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也有所增多。“鱼腥草”、“刺五加”、“双黄连”等多个品种的不良反应事件,使药品先后被暂停销售或使用,中药制剂因此遭遇到了较大挑战。
日前,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目的就是加强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与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作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其本身具有双重性,除了治病救人外,还可能存在有害的药品不良反应,这是药品本身的属性。产品质量问题是一方面,药品的不良反应与给药方法、个人体质关系极大。若药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但有些销售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中药制剂很可能发生产品变色、混浊等问题,当有这些问题时,销售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本人都应该及时报告。因此,不能因为中药注射剂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一棒子打死,不能因噎废食,必须有公正客观的认识。
事实上,常用的抗感冒药不良反应更多,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这些药物本身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如扑热息痛,曾有人报告发生了严重的肝脏损害、大疱性皮疹等,甚至有引起昏迷的;再如感冒通,疗效很好,但少数人特别是儿童服用后出现血尿,应该引起重视。化学药品问世以来,很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遏制。
中药注射剂发展几十年,是民族医药的瑰宝,与西药相比,(它的)不良反应并不多。对企业来说,减少中药不良反应要从原材料、制药工艺等多角度进行预防,尤其是中药有效物质的提取要实现全面自动化,这样提取的有效物质才有均一性,指纹图谱才能高吻合覆盖度,做到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