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2008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或超180亿美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2-2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46

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我国前三季度原料药出口金额为148.7亿美元,加上第四季度的出口金额,2008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金额或将超过180亿美元。

抗生素类:棘白霉素、纳他霉素成新热点

抗生素是我国医药工业最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包括青霉素工业盐、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红霉素以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6-α脱氧土霉素)和红霉素等老产品国外已很少生产或不再生产,所以这类原料药有非常稳定的海外市场,大多销往欧美发达国家及非洲、东南亚国家及地区。

青霉素工业盐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原料药品种,去年出口数量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约有1.2万吨左右,但出口均价有所上升。今年国外生产青霉素工业盐的主要厂商受国际粮价上涨的影响,生产成本比前几年上升不少,所以国外半合成青霉素生产厂家在今年很可能会增加对中国青霉素工业盐的进口数量。

我国已能生产几乎所有四环素类原料药品种,除传统的四环素盐、四环素碱、土霉素盐、土霉素碱和金霉素等四环素类原料药外,还能生产国际市场畅销的“二甲胺四环素”、“差向四环素”、“去甲基金霉素”和强力霉素等系列四环素衍生物类原料药。据统计,我国去年累计出口各种四环素原料药约1.4万吨,在数量上已压倒青霉素工业盐从而跃居中国最大的出口原料药品种。由于国际医学界已陆续发现四环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多新的用途,所以四环素类抗生素并非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会随着头孢类抗生素的崛起而走向衰落,相反,四环素及其各种衍生物仍在国际医药市场牢牢占有一席之地(四环素类抗生素还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使用,国际市场需求量极大)。所以,预计四环素在今后几年仍将是我国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品种,出口数量将继续保持在万吨级水平。

头孢菌素是国际医药市场上的主导抗生素类产品,目前畅销的品种约有20种,我国已能生产其中的80%。尽管我国头孢菌素生产厂家众多,但产销数量在国内仍属“小产品”。去年我国累计出口近500吨,其中头孢曲松钠约占头孢菌素原料药出口的40%左右。我国头孢菌素出口的一个新特点是,头孢克洛出口数量陡增。这是因为从性价比看,头孢克洛是很好的临床常用抗菌药,且国内企业在生产工艺上已日臻成熟,不少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已相差不大。鉴于我国人力与成本优势,去年一些国外的抗生素生产商陆续在我国设立了头孢生产基地,生产出口头孢类原料药产品。

抗肿瘤抗生素也是我国主要的抗生素类原料药出口产品,其品种较少,只有阿霉素与表阿霉素两种,由浙江海正药业独家生产和出口。目前年产量大约有10吨左右,出口数量占产量的80%,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出口的抗肿瘤抗生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 $Page_Split$

红霉素类是一个“大家族”,有近20个品种。我国出口红霉素原料药已有30多年的历史,出口数量最大的是“硫氰酸红霉素”,去年出口数量约有3000多吨;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是我国3个重要的红霉素原料药出口产品,但出口数量均不大。

氟喹诺酮类抗菌剂(以下简称“沙星”类)也有20多个品种,属于抗菌剂大家族品种。我国基本上能生产国际市场上畅销的沙星类原料药的80%。去年出口总量在3500吨~4000吨。环丙沙星出口数量最多(约占3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占出口氟喹诺酮类原料药的20%),其它几只沙星类药物如氟罗沙星等在国外市场亦占有一定份额。一些老品种氟喹诺酮类原料药产品如诺氟沙星和伊诺沙星等,西方国家已基本不生产,改从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进口。我国每年有近800吨出口,但出口价值很低。

棘白霉素、纳他霉素等新型抗真菌剂成为2008年国际抗生素原料药市场新的热点品种。我国已有企业试生产棘白霉素并获得成功,但由于国外厂商拥有专利权,故暂时还不能出口。纳他霉素国外生产商已失去专利权,去年我国出口纳他霉素已达1000吨以上。由于纳他霉素可广泛用于食品及药物制剂里作为一种强力抗霉剂,故国际市场需求巨大。

解热镇痛类: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待优化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生产国和出口国,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为我国三大解热镇痛原料药出口产品,奈普生、双氯灭痛和安乃近出口数量亦较大。去年我国共计出口扑热息痛4.89万吨,阿司匹林近3万吨、布洛芬1万吨。由于出口价格较低,包括欧洲和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频频对我国出口的大宗解热镇痛原料药提出“反倾销指控”,使我国出口企业限于被动。

尽管在解热镇痛原料药生产上我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优势,但这些产品均为“低产值、高污染”类产品,所以我国也应加大对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小品种”的开发力度,如尼美舒利、氯诺昔康和洛索洛芬钠等,以提高我国出口解热镇痛原料药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Page_Split$

维生素类:天然VE和生物素热销

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我国输往海外的维生素原料药估计仍有15万~17万吨。

由于在合成VC上拥有技术优势,去年我国共计出口VC8万多吨,比上年增长10%左右,出口价亦有所上升。其它大宗出口维生素原料药产品为VE1.3万吨,维生素B1、B2、B6等B族维生素,年出口量合计亦有1万~2万吨。我国维生素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德国、荷兰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开始增加。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不仅在大宗维生素原料药产品上拥有优势,一些在上世纪90年代产量较小的“小品种”维生素(如生物素-维生素H和VB12等产品)现在也能大批量生产与出口,表明我国维生素整体生产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去年国际市场上维生素类热点品种为:一是天然维生素E,即从植物油油脚里提取所得的VE,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供不应求。据悉,去年我国浙江省出口天然维生素E数量已达500吨,且出口价比合成VE至少高出60%以上。二是维生素H(生物素),该产品因发现具有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保健用途,如与铬制剂一起加工成复方降血糖新药等等,故出口增长空间巨大。我国生物素出口量已占国际市场45%。

心血管病药物:畅销品成我国出口主力

我国近年来出口的心血管病药物主要有两大类,降压药物和降血脂药物。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降压药物和降血脂药物的原料药出口增长幅度都较大,尤其“他汀类”、“普利类”和“沙坦类”这三大国际市场畅销心血管药物品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原料药产品。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为国际市场上最热门的心血管药物,仅“阿托伐他汀”一个产品全球销量即超过100亿美元。我国2008年出口他汀类药物近500吨,销售额在国际市场居首的阿托伐他汀我国去年出口量也有5吨左右。我国已能生产8~9个国际市场热销的他汀类原料药产品。

据悉,一些西方大公司有意向将一些“大路货”他汀原料药放在中国生产,产品则出口至欧美市场加工成制剂。另外,西方厂商正在加紧开发生产一些利润更高的他汀类新药,如阿斯利康公司的“罗苏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以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普利类”ACE抑制剂、“沙坦类”和“地平”类这3类药物为国际市场三大畅销降压药物。我国基本上能生产这三大类降压药中近90%的品种。国际市场上畅销的普利类药物,我国出口量保持在10%的年增长率,去年出口数量超过200吨,比上年纯增25%以上。沙坦类降压药是国际市场上增长最快的降压药,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去年出口总量达70吨~80吨,洛沙坦、缬沙坦和厄贝沙坦为我国三大“沙坦类”出口品种。由于国外一些沙坦类原料药的专利将在明后两年陆续到期,故沙坦类药物仿制产品出口前景看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