损无法承受时就减少存栏或停养,大起大落,通过价格因素引起生产量变化来达到供需平衡,周而复始形成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生猪产业的周期性。完成这样一个周期变化的时间一般为3年左右,这种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化养猪的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拉长这种变化的周期性,达到相对地稳定市场的目的呢,只有通过加大企业化养猪的生产规模,缩小个体化养猪的比重。根据我国国情,在近期内个体化养猪群体不可能消失,只有通过逐步实现个体化向企业化的转变,散户养殖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转变,达到企业化生产量与个体化生产量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企业化生猪养殖的特点在于,生产规模一旦形成后不会产生大起大落的情形,它的生产连续性较强,生产稳定性较强。而且有其个体化养殖所无法做到的防疫、疾控、优化等方面的优势。也就是说扩大规模化养殖总量是实现生猪生产供需宏观平衡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2 、大规模的散户养猪存在致命的疫病防控盲区

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有多少猪场深受其害,有多少专家学者为此费尽心机。这种有变异的猪病毒引起的高流行性猪病,几乎蔓延至80%以上的猪场。但是受害程度更广的是大规模的散户养猪和个体化养殖企业,究其原因是这些养猪户存在致命的疫病防控盲区。一是免疫程序失缺或不完善;二是应对措施不得力;三是缺乏有效的防患意识和设施。有好多规模化大型猪场也出现过这种病,相对而言,都能有效化解,而且能做到更进一步的防患措施以保证安全性。散户养猪存在的疫病防控盲区,不但危害自身的养殖安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对整个养猪产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一方面是影响供需总量的平衡,另一方面影响了生猪防疫环境的净化和猪病流行的可控程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快实现生猪生产模式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转变。

3、采取适应猪场自身特点的措施和办法,降低亏损

3.1 以净化母猪为目的,适当降低存栏量。高致病性蓝耳病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其变异病毒源的清除仍然是每个猪场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我认为,生猪产业低迷期间,是各猪场净化母猪群的有利时机。因为,其变异病毒源存在于生产母猪体内的概率相当高,通过淘汰带毒母猪来实现清除病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况且,目前的生猪价格已经跌进生产亏损区域,通过减少母猪存栏量来降低亏损也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各猪场可以通过检测抗原等手段和生产原始记录,对母猪进行彻底的排队摸底。凡是对高流产率和生产死胎、木乃伊的母猪进行淘汰,一方面可以达到清除病毒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合理存栏减少低价亏损的目的。

3.2 调整技术措施,强化质量成本和生产成本核算。首先是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在保证有效能量和营养供给的前提下,根据各种原料价格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特别是”蛋白粉”所引起的饲料质量掺假事件,要引起各猪场的高度重视。所有涉及蛋白含量指标的原料,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高蛋白含量的鱼粉、豆粕等原料。假如我们花了高价买了掺假的不合格产品,既影响了养殖质量,又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安全可靠的饲料方案和合理经济的饲料配方。业内人士都知道,决定养猪成本高低的最主要因数是在于饲料,所以如何提高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的吸收率和料肉比,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及时调整技术措施,从性价比、料价比角度出发,通过成本核算方法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合理生猪产业务环节的利润分配

生猪产业由饲料生产销售到生猪养殖再到屠宰加工这三个环节后,再与终端消费者见面。这中间存在各环节的利益关系,饲料行业的利益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原料生产地收成和价格的影响,二是饲料需求方饲养量的影响。一般来说,饲料的价格与生猪产量成正比,与生猪的价格成反比,即生猪产量越大,饲料价格就越高;生猪价格越低,饲料价格越高。这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可到了屠宰环节就不一样了,由于定点屠宰造成白肉批发销售的垄断性,其市场的供应价不受毛猪价格的波动影响,或很少受到影响。也就是说毛猪价格下降时,其白肉供应价不是随着毛猪降价而下降。这就造成了屠宰环节利润的不合理暴涨,也导致生猪产业各环节的利润分配不合理性。如果毛猪价格受其产品供需关系的制约,而屠宰后的白肉供应价不受毛猪价格的影响,这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生猪养殖企业的利益,其最终导致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生猪产业低迷期间,国家有关部门要适度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有意识地、有效地做好对散户养猪的控制发展和合理转型工作,从宏观角度实现生猪生产量和市场需求量的相对平衡,减缓由于供需矛盾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周期性变化,这是生猪养殖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同时,有效地建设全社会的疫病防控保证体系是生猪养殖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维持生猪生产供需平衡的基本保障。作为生猪养殖企业要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同时,强化成本核算和质量成本管理,在生猪产业低迷期间,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经营亏损。要求政府和物价管理部门,干预和控制生猪产业各环节间的价格合理性,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力度,合理利益分配,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生产者利益,实现生猪产业真正按照市场规律有序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