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之发展速度迅猛异常、举世瞩目。然而,由于从业人员观念更新速度未跟上行业发展速度,新、老或潜在猪病扩张速度超过有效防卸能力,加之可能存在的饲料源性带来的无法控制的病原污染,及可能严重摧毁动物免疫机能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使猪病防控成败与否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
06年春夏之交始发于皖、赣、湘、鄂等地造成严重损失,并以无法阻挡之势几乎波及全国又被莫名其妙地命名为“高热症”的猪病,并非曾一度引起上下一片恐慌之“未知病原”所致,而只不过是老病新发、多病继发,且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生物因素之直接伤害,其中错误地冠以“高热病”或“高热症”,可能是造成恐慌及误导之重要诱因。为便于理顺思路借前鉴后,本文以五年为界和大家一起回顾十年来猪病的变化情况。
一、95年前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若干大型猪场建成投产为标志,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开始逐步走上轨道,这段时间除了少数大型猪场使用进口预混料或浓缩料外,大多数自配料场都普遍存在相当严重的维生素缺乏症。种猪主要表现为繁殖性能低,腐蹄及子宫内膜炎相当严重,这两种病成为淘汰种猪的主要原因;生长猪则以消耗性喘气病和口蹄疫压力最大,其它能以疫苗接种免疫的常见病则以猪瘟偶发为多。总体来说,该时期的猪群以免疫力相对低下为主,复合继发症状不多,疫病压力相对较轻。
二、96-2000年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此时期种猪以流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等问题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因子宫内膜炎而淘汰的母猪日渐增多,“仔猪断奶综合症(PMWS)”及“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开始肆疟,生长猪喘气病日趋严重,五号病常年潜在威胁。主要原因至少有五:
1、伪狂犬病毒、细小病毒、Ⅱ型圆环病毒、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等“新病原”随种猪引进而入侵。
2、以提高乳、仔猪料档次为幌子,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肠膜蛋白粉等无不携带大量各种病原的同源动物屠宰废弃物开始入侵(有疑问者请随时送样到有PCR检测技术的实验室测定),国内厂商开始仿效并大量生产同类产品。
3、在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强烈意欲下,盲目大量使用境内外肉骨粉等屠宰下脚料。
4、以电子垃圾、废铜烂铁为原料生产的硫酸铜、硫酸锌等富含各种极有害重金属或稀有金属的超毒垃圾,以低成本优势迅速成为市场主导产品。
5、原料发霉问题的严重程度足以开始引起业界重视。
三、2001-2005年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由于上列五大要素不但仍然存在,而且侵入程度日渐强势,加之国法严禁灭活病变组织分离物(俗称“自家苗”)的使用,猪场存在的各种老问题日趋严重,圆环病毒肆疟导致全场几乎无保育猪出栏的情况屡见不鲜,发病日龄从断奶后到上市大猪不分阶段、不分季节常年可见;曾被作为Ⅱ型圆环病毒病“标签”的“皮炎肾病综合症”开始失去“判断标准”意义;曾以“附红细胞体病”被过度炒作的症状又开始被有识之士作为圆环病毒的典型症状之一来考虑;以病毒、细菌复合感染为特征的呼吸道病日趋严重,以致在屠宰场几乎无法找到胸肺无病变的个体(有兴趣者可随时到屠宰场考察)。尽管收效甚微,但滥用药物,大量使用复配、违禁药物仍然成为临床兽医的杀手锏。
免疫抑制、免疫麻痹等免疫紊乱状况成为大多数猪群的主要潜在危险,一旦有风吹草动,“多米诺骨牌效应”随时可能发生。
四、2006年起之主危病害及病因分析
2006年春夏之交始发于皖、赣、湘、鄂,并以无法阻档之势几乎迅速漫延全国,又被广泛称之为“高热病”或“高热症”的猪病,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流行最广、损失最惨重的猪传染病。
1、对分离病原之理解
