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现代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有机构预测,在我国制药产业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中药注射剂将是颇具潜在优势的项目。然而,由于牵涉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药品安全事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疑虑。对此,业内人士呼吁,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药注射剂。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将进一步得以提升。
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不可替代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企业界人士纷纷呼吁加大对中药注射剂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他们认为,中药注射剂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有着其他剂型无可替代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医急症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主要剂型。
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董事长焦家良说:“中药注射剂因其价格低廉、作用迅速、疗效可靠、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已成为现代中药剂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基础和西药相比有本质的不同,在抗病毒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中药注射剂都具有特殊的疗效,其作用是其他药物所无法替代的。”哈尔滨圣泰制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翔说,像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系列中药品种由于其具备抗病毒的特殊疗效,而且安全性经临床应用已被公认,在SARS期间,还曾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防治药物。
“中药注射剂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价格低廉,具有西药不可替代的作用。”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说,“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使这一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0多种,生产厂家达400多家。”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林奎介绍说,与其他剂型相比,中药注射剂不存在肝肠循环的缺陷,特别适合于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药物和不能通过口服给药的病人。多年来,不仅中医院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很多以西医为主的二级、三级医院也在广泛使用中药注射剂。
姜林奎强调:“对待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与完善,大家应该抱积极的态度,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和使用中药注射剂。”
不能让中药注射剂蒙受不白之冤
“中华民族的繁衍离不开中医药,中医药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让传统中医药文化为现代社会做出新的贡献,这是摆在我们中华民族面前的重要课题,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开发和保护等方面,我们都应该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中医药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毁掉。”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关彦斌说,“对于中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并不奇怪,中西药都有,对此,我们要搞清原因,分清责任,区别对待,慎用舆论手段,否则造成了负面影响,将对中医药以及民族医药的发展造成严重伤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公众对中药注射剂的信任危机呢?焦家良分析认为:“首先,是把药害事件都归结为药品的质量问题或药品的不良反应。”焦家良说,“某某中药注射剂致人死亡”——这种“轰动性”的新闻标题的确非常“抓人眼球”,但是,简单地把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损害事件不问青红皂白地归结于药品不良反应或者药品质量问题,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容否认的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确实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中药注射剂品种工艺研究不深入,质量标准比较简单,不能达到全面控制产品质量的要求,少数药品生产企业不能严格执行GMP,使得上市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存在质量隐患,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有专家还提出,“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所以不安全”。对此,焦家良则有不同看法:“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许多‘成分复杂’的中药注射剂是比较安全的,实际上,多靶点、多效应正是中药的特点。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不仅与药物本身的质量有关,同时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从生产、运输、储存,乃至于使用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才可以保证其安全性。拿使用环节来说,必须正确选择使用对象,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和滴注速度,避免不合理的多药混用,不能用于过敏体质的患者,上述几个方面中,任何一项的错误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是一样的。事实上,超量使用、不按适应证使用以及不恰当地给幼儿使用等,正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药物损害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从生产到使用全程严格按规范操作,中药注射剂还是相当安全的。” $Page_Split$
针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及安全性水平,而非一棍子打死。
“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药物不良反应从数量及严重性看,排在前十位的都是已经临床应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抗生素品种,但权衡利弊,至今仍在使用。”姜林奎认为,就中药注射剂来看,即便产生某些不良反应,与西药相比,症状也比较轻,易于恢复,很少发生不可逆转的毒性反应。
业内人士们普遍认为,只要严格按照药品的适用范围、使用剂量和给药方法使用,遵循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完全可以保证。
3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吴浈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中国农工民主党小组讨论会时也表示:“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先天不足,基础比较薄弱。同时也应看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有的是药品本身所固有的,有的是药品不合理使用导致的。”
多管齐下保证中药注射剂质量
珍宝岛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同华认为:“实践已经证明,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所采取的科技创新、标准制定、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方法等一系列措施,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是科学有效的。”
据了解,近年来监管部门和企业在保障中药注射剂质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对中药材质量进行了源头控制。通过GAP管理、建立药材基地等方式,保证药品基原品质,控制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同时,中药材质量标准越来越完善,检测方法越来越科学,绝大多数药品生产企业普遍使用了现代监测仪器和检测方法,通过含量监测、指纹图谱、农药残留及有害元素限量控制等手段,保证了从药材这一源头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进行控制。
二是从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上进行质量控制。目前,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建立了符合GMP要求的现代中药提取基地,采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在线检测技术,对药材的提取、浓缩、纯化等各项工艺参数实行了严格控制,避免了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近年来,很多企业还相继采用了先进的提取、过滤、检测等技术装备,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迅速提高,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的检测标准已经与化学药品完全一样。
三是通过提升质量标准、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进行质量控制。《中国药典》关于注射剂的有关物质监测和控制指标很完善,《药典》中对溶血和凝聚、蛋白质、草酸盐等的明确规定,是一般化学药品标准也不具备的。目前,现代检测仪器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对药品中使用的每种药材,中间过程的提取物以及最终成品,全面建立了指纹图谱标准,不但能对主要成分进行检测,对其他精细成分也可加以控制。
姜林奎说:“通过这些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控性已经非常高。可以说,我国对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不良反应监测及内控质量标准的再完善。江苏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说,2006年,他们启动了热毒宁注射液Ⅳ期临床研究,先后在全国40余家临床基地完成了1700多例的Ⅳ期临床研究,2007年又与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合作,对12000个病例进行了临床集中监测,结果显示,该产品总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未发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则在自检的基础上,委托当地药品检验部门对该公司生产的中药注射剂进行热源检验,以进一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毛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宣利江今年1月联合发表文章指出:“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全面否定或停滞不前才是最大的问题,当前暴露出来的危机或许是个良机,一个催动中药注射剂长足发展的良机……”
姜林奎说:“受西药研发时间长、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国外大型医药企业一直觊觎我国的中药产业。以哈药集团为例,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对流感等20余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累计生产8亿支。2008年,美国一家权威药品研发机构明确提出希望与哈药集团共同研究开发中药注射剂。”有业内专家说,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再过15~20年,我国市场上中药销售量最大的很可能是外国企业。
回顾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安全的一系列法规、文件,可以发现,中药注射剂的监管正在不断强化,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以及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分别对提高药品标准、临床实验等问题做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又出台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2008年12月,卫生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今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方案中指出,中药注射剂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不充分、药用物质基础不明确、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质量标准可控性较差,以及药品说明书对合理用药指导不足、使用环节存在不合理用药等。该方案提出的措施包括: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处方核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强中药注射剂再注册管理、组织开展再评价工作、加快药品标准提高工作步伐、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和药品抽验工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方案》涵盖了从标准到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这对于中药注射剂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据了解,有关此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该方案将明确工作程序和相关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