随着实验室手段的不断进步,分离病原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步骤,然而,用高技术分离病原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区别:在本身就可能存在复杂混合感染的亚健康状态的动物群体中分离病原时,找到的病原是原发病原还是继发病原?是主导病原还是附属病原?作出结论时更需要从多个方面作出慎之又慎的综合评价。否则难免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只见树影就捕风捉影”的错误。
b、实验室方法误差:敏感度和精确度均极高的PCR测定方法对各方面要求极高,导致误差产生的可能性更多,现时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圆环病毒和“蓝耳病”毒感染问题,理论上阳性猪场的所有个体均有可能已经感染,但经过检验表明同一实验室对同一动物群体的多次测定结果一般都不相同,不同实验室对同一样本之测定结果往往差异更大。无论是哪种实验室方法都有一定的误差存在,切不可对个别检测结果做太绝对的结论。
c、分离时机:现时对很多病原在动物体内的消长规律还缺乏透切的了解,尤其是流感病毒出现“血毒症”的时机相当微妙,如果没有对发病动物作及时细致的跟踪观察,而只是随机性抽取血样,很难捕获目标。
d、药物干扰:临床经验表明,对患畜作抗生素、化学药物处理以及疫苗接种等措施都有可能影响病原分离结果。因此,对大田样品处理方法可能应有别于实验动物。
鉴如上述,没有任何理由只凭分离出病原与否来作出现时流行猪病的病因判断。
2、对病因、病原判断方法之思考
由于实验室生物测定技术的进步,给研究工作带来突破性进展。然而也容易造成人们过份依赖先进技术的思维习惯,而忽略了一些经典判断方法。对待最近流行猪病的病原、病因判断很有必要回归理性思维轨道:
a、临床症状; e、抗体检测;
b、病理解剖; f、流行病学规律分析;
c、组织切片; g、临床处理结果反馈;
d、病原分离; h、柯赫氏定律(koche’s postulates);
在临床混合感染较为复杂的背景下,根据流行病学规律及临床处理结果来作综合分析可能会得到很有价值的启示,而在未遵循柯赫氏定律(koche’s postulates)多次验证之前不宜轻率作出发现未知病原的结论。
3、临床处理方案
现时流行猪病以流感及圆环病毒病为主,对发病的患畜应采取隔离、加强保温、加强消毒、在饮水中添加消毒剂和维生素等处理措施,等其耐过感染后自行恢复,切不可采取急性接种任何疫苗或注射抗生素等加剧应激的措施。否则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加速病程。对仍能自主采食的疑似患畜则应加强管理措施,适当补充维生素,尽量减少应激,并做好消毒工作,控制继发感染。
4、重构动物的主动免疫功能是当务之急
从近年正常的大田生产状况和临床诊断处理结果分析,猪群之所以如此脆弱,在任何可以产生流行因素的病原攻击下都可以导致大面积发病并损失惨重,主要原因是动物群体的主动免疫功能已十分脆弱,免疫应答反应机制不完善,免疫麻痹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情况下超剂量疫苗接种也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因此,真正从动物的基本健康出发,重构动物群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当前防控疫病的当务之急。
五、流行病面前的应对与反思
面对还难以预料何时会停止的病害流行,结合近年来的猪病变化情况,业内人士似应理性地思考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1、政府主管机构以务实的态度及时制订遏制病害流行的有效措施;
2、重整农村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使之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个兽药店;
3、有计划地培训农村从业人员,使之能真正掌握最基本的科学养猪知识,而不是只通过良莠不齐的商业途径获得经验;
4、呼吁专家们挑起组织多学科协作攻关的重任;
5、在没有得到有效措施之前,审慎考虑灭活病变组织分离物在可控条件下的使用,可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权宜之计;
6、树立和加强生物安全的观念;
7、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切断饲料源性的生物污染及有害金属污染的途径;
8、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严厉控制人类药物用于动物;
9、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恢复和提高动物群体正常免疫功能,是今后要面对的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